陶谦说到此处,身体因“恐惧”而剧烈颤抖起来,手指死死抓住座椅扶手,指节发白。
“玄德你说……那刘轩……睚眦必报的刘轩……他……他能放过老夫吗?他肯放过徐州吗?”
陶谦的目光死死盯住刘备,充满了绝望的探询,仿佛在寻找一根救命稻草。
紧接着,陶谦抛出了最致命的消息,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末日降临的绝望。
“方才!方才探马急报!吕布!那个杀神吕布!已经亲率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气腾腾,直奔我徐州而来了!那是刘轩的先锋,是来取老夫项上人头的啊!玄德……玄德你说……老夫……老夫还能有几天活头?”
最后一句,已是声嘶力竭,涕泪交流(至少是努力做出涕泪交流的样子),将一个被恐惧彻底压垮、行将就木的老者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陶谦的这句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刘备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他一时语塞,愣在原地。
这哪是什么求助,分明是将一个烫手的山芋直接塞到了自己手里,还附带了一个大大的“锅”。
刘备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随即恢复了那副温文尔雅、处变不惊的模样,轻轻咳了一声,缓缓说道:“大人此言差矣,吕布大军虽勇,但徐州在您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兵强马壮,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定能将吕布拒之门外,保徐州无虞。”
陶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随即换上了一副更为诚恳的表情,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苍老。
“玄德啊,非是我不愿坚守,实乃我年事已高,体力与精力皆已大不如前。这徐州牧的位置,坐起来已是力不从心。我观你为人正直,年富力强,且阅历丰富,若是由你来接任徐州牧,定能带领徐州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我意已决,玄德,你就不要推辞了。”
刘备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这突如其来的“厚礼”,让他既惊喜又惶恐。惊喜的是,自己终于有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
惶恐的是,这徐州牧的位置,此刻坐上去,无疑是将自己置于了风口浪尖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刘备沉吟片刻,心中暗自盘算,终于,站起身来,郑重地拱手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与拒绝。
“大人万万不可如此!刘备何德何能,敢当此大任?大人不弃,愿留我在徐州,已是刘备之幸。徐州若有需要,刘备自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但这将徐州牧之位相让之事,却是万万不可再提。大人在徐州深得民心,威望极高,若是我此时接手,恐怕会引来非议,让天下人以为我刘备是趁人之危,巧取豪夺之辈。如此,刘备虽死,亦难安矣。”
陶谦见刘备拒绝,眼中闪过一丝焦急,连忙站起身来,几步走到刘备面前,双手紧紧握住刘备的手。
“玄德啊,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心呢?如今徐州局势危急,能救徐州的,只有你了。你想想,吕布何许人也?他若攻下徐州,百姓必遭涂炭。而你,刘备,仁义之名远播,若是由你来执掌徐州,定能保徐州百姓平安无事。至于天下人的看法,那不过是浮云一片。你为人如何,我陶谦最是清楚,天下人又怎会不知?玄德,你就不要推辞了,为了徐州的百姓,为了这片土地的安宁,你就接受了吧。”
说完,那陶谦竟直接朝着刘备深施一礼,身躯微微前倾,双手交叠于身前,神情恳切至极。
刘备见状,心中暗叫不妙,赶忙一个箭步上前,双手稳稳地扶住陶谦的手臂,急声道:\"陶大人,这是何意?可折煞备了!\"
刘备心里其实跟明镜儿似的,这陶谦看似谦逊有礼,实则是在道德绑架自己呢。
徐州此时局势微妙,各方势力虎视眈眈,这徐州牧之位一旦接下,那便是烫手的山芋,麻烦事儿会接踵而至。
陶谦听闻刘备此言,心中暗自焦急,他本以为刘备会碍于情面,半推半就地接受徐州牧之位,没想到刘备竟如此坚决地拒绝。
于是陶谦还想再劝。
而刘备早料到陶谦不会轻易死心,于是微微一笑,不给陶谦说话的机会。
“大人,您的一片心意备心领了。但此事万万不可。吕布那厮勇猛无比,其麾下骑兵更是如狼似虎,如今正气势汹汹地朝徐州而来。我此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帮助大人部署防御,以抵御吕布大军的进攻。这徐州牧一职,实在是无暇顾及啊。大人暂且休息片刻,养精蓄锐,我这就去安排防务事宜。”
陶谦见刘备心意已决,知道再劝下去也无济于事,心中不禁有些恼怒,但脸上却并未表现出来。
说完刘备可不敢在这里再待下去了,,若继续留在此处,说不定真会被陶谦的言辞所打动,稀里糊涂地接下这徐州牧之位,到时候可就骑虎难下了。
于是,刘备顾不上陶谦是否反应过来,朝着陶谦拱了拱手,便转身匆匆离去,脚步急切而坚定。
看着刘备离去的背影,原本还一脸和蔼可亲、笑容满面的陶谦,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乌云密布。
他只见陶谦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和不甘,冷冷地唤来侍卫,声音低沉而威严地说道:“去,把陈登和臧霸叫来。”
侍卫领命而去,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耽搁。
没一会儿,就见陈登和臧霸匆匆赶来。
两人一进屋,便急忙行了一礼,齐声说道:“拜见主公。”
陶谦微微点了点头,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说道:“二位坐下说话吧。”
陈登和臧霸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些疑惑,不知陶谦此时召他们前来所为何事。
但他们却都不敢出声询问,依言坐下,静静地等待着陶谦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