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关于改组太医署、建立官药局体系、编撰《大庆药典》的奏章,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朝堂之上激起了远比之前教育改革更为剧烈的波澜。涉及的各方势力反应强烈,暗流汹涌。
太医署几位院使、院判联名上奏,言辞恳切又隐含威胁,大谈太医署传承数百年之不易,若骤然拆分,恐伤国体,动摇皇室医疗根基,并隐晦提及某些“秘方”、“秘术”乃不传之秘,非格物所能衡量。
掌控药材渠道的几位皇商背景深厚,与朝中多位勋贵、大臣关系盘根错节,他们虽未直接出面,但其代言人则在各种场合散布言论。
声称官营药局乃“与民争利”的极致,将导致药材市场凋敝,最终受损的还是百姓,并质疑朝廷是否有能力管理好如此庞大的药材体系。
甚至一些原本支持新政的官员,对此也持谨慎态度,认为医事关乎人命,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步伐不宜过急,当以稳妥为上。
面对重重阻力,李君泽虽然信任叶明,但也感到压力巨大,一时难以决断。改革陷入了僵局。
然而,就在这胶着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成为了打破平衡的关键。
夏末秋初,京畿以南的河间府突发时疫。疫情来势汹汹,患者多发热、呕吐、腹泻,传播极快,短短数日便蔓延数个村庄,人心惶惶,地方官府束手无策,传统的汤药疗法效果甚微,死亡人数持续增加。
消息以八百里加急传入京城,朝野震动。李君泽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太医署照例先派了医官前去,但带回来的消息却不容乐观。疫情复杂,病因难明,所用药物似乎效果不彰。几位院使在朝堂上支支吾吾,只说需时间研究,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时间?百姓正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跟朕说要时间?!”李君泽勃然大怒,将奏章摔在御阶之下。
就在这时,叶明出列,朗声道:“陛下,臣请旨,愿率皇家格物院医药所及安阳公共医馆精干医官,即刻前往河间府,扑灭疫情!”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太医署的人更是面露不虞之色,认为叶明这是在打他们的脸。
“叶爱卿,你有把握?”李君泽目光灼灼地看向叶明。
“臣不敢妄言必胜。”叶明坦然道,“然,安阳医馆对此类肠道时疫已有成套应对流程,重在‘隔离防疫’、‘饮水清洁’、‘对症支持’。”
“臣愿立军令状,若不能控制疫情,甘受责罚!但请陛下授予臣在疫区临时专断之权,并命太医署及当地官府全力配合,尤其要确保药材供应!”
危急关头,李君泽不再犹豫,勐地一拍龙椅:“准奏!朕授你钦差身份,总揽河间府防疫事宜!所需人手、物资,各衙门需倾力配合,不得有误!若有阳奉阴违者,叶爱卿可先斩后奏!”
“臣,领旨!”叶明肃然叩拜。
退朝后,叶明立刻行动。他一边命令皇家格物院医药所和安阳方面紧急抽调最得力的流行病防治医官、携带大量配置好的对症成药和消毒物资出发,一边亲自赶往河间府。
抵达疫区后,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村庄凋敝,人心惶惶,随地可见呕吐物和排泄物,卫生条件极差。当地官府设立的临时医棚人满为患,却缺乏有效管理,交叉感染严重。
叶明毫不耽搁,立刻行使钦差职权。
“第一,立即划定疫区,严格隔离!所有村庄只许进不许出!设立隔离区,将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分开安置!”
“第二,组织民夫,立刻清理垃圾、污物,所有饮用水必须煮沸!分发石灰,对所有污染区域进行消杀!”
“第三,接管所有医棚,按安阳标准流程进行分区管理!所有医官、助手必须佩戴口罩,接触患者后必须用烈酒洗手!”
“第四,所需药材,列出清单,由本官亲卫持钦差手令,直接前往府库及各大药行调拨,敢有拖延或以次充好者,立斩!”
叶明的命令雷厉风行,带着战场般的肃杀之气。当地官员和太医署派来的人哪见过这等阵势,在钦差光环和严峻疫情的双重压力下,只能全力配合。
安阳来的医官们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效率。
他们迅速甄别病情,对轻症患者使用配置好的成药,对重症患者进行重点看护和补液治疗。
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很快起到了效果,交叉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更关键的是,叶明亲卫持令调拨药材,果然发现当地官仓的药材储备不仅不足,而且部分药材品质低劣。
叶明毫不犹豫,当即下令查封了负责此事的吏员和几家涉嫌提供劣质药材的药行,并以钦差名义,紧急从周边州县和安阳商会调运优质药材。
疫情在雷霆手段和科学防治的双重作用下,迅速得到了控制。
新增病患数量逐日下降,重症患者病情好转,死亡病例锐减。不到半个月,河间府的疫情便被彻底扑灭。
捷报传回京城,李君泽长舒一口气,龙颜大悦。而朝堂之上,那些之前反对医改的声音,顿时偃旗息鼓。
叶明凯旋回京,带回来的不仅是扑灭疫情的功绩,更有在疫区发现的太医署与地方药商勾结、以次充好的铁证,以及一套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养心殿内,李君泽看着叶明呈上的报告和证据,脸色阴沉。
“好!好一个太医署!好一群皇商!百姓生死关头,尔等竟还敢如此!”皇帝的声音冰冷刺骨。
叶明适时再次呈上关于医改的奏章:“陛下,河间府疫情证明,旧有的医疗体系已难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且弊端丛生,非改不可!建立高效、廉洁、普惠的新医疗体系,刻不容缓!”
这一次,再无人敢出声反对。
李君泽当即下旨:
“着,即日起改组太医署!原太医署保留宫廷侍奉职能,其医学研究、政策制定、御药监管之权,剥离出来,与皇家格物院医药所合并,成立直属于朕的‘太医局’与‘医药研究院’,由叶明暂领院事!”
“着,由户部、太医局牵头,于全国主要药材产地及枢纽,筹建‘官药局’,优先保障公共医馆及边军用药!”
“着,由太医局、医药研究院即刻开始,编撰《大庆药典》,统一药材标准!”
旨意颁行,天下震动。医疗改革的坚冰,终于在疫情这把“试金石”和叶明这把“破局之刃”的共同作用下,被狠狠凿开。一场更深层次、更触及根本的变革,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