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五年光阴如白驹过隙。
郑云楚的身影频繁往返于商、周两国纵横交错的铁路线上。他所播撒的科技与经济的种子,在这片大陆上疯狂滋长,结出了令人目眩神迷的硕果。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巨大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纵横的铁轨如同钢铁巨龙,承载着呼啸的蒸汽机车,将繁荣与物资输送到每一个角落;夜幕降临时,万家灯火不再是奢望,电灯的光芒在城市间连成一片璀璨星河。
两年间,北方的晋国也迎来了剧变。暴虐的旧主被推翻,新继位的国主甫一稳住摇摇欲坠的朝堂,便毫不犹豫地派出最得力的使团,日夜兼程奔向周国京都。他看得分明:商周联盟与北地三国在郑云楚推动下的变革洪流势不可挡,晋国若再固步自封,唯有被这洪流碾碎,步上闽国的后尘。
消息如风,第一时间传至渝州。周武帝的使者快马加鞭,带来恳切的召请:“先生,晋使已至京都,事关重大,恳请先生回京主持大局!”
京都,早已不是旧日模样。周文帝谋逆案尘埃落定后,姬天佑等老臣目睹了郑云楚带来的翻天覆地之变,终于彻底放弃了心中那点摇摆的念头,齐心协力辅佐周武,将朝堂整顿一新。姬天佑更是以身作则,捐出大半家资充盈国库,以示与新朝共进退的决心。
和谈在京都恢弘的新式议事厅中进行。晋国新主姿态放得极低,几乎是全盘接受了郑云楚提出的条件:全面引入周商模式,协同发展经济,开放市场,铺设铁路,引入电报(虽无电话,但电报网络已在主要城市铺设)…… 大势之下,识时务者为俊杰。
然而,晋国使臣话锋一转,面露难色:“陛下,郑先生,晋国还有一心腹大患,恳请上国臂助。”他指向东方,“沿海流寇肆虐,烧杀抢掠,其船快如鬼魅,凶残异常,沿海数十万百姓苦不堪言!晋国水师孱弱,屡剿无功……”
听着使臣描述那些流寇狡诈狠辣的战术、神出鬼没的海船,郑云楚眸底深处,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冰冷厌恶与杀意骤然升腾!那并非简单的愤怒,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铭刻在血脉深处的警惕与憎恨!无关此界,而是来自遥远蓝星的记忆碎片——“小岛国”!
“此患,周国必除!”郑云楚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寒意。
但问题随之而来。周国地处内陆,将士皆是骁勇善战的“旱鸭子”,对浩瀚大海几乎一无所知。而周国赖以制胜的核心火器技术,是绝不可能移交给晋国的。该如何出兵?虽然周国接收了闽国一半国土,有一部分也与海接壤,但是那部分海域礁石林立,并不适合建立海港。
郑云楚的战略思维瞬间运转:就地训练晋国水师?耗时太久且晋国基础薄弱。派遣周国精锐前往晋国沿海?长途跋涉,后勤补给压力如山,且人生地不熟,战力必打折扣。
电光火石间,最优解已然成型——商周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