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拒当大冤种 > 第531章 被托孤的倒霉蛋1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清宴使劲晃了晃脑袋,试图从混沌的记忆里扒出些线索。

可他被养父抱回杏花村抚养时,还只是个不到一岁的娃娃,哪里会知道这王府里的过往。

想到绍临深,郑清宴的狼眼里闪过一抹复杂,随即又被一丝幸灾乐祸取代。

那男人也算是倒霉,前世识人不清,最后落得惨死的下场;今生还被夺舍,跟他比起来,自己起码还活着。

若是他能成功与父亲相认,还有机会重新变回人,继续做他的王府小公子,未来的新任世子。

与此同时,藏在金桂树中的苏晚宁,此刻也想起了绍临深。

她压根儿不知道自己的亲儿子就在身边,而且还幻化成了一只狼崽的模样。

据她所知,当初那个姓绍的,在客栈门口抛下他们母子后,没了她后续的安排,那男人想必如同前世(第一世)一般,成功夺得云沧府解元,此时正春风得意地回乡庆贺。

【真不甘心啊!】

苏晚宁的魂体突然剧烈地波动起来,周身凝聚的煞气如同沸腾的黑雾,将周围的桂叶都染成了墨色。

她眼底的赤红越来越浓郁,几乎要滴出血来。

就在这时,她忽然感觉到自己与这棵金桂树之间那道无形的锁链,竟松动了一丝!

苏晚宁猛地回过神,低头看向自己半透明的手指,又下意识地朝正屋的方向望去。

那里的咆哮声依旧不绝于耳,伴随着瓷器碎裂的脆响,一股比刚才更浓重的血气弥漫开来。

她先是一怔,随即嘴角咧开一个灿烂却又带着几分狰狞的笑容。

……

此时被京城里那对母子同时“惦记”着的绍临深,正站在云沧府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巷弄里。

巷墙爬满深绿的爬山虎,风过时叶片簌簌作响,他忽然没来由地打了个响亮的喷嚏,震得檐角几只灰鸽扑棱棱飞起。

他抬手揉了揉鼻尖,指腹蹭过微凉的鼻翼,抬头看向身旁揣着手的牙人,脸上那抹温和的笑意丝毫未减:

“劳烦再仔细说说这宅院的格局,尤其是后院的布置。”

阳光透过巷弄尽头的拱门斜斜照进来,在他青布长衫上投下斑驳光影。

这辈子,他不仅要替原主了却那些压在心头的夙愿、向那些亏欠过原主的人报仇雪恨,更要将家中一众亲人照拂得妥帖安稳。

早在几日前,收到盘古幡传来的消息,得知“自己”高中解元的那一刻,他便让盘古幡继续顶着自己的模样,先一步往乡下老家赶去报喜。

所幸,这辈子他没有像原主那般中途弃考,更未曾抱着个不明来历的孩子贸然回村,也正因如此,家中长辈自然也没被气到卧床不起,反倒日日盼着捷报传来。

而当“绍临深”中举的消息由披红挂彩的衙役敲着铜锣送到村里时,素来节俭的祖父竟难得大方,当场给了报喜衙役五两银子。

当天祖父便领着全家老小开了落着铜锁的祠堂,对着牌位高声诵读喜讯,那苍老却洪亮的声音撞在祠堂的青砖地上,又反弹回来,震得梁上积尘簌簌往下掉。

他那股子抑制不住的爽朗笑声,隔着半条村街都能听见,惊得各家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在秋日的晴空里划出一道道灰影。

村里人的羡慕几乎要从眼里溢出来,连日来不断有人提着竹篮,里面装着自家鸡下的鸡蛋、新蒸的糕点上门道贺,门槛都快被踏平了。

待“绍临深”归乡之后,本县知县还亲自乘坐小轿,专程登门造访。

不仅当场亲赐二十两膏火银,以资助“绍临深”的学业,更是言辞恳切地表明,让他闲暇之时,不妨多到府上走动走动。

县中那些平日里难得露面的乡绅富户,得知消息后也纷纷差人送来贺礼,绸缎、茶叶、银锭子堆了半间屋。

祖父乐得合不拢嘴,特意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摆了流水席,垒起土灶,请来邻村的厨子,全村人热热闹闹庆贺了三天。

席间孩童们追着跑着,手里攥着染红的鸡蛋;大人们围坐在八仙桌旁,喝着自酿的米酒,说着绍家出了文曲星的吉利话,笑声能传到二里外的河湾。

远在云沧府的绍临深,正通过指间那枚温润的传音符听着盘古幡描述当时的盛况。

传音符里传来的喧闹声、祖父的笑声、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他紧绷了许久的心弦终于缓缓松开,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特意叮嘱盘古幡,每日多留意祖父和其他长辈们的身体,又将自己空间里曾经精心炼制的养身延寿药散取出来交给它,让其每日悄悄混在长辈们的粥饭里。

不求他们能长生不老,只愿这些打心底里疼爱原主的亲人,能安康顺遂地多享几年清福。

——

“这处宅院带前后两院,前院栽着两株石榴树,后院还有口甜水井,井边搭着葡萄架,倒是合用。”

牙人正说得唾沫横飞,绍临深已转头望向那座青砖黛瓦的小院,院墙顶端覆着一层薄苔,两扇朱漆木门虽有些斑驳,却透着股过日子的踏实劲儿。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袖中那枚温热的传音符,眼底漾起几分柔和的暖意:

“多少银子,我买了。”

既然要振兴绍家,自然要继续参加来年的春闱,甚至留在京中,谋取一官半职。

绍临深除了动用盘古幡留在身边的一具分身,暗中监督安王府的动向,也想提前在京城购置一处宅院,届时好让家人搬来定居,也好就近照看。

而乡下村里,他已用知县等人给的贺银,置办了二十亩祭田,规定每年收成的三成用来周济乡里。

借着举人免税的特权,他还把曾经对顾家多有照顾的几户乡亲的田地,都挂在自己名下,帮他们免了赋税。

一切安排就绪后,他便让盘古幡请了镖局,打算护送家人到京城来。

路上匪患不少,他不想那些不长眼的东西冲撞了家人。

可惜祖父年纪大了,尽管身子骨还算硬朗,可故土难离,说什么也不愿离开村子。

大伯和二伯听闻祖父的决定,原本蠢蠢欲动想要一同前往的心思顿时消散,转而改口称要留下来照顾老父,以尽孝心,只安排自家儿女跟着绍父和四房一家前往京城。

绍临深通过传音符听到这些情况,也只能无奈地叹口气。

随后,他吩咐盘古幡在村里为祖父盖起一座三进的宅子。宅子以青砖铺地,窗户皆是精雕细琢的木质结构。

又从镇上购置了一名手脚伶俐的厨娘,连同两户老实忠厚的人家一并安排妥当,平日里便由他们帮忙照料老人家的日常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