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宗界。
民间:
有人喃道:“一年有余?我们这一世的皇帝,是在万历四十八年驾崩的吗?”
有人回道:“能在位四十八年,这已经超过很多皇帝了,不知有多少皇帝都羡慕不来的命数。”
有人说道:“他在位四十八年,但也把大明王朝的根基给毁了啊!”
有人回应道:“那是天道历史进程中的大明王朝,在这一世里,天道给了皇帝一次机会,希望不再要重蹈覆辙就好了。”
......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后世的一个嘉靖,一个万历,两人在位的时间都超过了四十年,但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不愿意上朝。”
“这难道,还有什么隐情吗?”
“又或都说,只要怠政,不愿上朝,就能长寿了?”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在位四十八年,就单单一个皇帝而言,这时间,也足够让这个不屑子孙享受了的。”
“但是大明的江山,也是在他的手上,被搞的乱七八糟的。”
“不过,在对外征争上面,除了那萨尔浒惨败之外,他也算没有辱了大明天朝的威名。”
随后,明成祖朱棣,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并喃道:“就是不知道,在朕死后,老大的身体,能撑几年?”
......
大明仁宗界,
明仁宗朱高炽:“命长命短,皆是命数,生能有为,百姓安居,天下太平,国家富强,又何必在意在位时间的长短...!”
.....
大明宣宗界,
明宣宗朱瞻基:“大明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总共才有两三百年的气数,他一人就占去了五成一。”
“这四十八年的皇帝,在华夏千古历史之中,也是少有之人。”
随后,明宣宗朱瞻基喃道:“就是不知道,朕,有几年的时间...”
.......
大明神宗界(1585,万历十三年。)。
北京太和殿。
此时的明神宗朱翊均,从脸上看不到任何情色的言道:“这就是朕,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一生吗?”
天道在为张居正平反,并且还将自己当时的内心思想与活动,都给盘点出来的时候,明神宗朱翊均是极度愤怒的。
然而,当随着天道的不盘点,与不断的抨击之下。
明神宗朱翊均发现,不管自己再怎么愤怒,也是于事无补。
当天道,将自己没能看到的地方,以及大明文官集体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事件,都给盘点出来后。
明神宗朱翊均又发现,这天道盘点,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虽然,天道有很多事件,都是非常简略的盘点了一次。
但,已经明神宗朱翊均意识到,其实自己在这一世里,并不用暴跌如雷,也不需要挥剑泄愤,自己只需要等着天道慢慢盘点就好了。
不管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万历三大征,还是努尔哈赤背叛等问题,以及大明王朝独有内耗党争,还是贪污腐败等等。
在这一世里,对他明神宗朱翊均来说,都不是坏事。
若是自己在这一世里的,在大明皇帝之位上,还有三十多年的皇帝之命的话,这些都可以进行处理。
自己要追求什么?
超越太祖皇帝与成祖皇帝,好像也没有这样的必要,因为自己不一定能做到。
自己在这一世里,首先要做的,似乎就是将大明王朝的文官集团,独掌大权的这一毒瘤问题,给解决掉。
虽说,在天道历史进程中,自己被后世人称为长不成熟的大明皇帝。
自己在这一世里,似乎也无须进行反驳。
毕竟,不管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还是在万历十三年(1585)前之前,自己的所做所做,确实也是如此...
不过还好,在这一世里,他明神宗朱翊均还有时间,也有机会,能为大明王朝,解决掉这个问题...
随后,明神宗朱翊均,慢慢的端坐在太和殿的龙椅宝座上。
并用目光扫视了一片大殿下的群臣,后淡淡道:“朕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一生,也要走完了。”
“当这天道盘点结束之后,一日之内,每人给朕呈上一份奏书,才可离殿。”
接着,明神宗朱翊均又言道:“传朕令,天道盘点结束之后,凡无朕之令,敢擅自调动兵士者,皆以叛国之罪沦处。”
说完,明神宗朱翊均便从龙椅宝座上站了起来,之后便再也不看大殿上的群臣一眼,便离开了太和殿。
实权?
今年是这万历十三年,这一年里,自己才刚刚清算完,自己的老师张居正。
就算这天道盘的出现,大殿里的这群大臣,还在哄着自己的呢。。
若论皇权,在天道盘点出现后,明神宗朱翊均非常清楚,在这个时期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大明皇帝。
就算自己才刚刚废除了张居正留下的考成法与改革制度,但那又怎样?
