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战役惨败之初,辽东局势情况危急,惨败之罪,尚没有被判下罪责之前。】
【此时还在担任辽东经略的杨镐,便举荐李成梁的第三子李如桢,担任辽东兵总之职,并让其驻守铁岭城。】
【然在李成梁的九子当中,能力最出众者乃长子李如松,作战最为骁勇者乃五子李如梅,能为将者仍四子李如樟与二子李如柏。】
【然而五子李如梅因伤半废与身体等原因,早在万历四十年(1612)已病逝。】
【四子李如樟,也因遭遇各种原因,不愿加入派系斗争,早不在军中担任要职。】
【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明辽东王李成梁一门,在李成梁去逝之后,因李如松与李如梅早逝等原因,已是日薄西山之势。】
【三子李如桢,虽也是杨家将门之后,早年时期也有军旅生涯,但其军事才能,完完不及其余几人。】
【因受父荫之因,很早就退出军旅,长期在大京城之中中担任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
【此时的辽东将门李家,虽仍有威望尚再,但其子孙后辈之中,虽有不少人在担任地方武军一职,但却是已无能担当军事大任的后续之人。】
【因此,急于要稳定辽东局势的情况,此时还没有被治罪的辽东经略杨镐,便举荐了李成梁的第三子李如桢,来担任此时的辽东总兵,并让其镇守铁岭城。】
【毕竟,李家在辽东地区的威望尚在。】
【在萨尔浒战役的惨败之后,辽东地区已经不是大明朝廷官员当中,人人都想冲上来啃上一口的香饽饽了,反而成为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杨镐与众多朝廷中的文官大员们,在此时都认为,李成梁的李家的根基,仍在辽东。】
【李家若是想要保住其李氏一门在辽东的根基,那必然会接下这烫手山芋的同时,还会全力御敌。】
【然而,杨镐与朝廷文官集团,让三子李如桢此时担任辽东总兵,更多考虑的,并不是李如桢的军事才能,而是其李成梁在辽东区的余威。】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成梁的三子李如桢,确实没能扛起辽东将门李家的这杠大旗。】
【因长期在大明京城之中,担任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的李如桢,也确实无治军之方。】
【因此,李如桢到任不久后,杨镐便以让李如桢驻沈阳,其政治目的,就是告诉辽东地区的百姓,李成梁的李家,尚有人在。】
【而铁岭实际权力,便交由参将丁碧进行负责,李如桢只是铁岭城名义上的最高的军事主官。】
【只是,杨镐等人并不知道,铁岭参将丁碧,早已被李永芳,以重金收买,策反,投了努尔哈赤。】
【杨镐也正是因为铁岭参将丁碧的投敌,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九月,被追责下狱,直到两年后,被判处死刑。】
【而在天道历史进程中,杨镐最终的下场,因大明派系的争斗等原因,在被判处死刑之后,在狱中经历了多次,推迟死刑的执行。】
【最终,在牢狱中,呆了九年之后,直至,崇祯二年才被执行死刑。】
【而杨镐在天道历史进程上的后世,被后世人评为:“庸才掌兵。”】
......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这杨镐,也算是罪有应得了,‘庸才掌兵’的评价,确实很是贴切。”
百姓乙:“要是,萨尔浒的惨败,他的责任非常大。”
“虽说有催战的原因存在,但是他不能顶住压力,也没能拿出,说明上面的军事策略,就是其军事才能匮乏的表现。”
“还想学李化龙的“分兵共进”,也不看看,辽东的局势能与播州的局势一样吗?”
“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典型。”
百姓丙补充说道:“他到任辽东经略的数个月的时间,居然组织不好情报系统。”
“还发现不了他的那个“分兵共进”的战略计划,早已经被漏泄的事件,就可以知道,后世人对他的“庸才掌兵”的评价,真是一点也没有错。”
百姓丁也说道:“就是,要不是那铁岭参将丁碧,背叛了大明,投了努尔哈赤。”
“说不定,萨尔浒的惨败的军事责任,还真给他逃脱了。”
“连谁被收买,谁被策反了,也不知道,还很以重责,他杨镐被判死刑,一点也不冤。”
......
