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三个围在西瓜旁边,何家艺想伸手,刘美心阻止了她。
“不能摸。”
何家文看着她:“妈,咱们以后就有西瓜吃了吗?”
“对,阿文阿艺,现在瓜瓜还小,不能碰,等长到能吃了,才可以采摘。”
“嗯,我们看着,不让摘。”
除了人为破坏,还有小鸟呢。
院子里的番茄没有被小鸟吃,全靠空空的功劳。
西瓜也靠空空了。
刘美心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由洗脸刷牙变成了看小西瓜。
这可有得等了,至少要一个月才能成熟呢。
何文氏回老家的半个月后,他们收到了快递员送来的信。
是何文氏托人写的,她不认识字。
何常胜看了之后说:“美心,妈已经问好了,小姨可以来,她们准备带着小姨的口粮一起来。”
刘美心赶紧说:“常胜,你明天给妈打个电话,让她寄包裹吧,她和小姨两个人都六十来岁的人了,背这么多东西也不怕累到。”
“行,明天我打电话到大队。”
“爸、妈,阿奶要回来了吗?”
“对啊,除了阿奶,还有姨奶一起来。”
何家艺好奇的问:“妈,姨奶是什么?”
“姨奶就是你阿奶的妹妹,你爸爸的小姨。”
“哦,阿奶的妹妹啊,我是大姐二姐的妹妹。”
“对,阿艺真聪明。”
她小时候都分不清楚堂姐表姐,堂哥表哥,等她开窍能分清的时候,觉得分不清的自己好蠢啊。
还觉得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堂姐表姐怎么会分不清呢?
所以开窍有时候就在一瞬间。
而不会也是一瞬间的事,她觉得自己的数学就是,就感觉笔掉地上了,捡个笔的时间,起来就完全听不懂了,像听天书一样。
数学成绩一降再降,从100多分,降到不能再降。
以后再怎么听都听不懂了。
后来虽然信息发达了,在网上听那些特级教师的课,讲解的特别清晰,能听懂,感觉长脑子了。
但是听完就感觉完了,又不会了。
简直是左耳进右耳出。
穿越这么多次,穿到上学的时候,她数学全部是靠死记硬背的。
问她懂吗?不懂,做题做多了死记硬背而已。
所以家里的娃要真的不是学习的料,她懂那种感觉。
要是学习好,她就像是捡到了宝。
何文氏离开的第二十天,她没有听何常胜和刘美心的,她们舍不得浪费钱。
家里的亲戚看她们大包小包的,送她们俩上了火车。
她们上火车之前打了个电话,和何常胜说好了到码头时间。
到了田家庵码头的时候,何常胜和刘美心带着孩子们在码头等着她们。
何常胜一看到她们身边的包裹,赶紧说:“妈,小姨,你们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啊?你们别动,等着我来拿。”
刘美心把小五递到阿文手中:“文文,你抱着弟弟,艺艺,你拉着妹妹,我去帮爸爸。”
何文氏还有文小姨也在帮着往下拿。
刘美心上前接过:“妈,小姨,你们俩辛苦了,大老远的带这么多东西。”
文小姨赶紧摇头:“不辛苦不辛苦。”
她看着刘美心笑的和善,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
大姐喊她来淮南,刚开始她不是很愿意。
自己一个人虽然孤单,可是自己在家自己当家做主啊,不管怎么说,做工能吃饱穿暖。
可要是来了常胜家,大姐不说什么,常胜还有常胜媳妇能愿意吗?
即使愿意,时间长了,她又没口粮,常胜媳妇能不生怨言吗?
文小姨想的比较多,她就怕常胜媳妇不乐意。
这次何文氏回家,正好是她生病的时候,人病了心理防线就崩塌,比平时更脆弱。
她的意志力也没那么坚持,何文氏劝她,然后又说常胜和常胜媳妇特别欢迎她,她就心动了。
来这边,吃喝总要的,她又没什么钱,只能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带着。
文小姨每年干的工分也就只能裹着她自己,养两只母鸡下蛋,一年到头可能就攒个几块钱。
现在全部的家当都没有几十块钱,破家值万贯,她就带着口粮还有衣服被子过来了。
现在看到何常胜和刘美心这么欢迎她,她心里还挺高兴的。
不过她觉得刘美心怎么不显老啊,还和以前一样年轻。
前段时间看照片的时候还以为是照片没照出来,现在见到真人,和十几年前感觉没啥区别啊。
唯一的区别就是比以前还要漂亮。
何常胜把行李全部搬下来后就说:“妈,小姨,美心,你们在这等着,我去借车装行李。”
不借车子不行啊,东西太多了。
何常胜离开以后,刘美心对阿文说:“阿文、阿艺、欢欢,这是姨奶,喊姨奶,还有奶奶。”
“奶奶好,姨奶好。”
“姨奶好,奶奶好。”
“奶奶、姨奶好。”
三声姨奶和奶奶,夹杂着欢欢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来了。
“好好好,吃糖,姨奶给你们吃糖。”说着忙从胸口的怀里掏出一个方便面袋,方便面袋里装着手绢和包着的糖。
刘美心猜测手绢里面包着的应该是钱。
现在的钱包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就怕掉了,方便面袋都是好东西。
文小姨穿的和何文氏不一样,她穿的是老款斜襟灰色衣服。
衣服没有兜,东西也不知道怎么放在胸前的,可能怕被偷?
何家文拉着何文氏的手:“阿奶,你这么快就回来啦?我们还没开学呢。”
何文氏摸了摸她们:“阿奶想你们了。”
刘美心和她们在这聊天,等着何常胜。
何常胜推了一辆三轮车,行李全部推回家了。
路上遇到邻居,看到何文氏和文小姨都打招呼:“婶子,回来啦?”
“回来了。”
刘姐看到文小姨的时候,激动的拉着她:“文姨,你妹妹也来啦?多少年没见了。”
“是啊,这次把她带过来了。”
“文姨,小姨这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啊,还有口粮呢?”
“是啊,小妹来这里怕粮食不够吃,自己要带着粮食。”
一路聊着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