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父亲是曹操 > 第122章 潜伏之路(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雒阳,雒阳。”

本平静的书房,响起曹昂的声音。

当值的典满、许仪二人,听到自家公子所讲,目光交汇间却是闪过一丝疑惑,这几日下来,公子提及雒阳的次数不少,这叫二人不由生疑,莫非是雒阳有什么事儿?

作为曹氏核心圈层的二代子弟,典满、许仪他们对雒阳的印象不多,只知雒阳曾经很繁荣,人口稠密,可因国贼董卓的缘故,使这座城池沦为了废墟,连带着河南尹之地也凋零下来。

要不是自家主公迎奉天子定都于许,出于增强许都周边屏障的考虑,恐今下的河南尹之地还是原先那般。

自曹仁率部镇守河南尹,这一带的变化是不小的,这些年来,不是没有从河南尹南下来的行商。

只是跟许都比起来,与襄阳比起来,雒阳一带还是不够看的。

“公子是在担心曹府君吗?”

犹豫了许久,典满轻声试探,许仪亦紧盯着曹昂的神色。

“子孝叔父坐镇河南尹,在治下聚流民,疏诸道,建八关,兴军屯……使河南尹治下变化不小,某缘何会担心子孝叔父。”

曹昂笑着回答典满,只是这些话,反倒叫二人更为生疑了。

既是这样,那自家公子又为何频提雒阳?

随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些年南征北战下,击败一个个强敌,使得麾下地盘不断扩充,这亦让很多人对待许都,跟最初定都于许的态度与想法不一样了。

尤其是在曹氏势力腾起下,一批接一批的群体,不断在许都附近,甚至临近郡县购置土地,使自身利益得到增幅,那自是希望在此以后,汉室都城就在此别动了,这样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只是在曹昂看来,许都固然是好,地处在中原之地,四通八达,这对坐拥中原的曹氏而言,是很不错的选择。

可随着一些事的落成,如在北汝南袁氏被倾覆,在南富春孙氏被解决,曹氏实际控辖地盘进一步增扩,许都暴露出的问题就突显出来了。

无险可守下,必须要以重兵把守。

可如此一来势必耗费大量钱粮。

反倒是雒阳,尽管现在依旧破败,可所处地势险要,关键是还有八关为屏障,如果能够重建的话,必能成为曹氏稳固根基所在。

曹昂所谋是长远之计,是为曹氏未来着想。

曹昂坚信一点,他能想到这些,他的父亲曹操肯定早就想到了,只是重建雒阳耗费巨大,这非轻易就能下的决断。

‘曹仁在河南尹坐镇,开始重修雒阳八关,只怕是父亲有别的想法了。’亦是想到了这些,曹昂在心中暗忖,‘要是能促成汉室中枢回迁雒阳,这比去往邺城镇守,要好太多太多啊。’

曹昂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对于今后的历史走向,曹昂是一清二楚的,他深知雒阳的战略意义远超许都,更非邺城所能比拟的,他此前抓住机会,提前促成曹操当上丞相,就是为了抢占先机与大义,如今新的挑战到来了。

还都于雒!!

如果曹操能在汉室丞相这个位置,把这一极具标志性的事做成,并且能在爵位上更进一步,不提封王,就封公,只要曹氏能够横扫所有诸侯,将四分五裂的汉室重新凝聚,那么登上那个宝座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自古以来就是兵强马壮者为尊,曹氏若能掌控雒阳,便可凭借其地势与八关之固,稳固根基,进而号令天下!!

之所以不想让曹操以封王之姿,跨上取缔刘氏的道路,而是要以封公之姿进行,是因为曹昂不想叫一些事发生。

“如今益州各方在襄阳怎样?”

