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又过了几个月,唐剑在忙碌中迎来了盛夏。
期间,有官员拿着吴国太和乔国老的名头和书信,来跟他说盐铁归国一事,被唐剑一顿训斥。
然后并回信训斥了吴国太和乔国老,让他们养老就安安心心养老,不要过问政治上的事情。
只把吴国太给气得直哆嗦。
最近,徐灵姬也终于怀孕了。
大家都把徐灵姬当个宝贝似的捧着,护着。
这天,唐剑陪着徐灵姬在家养胎,还顺便处理一些账目。
侍女进来报说外面有个鹤发童颜的老者,说要来收徒孙。
唐剑有些纳闷。
而徐灵姬一听,就知道是教她卜卦的葛仙翁来了。
连忙让丫鬟请他进来。
同时连忙备上好茶。
不多时,葛玄背着一个竹筐,手中拿一条腾杖,面带笑容的跟着侍女走了进来。
唐剑夫妻俩连忙起身相迎:
“哎呀,葛仙翁!”
“师尊。”
葛玄红光满面的答应,然后对唐剑夫妇说道:“哎,坐坐坐。”
徐灵姬见了葛玄,说道:“师尊这些年在何处云游?也不来见弟子一面。”
葛玄笑着说道:“呃,哈哈哈,倒是与左元放左仙师在天柱山论了几年的道,恰逢近日来找华佗取几位药炼丹,又算到灵姬徒儿怀有身孕,这便来看上一看,把收徒孙事情说一说。”
唐剑不禁惊叹道:“葛仙翁果然有道行。”
徐灵姬则是问道:“师尊,您说的徒孙,该不是弟子腹中的孩儿吧?”
葛玄:“正是此子。”
然后,他继续说道:“上个月的初三的夜里,我与左仙师在天柱山论道,忽然见东南方有一道长虹,颜色深厚,久久不散。”
“左仙师便与我说,是东南方出了真命天子,让我来找华佗拿几味药,顺便来寻访天命之子,如果遇上,就收为徒儿。”
“可我到了建业,掐指一算,竟然算到此子在州牧府,老夫一想,就肯定是唐州牧和灵姬你的孩子了。”
徐灵姬听完葛玄的讲述,不由得震惊的道:“师尊是说,我这孩儿身具天命?”
葛玄笑着说:“当日我与左仙师在天柱山望见,长虹深入苍穹,久久不散。这孩子的福源,很深哩。”
唐剑听后说道:“道家的心态倒是很好,如果让孩子先学到了道家的处事方法,再回来接手我创下的基业,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互补。”
葛玄听完更加高兴,说道:“唐州牧果然有见地,我来时,还怕你们不肯哩。”
徐灵姬则有些担忧:“师尊,吾儿尚未出世,现在收徒,是不是早了一点?”
“再说一个婴孩,我也怕他到了山中…………”
葛玄摆了摆手,说道:“灵姬丫头,你也不必担忧,你只管将孩子养到七岁,老夫再来收他,上山学艺十年,十七岁便让他归家,掌握他自己的天命,如何?”
唐剑听完,不免也有些担忧:“这……十年啊?这会不会太长了些?”
葛玄说道:“唐小友,我知道你的来路。想必你也知道,七岁到十七岁,正是一个孩子树立观世之心的最好时候,而我道家的清静无为,能够为他塑造出强大而平和的心态,你觉得如何?”
唐剑一下子傻眼。
什……什么意思?
你知道我的来路?
还知道七到十七岁是树立一个人的三观最好的时候?
这老头,不简单!
唐剑听后,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对徐灵姬说:“夫人,我觉得可行。”
可是徐灵姬哪里舍得孩子,光是想到十年见不到孩子,她现在就心疼得要落泪。
葛玄见她如此,便又说道:“灵姬丫头,你不必伤怀,不然这样:我每年正月,带他回来与你们团聚十五天,如何?”
徐灵姬这才红着眼点头。
葛玄见了,这才高兴的大笑起来。
然后从身后的竹篮里拿出一个金锁,放到桌上,说道:
“这个金锁,让我那徒孙出生之后贴身佩戴,不可摘除,或可为他挡一大难。”
唐剑和徐灵姬两人拿起金锁,见上面雕刻着一只麒麟神兽。
葛玄说完了话,背起竹篓,拿起藤杖就要走。
唐剑夫妻两个留他吃饭,他也坚持要走,随后两人将他送到门外,约定了七年后再来,这才分别。
葛玄走后,徐灵姬抚摸着自己的肚子,对唐剑说道:“夫君,咱们的孩子跟我也入的是同一个师门。”
唐剑倒是看得开,笑着说道:“要是咱们这孩子也学了道术,能掐会算,能够预知自己的吉凶祸福,我也就放心了。”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唐剑治下也是一天比一天更加井井有条。
在政务上,唐剑为了配合华佗的岐黄学院,颁布了许多政令。
那就是地方官员的考核,必须与卫生、民生、和健康挂钩。
如果哪个县令治下的乡村,污水横流,肮脏不堪,百姓大量生病,那么这个官员考核就不能过,就不得升迁,严重的直接革职回家。
在政务上,唐剑要求官员要多下乡,体察民情,但不许吃拿卡要,也不许无中生有的多生出些苛捐杂税来。
如果一旦发现,立刻革职押回州府,郡府审问判罚!
政令还要求,贵族子弟,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作为贵族,应该拥有良好的素养,提倡君子之风。
如果一旦发现有仗势欺人、仗财欺人者,也是拿入州府施以酷刑问罪判罚。
唐剑还允许官员开设磁窑,棉纺作坊,造纸作坊,磨坊等,增加收入。
并且提供一些技术上的帮扶。
但是不允许纯经商,必须走实业。
每年春耕,秋收,必须要监督到位。
以官方价格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并且让村民自己合力出工建造学堂,州府郡府和县衙派夫子去乡村学堂教书,家里多捐粮者,就多打书籍,或者重点辅导。
这样一来,就能够不用税收,也能多收到粮食。
而医药行业上,唐剑组建了惠民药署,每个县城都有开设。
平常收山民们从山里采收的药材,然后有人来看病,就收了人工费,诊费,和一部分的药署建设费用,剩下的,就打成本卖给百姓。
从此,唐剑治下的百姓看病不再像以前一样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