【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四月底,杨镐被追责问罪,诏回京城。】
【六月十六日,努尔哈赤突袭并占领了开原城,守将马林战死,开原城中军民与百姓,遭遇屠城。】
【史料记载,开原城被屠城军民,超七万众。】
【六月二十二日,大明朝廷正式颁下旨意,认熊廷弼为新任辽东经略。】
【不久后,铁岭参将丁碧,得知消息时,立即就通过李永芳,让努尔哈赤赶快拿下铁岭城,并提醒道:若熊廷弼到任,一切将晚。】
【七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亲将近率六万后金大军,从三岔堡越边墙直扑铁岭城。】
【虽说努尔哈赤是率军偷袭铁岭城,但其行动被明铁岭哨兵,无意之中发现。】
【在后金大军到达铁岭城之前,铁岭城中的众多百姓,已经纷纷连夜南逃。】
【同时,还有两队救援的传令兵,一队往南,向沈阳救援。一队向北,向蒙古救援。】
【清晨,后金大军抵达铁岭城下,并迅速占据了,东南龙首山,切断了铁岭城与沈阳城之间的道路。】
【努尔哈赤次军事大营设东南龙首山上,并将城座铁岭城,东,南,西面以重兵围之,仅留北面。】
【而铁岭城的北面,也早不是大明军事掌控之地。】
【很快,努尔哈赤下令,让火炮,战车,云梯等攻城器械,立即进行三面强攻。】
.......
【铁岭守这方面,以早已叛变投敌的参将丁碧主持大局。】
【此时的铁岭城,除了参将丁碧之外,还有游击将军喻成名,史凤鸣,李克泰三人为守城将领。】
【但是城中能战的明军将士并不多,在军户名册上,虽说仍然数千将士,但现实情况,此时的铁岭城中能带甲的守军,仅仅只有两千多人。】
【守城的兵士虽少,但铁岭城中,仍然大量的火器,以及愿意留下来,一共守城的民夫与辅兵等。】
【在参将丁碧的主持之下,此时会议上的议题,便是坚守与投诚。】
【然,游击将军喻成名,史凤鸣,李克泰三人,一至决定坚守铁岭城,固守待援。】
【虽说,铁岭城与沈阳城,有130里(75公里)的距离。】
【但游击将军喻成名,史凤鸣,李克泰三人等认为坚守,只要沈阳军民一心,是绝对能坚守到援军到来的。】
【因为,他们的救援令兵,早早就和普通民众离开了铁岭城,前往沈阳城,或是北上向蒙古救援去了。】
.....
【原来,在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大军,从三岔堡出兵不久,就被铁岭在外的哨兵无意之中给发现了。】
【因此,在努尔哈的后金大军,还没有到达铁岭城这前,达铁岭就已经出现了混乱,有不少人,尤其是富贵地主人家,连夜就从铁岭城中南逃。】
【此时,留守在铁岭城的人,不管是在军册上的士卒,还是没有离开铁令城的民夫与辅兵,都呈现出了众志成城的守城意志。】
【只是,让游击将军喻成名,史凤鸣,李克泰三人,无论如此也没有想到的是,此时他们眼前正主持大局的参战丁碧,早已暗中投了后金。】
【叛将丁碧见喻成名,史凤鸣,李克泰三人要坚守,也不再多言,只是在心中冷笑:好言难劝,该死鬼!】
【辰时(早上7至9点),后金士兵,开始架设云梯,推动楯车,正式展开攻城强攻,明军依托城墙用火炮,箭矢还击。】
【然而,在铁岭城中军民,拼死抵抗,双方激战至午时(11至13点),数万后金大军的三面强攻,仍然没能攻破任何一处城门。】
【未时(13至15点),努尔哈赤大怒,李永芳通过暗号,让叛将丁碧,赶快打开城门。】
诸天万界大清时代。
民间:
人群之有中人破口骂道:“这不是战无不胜的后金精锐,将近六万大军,强攻了数个时辰,都攻不破,仅仅两千多带甲的明军将士,与民夫,辅兵坚守的铁岭城。”
“这可是真叫人意外!”