曹昂收敛心神,看向典满、许仪二人道。

因为近来发生的事太多,典满、许仪不似先前那样轮值宿卫,而是一起当值宿卫,这样有任何事,曹昂能第一时间派他们前去传达。

“跟一些人的联系更频繁了。”

典满低首道:“在此期间,还不断派人送上拜帖,希望能见到阎军师,不过对此阎军师并没有见过他们。”

“不止是这样。”

许仪紧随其后道:“聚于襄阳的那些人,有一些也变得活跃起来,他们似是察觉到了什么,想打探些他们不知的情况,不过成效并不明显。”

一个个都蹦跶起来了。

曹昂露出似笑非笑之色。

对此,曹昂是一点都不奇怪。

‘还好先前就进行布局了,不然形势也不会这样。’

也是想到这里,曹昂生出感触,要不是先前未雨绸缪,就重用一批人才,叫他们在对应位置上历练,或许先前出现的僵局,就不会这样给破开了。

鲁肃,诸葛亮,刘晔这些人都很年轻,但是他们被曹昂提拔到对应位置上,发挥出的成效与作用,是超出曹昂的预料的。

现在他们做的事情,都有了对四州联动的影响,曹昂就在想啊,这股势头要能保持下去的话,会给荆豫徐扬四州,还有交州,带来怎样的变动呢?

“去把文则先生请来。”

想到这里,曹昂伸手对典满道。

“喏!”

典满领命而去,曹昂目送其背影,心中暗自盘算,如今的形势,适当的添把火,对自己是有利的。

既如此,就把荆南诸郡太守,郡丞,郡尉诸职,还有一些重要的县令、县长定下,以征东将军府之名向许都举荐,此举只要促成了,在襄阳一带散布开,势必会引起些新的变动的。

曹昂需要襄阳的局势,时不时就动一下,这样很多人的注意与精力,就会集中到这上面。

如此贾诩、诸葛亮、鲁肃、刘晔等一行人,各自所领之事在实际推动下,就能减少些阻力与掣肘,这对曹昂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

“哗——”

倒茶发出的声响,打破了平静。

襄阳城内,一处不起眼的宅院。

贾诩在沏着茶水,在此坐着的庞统、司马懿、法正、张松几人,是揣着各异思绪在坐着的。

因为他们做的事很隐秘,所以彼此间交流时都格外小心,生怕泄露了什么,特别是庞统、司马懿二人,他们不觉得贾诩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领教过贾诩的手段与心计,二人对贾诩是有别样思绪的。

茶香氤氲中,此间气氛变得格外不同。

贾诩轻抿一口茶,淡然道:“这次邀诸位来此,是有些要事需当面讲明,接下来对益州各方之事,就由诩来全面接管了,公子不会轻易去见益州各方了。”

嗯?

一听这话,庞统他们皆露惊讶之色。

毕竟这跟先前定的,是存有出入的。

彼此在对视后,无不在揣摩贾诩此言的深意。

“有此变动,难道是有别的事发生?”

庞统看了眼左右,遂对贾诩开口道,只是这话里藏着的试探,在场之人皆能听出,庞统也知这些,但他还是讲出了。

这明显是故意而为。

贾诩微微一笑,似没有听出一般,看向庞统说道:“局势出现些变化,对于益州的攻略及布局,在策略上要有所调整,此事也是公子定下的。”

“那接下来我等需要做些什么?”

法正听后,在看了眼庞统后,遂对贾诩询问道。

对于贾诩,法正是有所忌惮的。

因为他根本就看不透贾诩。

当初他在益州时,在没有见到曹昂下,就决定选择投效曹氏,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贾诩。

益州治下局势复杂,这是保持很长时间的,可在贾诩悄然潜入益州,就根据益州出现的一些事,便搅动着益州局势变幻。

这在法正看来是不简单的。

而在跟贾诩的交谈下,使法正对素未谋面的曹昂,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这个,就是你们各自要做的事。”

在法正的询问下,贾诩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在几人的注视下,饮下所倒茶水后,才不急不躁的将茶盏放下,掏出四个锦囊摆放到眼前木案上,表情淡然的说道。