因为,明神宗朱翊均清楚,现在天道盘点出来后,那么全天下的大明子民,都在等着自己,做出何等的动作。
现在全天下的大明子民,都会在这天道盘点结束之后,将所有的注意投向自己时,自己所做的任何一切,都是万众瞩目的。
甚至可能说,自己的一念,就可以让整个大明来天下,出现巨大的变动。
在面对如此情况之下,纵然在天道历史进程上的自己,是何等的不堪,但那也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的自己罢了。
而这是在这一世里。
宣泄情绪,宣泄愤怒,与人斗气这种事情,确实是一个长不大,不成熟的之人,才会做的事情。
现在有这天道盘点出现之后,他明神宗朱翊均,看完了自己在天道历史进程上的一生之后,也算是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过程。
那是一种前世,与今生,一般的感觉。
在今生的这一世里,他明神宗朱翊均,自然是要活成不一样的明神宗朱翊均的。
.......
北京太和殿内,当明神宗朱翊均,离开之后,顿时就变得嘈杂了起来。
没有人会想到,天道盘点出现后,他们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在今天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当今的天子皇帝,在看到盘点的内容之后,必然会暴发出雷霆之怒的。
结果却是这样的一种,摸不到头脑的情况?
没有直接治罪,也不当众问责,更不听群臣辩护,却是让群臣,在这太和殿内,一天的时间里呈上一份奏书。
这太让人意外了。
最要命的是,他们需要吴上一份什么样的奏书,也不说出来,一切都让他们去猜,这太让他们感觉不适应了。
当然,对于久经官场的老狐狸来说。
不治罪,不当众问责,就是最大危险的时候,因为,这才是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有的人认为,在天道盘点中,已经被天道,指名道姓之人,盘点做了坏事之人,他们的这一份奏书,不管怎么写,结局都不会太好。
若是不写,那结局是铁定是不会好。
但怎么写,该如何写,又成了他们,此时最大的难题...
而在大殿中,那些在天道盘点中,被天道指出,是忠于大明之人,此时的情况,也是矛盾重重。
让他们有了一种,重新进入科举殿试的感觉。
但与以前的科举殿试不同的,这一次给他们的感觉是,万万不难考砸了。
在正常的科举殿试中,就算他们考砸了,那还是有举人之名的。
然而这一次,若是真的考砸了,那一切都不好说,不好预测了。
毕竟,此时的他们,也无法猜测出,明神宗朱翊均真正的想法...
重点是,这一世的时间年份,才是刚刚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之后的时期内。
同时,此时的天道盘点,却还没有结束...
当今的陛下,到底是何用意???
......
大明神宗界(1608)。
前往辽东的路上:
随从,看着的天道此时盘点出来的内容,非常气愤的说道:“辽东局势,一出现烂摊子的时候,才会想到大人,这真是太气人了。”
接着,随从又忽然的想到了什么,连忙向熊廷弼问道:“大人,你说,要是天道,把那些在天道历史进程中,陷害你的人,也都给盘点出来的话。“
“那么大人,在这一世里,是不是就可以大展拳脚,彻底的改变这一世的历史了?就可以让那努尔哈赤永远不得翻身,再也建立不起什么后金与大清了?”
熊廷弼摇摇了头,道:“发生过的历史,是无法被改变的。”
“能被改变的,是尚未发生过的事件。”
“还有,就算历史能被改变,但是人心的恶性,是难以被改变的。”
“华夏千古以来,前朝为何会覆灭?后朝在吸引了前朝灭亡的经历之后,为何又重蹈覆辙?”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恩怨,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我们所行之事,能对得起天地良心,黎民百姓,能问心无愧,就足矣!”
“但,张居正之事,告诉了我等,欲行大事者,从来都是难顾周全,想要成大事,也是难逃和光同尘的。”
“同样,想要成大事,更是需要掌权,也要会勾心斗角,才能化解,各种的阴谋算计。”
“这一世,有天道盘点的出现,我等之人,能做多大的事,能有多大的作为,其主动权,依旧不在我等的手上。”
“这一世的大明,是迎风破浪,开创一篇新的大明天地,还是重蹈覆辙,再度轮回,皆不在我等手上能左右的。”
“因为我等,改变不了人心!”
......
【万历四十七年(1619)六月二十二日,大明朝廷正式颁下任命旨意,任命熊廷弼为新任辽东经略。】
【二十四日,明神宗朱翊均赐尚方宝剑和敕书,命熊廷弼尽快出关赴任。】
【七月初六,熊廷弼陛辞离京,七月十七日抵达山海关,七月二十三日,正式出关。】
【然,努尔哈赤得知,新任辽东经略为熊廷弼时。】
【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七月二十五日,趁熊廷弼未达辽东之时,亲率六万后金大军,偷袭铁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