有人赞同道:“就是,连铁岭城这样的孤城,数万大军,在几个时辰之内,都攻不破。”
“要是没有那些通敌卖国的叛乱,大清王朝,怎么破山海关?估计在这一世时,他们最多也只能在山海关之外,当野大王。”
.......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有人疑惑道:“那参将丁碧,明明已经被李永芳策反,被努尔哈赤所收买了,为何不一开始就直接打开城门?”
有人也不是很明确的说道:“有没有可能,努尔哈赤与他的后金军,在前面的萨尔浒的战役中,取得了大胜之后,就认为他们已经非常强大了。”
“因此,他们一开始是想要依靠武力拿下铁岭城,结果数万金后大军,强攻了数个时辰,也没能攻破城门。”
“所以,他努尔哈赤恼羞成怒了?
有人继续问道:“那卖国贼丁碧为何,也不直接开门投降,还守了数个时辰?”
有人回道:“很可能这丁碧是在待价而沽,只要让努尔哈赤知道,铁岭城越慢被他们后金军攻破,那么他丁碧的投诚的价值,就越能体现。”
“而铁岭城,就越能卖出一个更好的价钱。”
.......
【未时,在铁岭城被叛将丁碧,突然打开一面城门之后,后金大军顺势杀入,并且在铁岭城中,展开激烈的港战。】
【大明游击将军,喻成名,史凤鸣,李克泰三人得知,参将丁碧已经投敌后,那是又惊又怒。】
【顿时也想通了,为何在大战来临之前,丁碧会与他们议论是投降还是坚守了。】
【虽然,大明游击将军喻成名,史凤鸣,李克泰三人恨不得,要将丁碧砍成数段,顿时也知道,这事已经不可能的。】
【虽说大明朝廷已经腐败了,但喻成名,史凤鸣,李克泰也知道,自己能做到守城殉国,很大可能,还可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得一官半职的可能性。】
【或是自己也投了敌,那一切都变得难说了。】
【于是,大明游击将军喻成名,史凤鸣,李克泰三人组织铁岭城中的军民与将士,据守街巷节节抵抗。】
【战至申时(15至17点),后金主力破入城后,游击将军喻成名与李克泰两人,在巷先后战死。】
【剩下的史凤鸣,组织剩余守军,退至城北制高点继续坚守,并依然期待着援军的到来。】
【然而,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极为的愤怒了。】
【如此一座只有两千多带甲明军坚守的城池,还在里应外合的配合下,迟迟拿不下全城,已经让努尔哈赤相当的不满了。】
【在努尔哈赤的怒斥之下,后金大军,继续发动强烈的猛攻。】
【战至酉时(17点19点):游击将军史凤鸣战死殉国,铁岭城沦陷。】
【直至,坚守铁岭城,并且相信会有援军来求的大明将士,坚守了一天,始终也等不到援军的到来。】
【铁岭城的军民坚守,让努尔哈赤愤怒异常,觉得自己的在萨尔浒战役,立下的赫赫威名,以及在攻破开原城时,进行的屠城威名,也遭到了强烈挑衅。】
【开原城,是一个大明王朝的中等偏大的一座城池。】
【在开原城,后金军就屠杀大明军民7万余人,目的就是为了震慑,在辽东地区,大明各种城池与军镇,对他努尔哈赤与后金大军反抗的报复。】
【然而,铁岭城的军民,在面临自己亲率的大军杀来之时,并没完全的弃城而逃,就已经让努尔哈赤感觉到了挑衅。】
【此时的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胜之后,其内心深处,早已发生了转变。】
【对待,敢于反抗他努尔哈赤与后金的汉人,再也不像之前那些连哄带骗的对待了。】
【毕竟,杀得多了,也就麻目了,得势之后,他人之命,也不再那么值钱了。】
【于是,攻下铁岭城,尤其发现铁岭城大量的民众,已经南逃之后,努尔哈赤立即下令,对铁岭城,进行了屠城与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