几人见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才撩袍起身朝贾诩走去。

所摆的四个锦囊,没有任何的提示。

贾诩的目光就在这四个锦囊上。

这……

看到这一幕,几人不由皱起眉头,这一点提示都没有,叫他们怎样拿啊。

可几人也知,这是贾诩有意而为的。

要是真拿错了,只怕他们的身份,会因为做错了事而暴露出来。

‘公子所谋真大啊。’

而在此等氛围下,贾诩的思绪不在这里,而是在别处,‘这段时日出现的事,在今后数载要真能见到成效,恐汉室重回雒阳就能提上议程了。’

其实在一些事上,曹昂所想的,贾诩也是有看不透的。

正如眼下庞统他们经历的。

贾诩也是在一次次揣测与试探下,才知曹昂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正如币制改革一事。

贾诩想的,跟曹昂想的就有一定偏差。

但是等到诸葛亮、刘晔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提出新的大计,继而将荆豫徐扬四州紧密联动起来,贾诩才将一些事彻底想明白。

荆豫徐扬四州想紧密联系,这必然是需要有媒介的。

而这个媒介,不是指单一方面的。

如政治,如军事。

而更应涵盖商贸、教育等方面,只有这样,四州之地的联动,才能被称之为紧密。

在涉及到上述种种下,就离不开一个核心,即制钱,因为不管是从哪个层面,都是需要有延伸的。

这也是为什么曹昂对币制改革是如此态度了。

在想明白了这点,更深层次的考虑,就能被挖掘出来了。

曹氏问鼎天下,已然是必然趋势了。

而等倾覆了汝南袁氏,这会叫更多人这样想。

曹昂的深谋远虑,正是通过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细节,通过时间与局势变化,逐步展现出其宏大的战略布局。

曹氏到了那一步,许都真的合适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不合适!!

那最合适的地方,是何处?

雒阳!!

汉室始于雒阳,终于雒阳,这恰好能诠释一个轮回,也预示着新的开始,只是想促成这一切,前提是雒阳必须重建起来。

可问题是,雒阳重建谈何容易,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这期间曹氏要征伐其他诸侯,以此促成轮回之举,这负担本就是很重的,这要是再加上个重建雒阳,负担是进一步加重的。

如此荆豫徐扬四州的重要,就在无形中进一步提升了。

曹昂是要在解决了江东,返回到权力中枢的。

但是受其节制的四州之地,打上的烙印是无法抹除的,如果说四州之地,能在曹氏对外征伐下,提供一部分钱粮所需,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对雒阳重建有所助益,那么曹昂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曹昂的地位巩固,这就是巩固了曹氏的根基与底蕴。

所以荆豫徐扬四州的紧密联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可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初期的谋划,不能只依靠在死物上,这需要从别处吸吮元气,以增补底蕴。

益州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锦囊里,对于接下来要做的事,很重要。”想到这里,贾诩收敛心神,看着表情各异的几人,缓缓开口。

一听这话,庞统不再犹豫,径直上前,在对贾诩抬手一礼后,伸手拿起第三个锦囊,贾诩没有任何喜悲。

司马懿见状,皱眉上前,拿起了第四个锦囊。

而这一幕,叫法正、张松看到后,二人皱眉看向对方,随即在法正的眼神示意下,张松走到桌前,拿起了第一个锦囊。

法正则紧随其后,取过第二个锦囊。

四人各自沉默,低头审视手中锦囊,室内气氛愈发凝重。

“在必要时,诩会派人联系你们的。”

而贾诩开口说话的那刹,几人的心中不由暗松口气,他们知道他们选对了,也是在这一刹,他们知道贾诩为何这样做了。

这是要叫他们明白一点,牵扯到益州方面的大计,考验的不是个人怎样抉择,而是整体怎样抉择,如果没有弄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后续牵扯到一些大事,只怕他们就会被排除在外了……

尽管这一切都在无言中,但他们却知贾诩是想以此警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