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普陀珞珈山山,昔日紫竹成林、祥云缭绕的道门圣地,如今却是一片焦土。
山间灵泉干涸,连那万年不凋的紫竹也化作焦炭,在风中簌簌剥落。
自赤龙女肆虐过后,山间禁制破碎,灵脉枯竭。
那孽龙喷吐的九幽毒火,将整座仙山烧得地脉断绝。
山石龟裂处渗出黑血般的浊气,连飞鸟掠过都会坠落而亡。
南海水族远远避走,唯恐沾染这灭世灾劫留下的余毒。
杨婵踏云而至,素白衣袂在焦风中猎猎作响。
望着满目疮痍,轻叹一声,眸中泛起慈悲水光。
其指尖一点,宝莲灯悬于山巅,灯芯青光暴涨,竟引动周天星斗呼应。
但见银河倒悬,万千星辰之光汇聚成瀑,自九霄倾泻而下。
青光所照之处,山间淤积的污浊退去。
杨婵手中杨柳枝轻挥,玉净瓶中甘露洒落如春雨。
那甘露触及焦土,竟发出清越鸣响,焦黑的泥土初逢甘霖,便见点点嫩绿破土而出。
一株株仙草舒展茎叶,叶脉中流淌着月华般的光晕。
山涧重现清泉,莲叶上滚动着晶莹甘露,每一滴都映着七彩霞光。
被焚毁的紫竹林发出清脆的拔节声。
焦黑的竹根下,新芽如翡翠般透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抽枝展叶。
竹节生长时竟有环佩之音相和,转眼间已化作万竿修竹。
新生的紫竹通体如玉,竹叶边缘流转着淡淡金辉,比往昔更添几分灵韵。
太乙救苦天尊立于云端,见状抚掌大笑:\"好个造化玄机!这枯木回春之术,已得金灵道友三分真传。\"
其袖袍一挥,一朵九色莲花自袖中飘然落下。
那莲花每片花瓣皆蕴不同道韵,在空中绽放时,九色霞光将云海染作锦绣。
九色莲花瓣瓣生辉,忽而化作九道虹桥贯通天地。
虹光坠入普陀山巅残阵的瞬间,整座山脉发出龙吟般的震颤。
云海翻涌间,二十四道祥光自地脉深处冲天而起,正是这座福地当年的先天禁制。
金光交织成网,将山中残余的戾气尽数净化。
九灵元圣踏碎虚空而来,九首狮吼震彻三界。
其口中所衔幽冥玉髓落地即长,玉髓中渗出清泉,泉水流经处焦土化作沃野。
三丈高的石碑自泉眼处拔地而起,
天尊指尖一点,碑上浮现十六字真言,每个字都流动着玄妙气息: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慈悲为筏,度尽劫波\"
真言显现时,山中所有新生紫竹无风自动,竹叶沙沙作响竟似诵经之声。
南海潮音与竹涛共鸣,在废墟上奏响重生之曲。
二人踏入潮音洞,只见昔日钟灵毓秀的洞天福地,如今已是断柱倾颓、玉阶碎裂。
洞顶倒悬的万年石髓尽数折断,灵泉干涸的池底积着厚厚的灰烬。
杨婵轻挥杨柳枝,宝莲灯青辉流转,照彻幽暗。
那光芒所至,破碎的玉砖自动拼接,坍塌的穹顶缓缓愈合。
地面裂隙中涌出清泉,转眼汇成碧波荡漾的莲池。
池中金莲次第绽放,每一朵莲蕊都吞吐着氤氲紫气。
太乙救苦天尊袖袍一展,袖中飞出十二枚玉符,在空中化作十二座玲珑楼阁。
楼阁依洞势而建,或悬于石壁,或浮于水面,飞檐翘角皆雕有瑞兽祥云。
最奇的是,每当潮水涌动,楼阁檐角的风铃便自发清响,奏出玄妙道音。
\"苦海常作渡人舟。\"
天尊含笑吟道,指尖一点,洞中莲池忽生变化。
池水翻涌间,一叶青舟自波心浮现,舟身刻满渡厄真言,船头悬着一盏引魂灯。
此舟不载凡俗,只渡有缘,可穿梭苦海,接引迷途之人。
\"紫竹原是慈悲骨。\"
杨婵会意接道,手中杨柳枝轻点。
洞内石缝间忽生新笋,转眼长成紫玉般的灵竹。
竹节生光,竹叶沙沙作响,竟似在诵念《清净经》。
竹影婆娑处,恍若时光回溯。
\"若要问得真境界。\"
天尊朗声一笑,袖中抛出一卷金册。
那金册展开,化作漫天篆文,在十二楼阁间流转。
每个字都蕴含大道真意,观之可悟生死玄机。
\"且听潮音十二楼。\"
杨婵素手轻扬,洞外海潮忽涨。
潮声涌入洞中,与十二楼风铃共鸣,竟演化出天地初开时的鸿蒙道音。
