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 > 第1023章 无形之间的竞争者越来越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3章 无形之间的竞争者越来越多!

在高要所建立的这个庞大而蒸蒸日上的帝国之中,继承人的问题,始终是悬浮在朝堂之上的一片阴云,虽未成风暴,却已让所有敏锐的政治动物感受到了气压的变化。

目前,朝野内外的目光主要聚焦在两位最具实力的公子——高麟与高哲身上,他们一个占据名分大义,但高麟为人怯懦,的确不是个开创之君,另外一个则是拥有着特立独行高哲,有进取之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但在这两强相争的格局之下,仍有潜藏的暗流在默默涌动,两位更为年轻的公子,正因其独特的禀赋和背景,被一部分富有远见或别有用心的臣子,悄然纳入了考量的范围,使得本已错综复杂的继承棋局,平添了更多的变数与可能。

在波诡云谲的权力场中,吕素夫人向来以一种近乎透明的姿态存在。她不结党,不营私,从不介入任何形式的宫廷斗争,其淡泊宁静的品性,与高要创业初期那段相对纯粹岁月的记忆紧密相连,这使她在高要心中,始终保有一份不同于其他妃嫔的特殊地位。

而她的儿子,年仅十岁的公子高宁,则完美地继承了母亲性格中的沉静与睿智,并在天资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光芒。

与长兄高麟那近乎怯懦的优柔寡断截然相反,也与次兄高哲那带有压迫感的强势霸道迥然不同,高宁展现出的,是一种超越其年龄的、近乎本能的审慎与平衡感。

他并非没有主见,但他的主见建立在广泛听取和有效甄别他人意见的基础之上。在太学之中,当博士讲授经义策论时,高麟往往默然不语,高哲则急于发表自己不容置疑的见解,而高宁却总能于倾听后,提出切中肯綮的疑问,并能将不同同窗的观点进行整合,得出一个更为周全的结论。

这种从善如流而非刚愎自用的特质,让一些经历过官场沉浮的老成臣子看到了一个未来仁君的影子。

尤其令太傅们称道的是,在一次模拟朝议中,面对如何处理边境摩擦的议题,高哲毫不犹豫地主张尽起精锐,犁庭扫穴;高麟则支吾其词,难以决断。

唯有高宁,在分析了敌我态势、后勤补给与长期治理的成本后,提出了遣使诘问,耀武于境,结好旁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

此策虽显稚嫩,但其内在的逻辑与追求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思维,已初具政治家的雏形。因此,不少旁观者私下评价,若论心智之成熟、思虑之周全,十岁的高宁,其表现甚至已超越了两位十五岁以上的兄长在同期时的水平。

吕素夫人不争的姿态,在政治上是一种极高明的争。这使她和高宁最大限度地避开了来自高哲一派的锋芒,也未曾引起太子一系的过度警惕。然而,正是这种“不争”所积累的良好声誉与高宁自身展现出的卓越潜质,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势”。

在那些对高麟的软弱感到失望,又对高哲的暴戾心存忧虑的中间派、稳健派臣子心中,高宁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和投资的“潜力股”。支持他,在名义上并非挑战嫡长,而是拥戴贤能;在情感上,则是寄望于一位能听取谏言、行事稳健的君主。这股力量目前尚在蛰伏,静待时局的变化。

如果说高宁的竞争力还带有传统政治博弈的色彩,那么小月夫人所生的公子高群,其被卷入继承人之争的缘由,则更具传奇性和独特性。

小月,作为高要身边最为恬淡、几乎完全超脱于权力之外的夫人,其对儿子高群的期望,最初简单到只是希望他能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严格按照高要“释放天性,因材施教”的理念来培养高群,从未向他灌输过任何关于权力、继承的概念。

然而,正是这种毫无功利心的教育,反而催生出了高群无比珍贵的品质——纯粹的好奇心与强大的探索欲。今年八岁的公子高群,其兴趣点完全偏离了经典的治国策论,而是投向了那些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实物制造与原理探究。他提出的问题,常常让饱读诗书的学士们哑口无言:“为何圆形车轮行进更省力?”“能否不用牛马,让车自己行走?”

“夏日之冰,除窖藏硝石法之外,能否凭空制造?”

这些在后世看来属于物理学与化学基础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无疑是惊世骇俗的。高群并不满足于提问,他拥有极强的动手能力。他会在自己的小工坊里,拆卸、研究马车的构造,尝试用不同形状的木块进行实验;他会根据道听途说的硝石制冰法,小心翼翼地搜集材料,反复调配比例,直至在炎炎夏日成功制造出丝丝寒气。

这些行为在规矩森严的后宫之中,无疑是格格不入,甚至会被视为“行径怪诞,有失体统”。

但这一切,传到了他父亲高要的耳中,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响。高要,这个时代的“穿越者”与最大的“发明家”,从高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最初的影子——那种对世界本源规律的好奇,以及不盲从、不迷信,敢于动手验证的宝贵精神。

高要所建立的霸业,其根基并非完全来自于传统的耕战,更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带来的跨越时代的技术爆炸:改良的冶炼技术让军队装备了对敌人形成代差优势的坚甲利兵,也让农业生产效率倍增;土豆、红薯的引入彻底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创新的蔬菜种植与保鲜技术保障了军队与民众的营养;海运的开拓与河鲜、海鲜的大规模利用,丰富了物资来源,激活了商品经济。

可以说,高要是一位“发明家君主”,他的权力基础,深深植根于他所带来的科技红利之中。因此,当他看到高群展现出与自己同源的特质时,其内心的欣赏与认同,远超过了对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的喜爱。这是一种精神血脉的传承,一种对“开创者”基因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