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幕僚的话后,李成梁微微颔首,声音沉稳如磐石:“徐铁麟、元均、李舜臣,此战打得不错,没给老夫丢脸,也没辜负大明的信任。”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击着铺在案上的朝鲜沿海舆图,点在巨济岛的位置。
“然,此仅为倭寇先锋耳。九鬼嘉隆主力水军犹在,丰臣秀吉倾国之兵,正源源不断涌向对马岛。倭酋遭此重创,必不甘心,报复之举,恐在旦夕之间。”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帐中诸将,语气陡然转厉:“传令!”
“一,嘉奖徐铁麟、元均、李舜臣及巨济岛有功将士,着徐铁麟全权负责巨济岛防务,修复战船,补充兵员火器,加固炮台水寨,务必使该岛成为钉死倭寇咽喉之铁钉……”
“二,命釜山各营、沿海各堡,即刻起进入最高戒备!哨探加倍,日夜巡视,严防倭寇狗急跳墙,分兵偷袭……”
“三,通令全罗、庆尚、忠清诸道朝鲜守军,整军备战,坚壁清野,不得有丝毫懈怠,凡有贻误军机、畏敌怯战者,军法从事……”
…………
命令一条条清晰下达,帐中将领幕僚肃然领命。
李成梁站起身,走到帐门口,望向东南方巨济岛的方向,也望向更远处那片波涛汹涌的海峡。
海风穿过营寨,带来一丝咸腥……
“倭寇欲以跳岛之策,步步蚕食?哼。” 李成梁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仿佛在嘲笑丰臣秀吉的天真。
“老夫偏要在这釜山、巨济,在这海疆第一线,把他们的爪子,连骨头带筋,一寸寸地敲断!让他们知道,大明藩篱,岂容鼠辈觊觎!”
釜山大营的平静之下,是磨刀霍霍的杀伐之气……
李成梁的预见很快成为了现实。
巨济岛的惨败像一盆冰水,浇醒了骄横的九鬼嘉隆,却也点燃了他更为炽烈的复仇火焰和偏执。
他无法接受自己精心打造的水军竟在“孱弱”的朝鲜水师面前遭受如此奇耻大辱。
然而,先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的现实,又迫使他不得不暂时收起直扑巨济岛、与徐铁麟决一死战的冲动。
自万历十八年四月末至八月,朝鲜海峡以南、对马岛与巨济岛之间的广阔海域,成为了双方水师反复拉扯、激烈绞杀的修罗场。
这并非大规模的主力决战,而是一连串残酷、频繁且代价高昂的消耗战。
九鬼嘉隆调整了策略。
他不再急于投送大规模登陆部队,而是将尚存的、以及后续从本土增援而来的水军力量分成数股,如同饿狼般,不断袭扰朝鲜的海上补给线、沿海哨站,并寻找一切机会与落单或小股的朝鲜水师交战。
他的目的很明确:通过持续的、小规模的战斗,不断放血,消耗朝鲜水师的战船和有生力量,疲惫其精神,试探其虚实,寻找其防线的漏洞,并尽可能地为后续真正的主力登陆扫清障碍,哪怕是用尸山血海去填。
徐铁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巨济岛如同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倭寇一波又一波的小规模袭击。
徐铁麟坐镇巨济,依托岛上加固的炮台和水寨,指挥若定。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这片海域几乎没有一日安宁……
五月的时候,一股倭寇关船队趁夜雾企图偷袭巨济岛西侧的一处补给码头,被李舜臣率领的龟船巡逻队撞个正着。
近距离的混战中,龟船的喷烟和霰弹再显神威,击沉倭寇关船两艘,烧伤俘敌数百,己方仅数艘龟船轻伤。
此战被记为“西礁小捷”。
同月下旬,一支向巨济岛运送火药和工匠的朝鲜运输船队,在距离釜山一日航程处遭遇九鬼嘉隆亲自指挥的安宅船队突袭。
护卫的几艘朝鲜板屋船拼死抵抗,且战且退,关键时刻,徐铁麟亲率两艘明军炮船及时赶到,一轮猛烈的炮火齐射,击伤一艘安宅船,迫使九鬼嘉隆放弃追击撤退。
此役朝军损失板屋船一艘,运输船两艘,伤亡水手、兵士三百余人,倭寇亦损失不小,但成功迟滞了物资输送……
一直到了万历十八年六月,倭寇改变了战术,多股小队利用复杂水文和夜间,不断袭扰沿海的渔村和小型港口,制造恐慌,牵制朝军兵力。
而这次袭扰,他们也遭遇到了大明朝的山东水师,并且爆发了数场不小的冲突……
过长达四个月、大小十余次的交锋,战局呈现一种残酷的平衡。
明军和朝军方面,累计阵亡、失踪、重伤水陆兵员约两千三百余人,损失大型战船三艘,中小战船损毁十余艘。
倭寇方面的损失更为惨重,仅确认被击沉的安宅船就又增加了四艘,关船、小早等各类船只损失超过二十艘,兵员损失预计超过四千人,其中相当部分是难以补充的有经验水手和武士……
这些冰冷的数字,通过一道道战报,分别呈现在对马岛九鬼嘉隆和釜山李成梁的案头……
对马岛上,九鬼嘉隆的焦虑与日俱增。
消耗战的目的并未完全达到。
虽然给对手造成了损失,但己方的损失率更高,尤其是宝贵的战船和有生力量。
朝鲜水师,像一块坚韧的牛皮糖,牢牢黏在巨济岛周边,让他的“跳岛”战略第一步就步履维艰,代价惨重。
他写给丰臣秀吉的战报,语气一次比一次沉重,一次比一次急切,反复强调朝鲜水师已得“明国巨舰利炮之助”,绝非易与之敌,请求国内不惜一切代价,增派更多、更大的战船……
实际上,在第一次遭遇战失利的时候,九鬼嘉隆在给丰臣秀吉的奏报上,保证六月必定能够登陆巨济岛,而后,转头就陷入了漫长的消耗战中……
而在名古屋的丰臣秀吉,接到这些前后矛盾的战报后,最初的震怒逐渐被一种狐疑和更深层次的焦躁所取代。
他无法理解,一个小小的朝鲜,怎么突然变得如此难啃?
他开始怀疑九鬼嘉隆的能力,甚至怀疑其是否夸大了敌情以推卸责任,但损失的战船和兵员是实实在在的。
这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反而激起了他更大的执念和赌性。
他不能接受失败,勒令沿海各藩,尤其是西国大名,进一步搜刮所有能浮在水上的船只,征调所有懂水性的壮丁,将国内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原本用于保卫畿内的水军力量派遣过去。
他要在海上压上所有的筹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巨济岛……
也就是在倭国,与大明都将大部分注意力都聚焦于朝鲜海峡那日益阴沉的战云之时,一场来自遥远后方的危机,正悄无声息地酝酿着……
在倭国广岛附近的一处隐秘港湾内,一支规模不大但极其精悍的船队正在做出航前的最后准备。
这支船队不属于九鬼嘉隆的序列,它直接听命于雄踞西国的强大大名毛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