潮起潮落间,隐约可见十二楼阁内各有道人虚影盘坐,或抚琴,或弈棋,或讲经,演绎着不同的修行境界。
这时忽见天边祥云涌动,一道纯白仙光自九天垂落,白莲童子脚踏莲台飘然而至。
杨婵见状,立刻迎上前去,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童儿,你不在老师身边侍奉,怎会来此?可是老师有何谕示?\"
白莲童子微微一笑:\"见过师叔。奉娘娘法旨,特来传谕。\"
听闻是金灵法旨,杨婵当即整理衣冠,恭敬跪地。
太乙救苦天尊亦肃然而立,静候法旨宣示。
童子清声宣读:\"今西方教大兴,天机显化,南海乃三界气运交汇之地。杨婵,你本为玄门正宗,却与佛门有缘。今着你以玄门之身行菩萨道,广结善缘,调和东西,普度众生。\"
法旨宣读完毕,杨婵双手接过玉简,心中明悟,轻声道:\"弟子谨遵老师法旨。\"
白莲童子又取出一物,乃是一串晶莹剔透的菩提念珠,递与杨婵:\"此乃娘娘赐下的‘善缘菩提’,持之可明心见性,助师叔行菩萨道。\"
杨婵接过念珠,指尖触及的瞬间,顿觉心神澄澈,似有无量智慧涌入灵台。
轻挥衣袖,潮音洞上空顿时浮现出三十二应身,每一尊都手持不同法器,却皆带慈悲之相。
杨婵微微颔首:\"请童儿代我谢过老师恩典。\"
白莲童子含笑点头,脚下莲台再起,祥云托举,飘然而去。
太乙救苦天尊抚须笑道:\"妙哉!玄门菩萨,东西合流,此乃天数。杨婵,你此番机缘,当为三界开一新局。\"
杨婵望向南海波涛,目光深远:\"既承天命,自当尽力而为。\"
三十三重天外,混沌大罗天,三清圣人端坐云台,目光穿透无尽虚空,望向南海普陀山方向。
只见瑞气千条,紫霞漫天,玄门气运竟在西方大兴之势中开辟出一条新路。
元始天尊微微颔首,道:\"此女以玄门根基行菩萨道,既顺应天道大势,又不失我道门真传,当真是妙哉。\"
灵宝天尊笑道:\"今日杨婵立道南海,以宝莲灯渡世,以杨柳枝济厄,正是我玄门慈悲之道的显化。\"
道德天尊拂尘一挥,淡然道:\"既如此,当正其名位。\"
话音一落,一道金光自离恨天飞出,化作敕命降于南海——
\"今奉三清太上敕命:杨婵证道慈悲,普度众生,当为五方五老之一,号‘南海南极观世音’,统御南海,教化万灵。\"
与此同时,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准提二圣亦有所感。
准提道人笑道:\"此女与我西方有缘,当为我未来佛门大圣。\"
接引道人点头:\"她虽承玄门法旨,但行菩萨道,日后必有佛缘,可为我佛门‘观自在菩萨’。\"
二圣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只待机缘成熟,渡此女入佛门。
南海普陀山,杨婵感应天意,周身霞光万丈,头顶庆云浮现三花,脚下白莲绽放。
她手持杨柳枝,宝莲灯悬于身后,慈悲法相显化——
左为玄门女仙相,清净庄严;右为菩萨慈悲相,普度众生。
太乙救苦天尊见状,朗声笑道:\"今日之后,南海当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显化三界!\"
从此,南海普陀山的香火日盛,观世音名号传遍九州。
渔夫遇风浪时得见莲灯引航,产妇临盆时闻得杨柳清香,就连酆都鬼城也因她定期巡游而减了三成酷刑。
民间开始流传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圣母娘娘\" 的名号,甚至有人专门请画师将其手持玉净瓶、脚踏白莲的形象绘成画像,供奉于家中。
更有香火愿力凝成七宝华盖悬于普陀山上空。
当真是:
宝莲照破十八狱,
杨柳拂开九重天。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普陀胜境观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