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694章 努尔哈赤的迁都辽阳第一次大规模强制推行“剃发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4章 努尔哈赤的迁都辽阳第一次大规模强制推行“剃发令”

大秦始皇界。

秦始皇赢政:“元传国玺?不是朕大秦的大秦玉玺?”

“那个元传国玺,应该就是之前天道提及到的蒙元王朝,所留下的国玺吧?”

“一个蛮夷胡族贸下的元传国玺,也敢自称华夏中原王朝的正统连续?”

......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喃道:“原来蒙元的‘元传国玺’,在蒙元王朝覆灭之时,还是被他们的余孽,给带到了漠北的草原上去了。”

“徐达多次北伐攻打那北元的残存势力,都没能找到这玉玺。”

“没曾想到,到了后世,竟然被那女真人的后代给夺了去,这样一来,在这一世里,咱就没有必要再留着他们了。”

随后明太祖朱元璋,冷冷的说道:“他们北方蛮夷胡人,不是游牧政权与渔牧政权吗?”

“在这一世里,那他们就继续往北跑。”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父皇在位时,多次出兵漠北,有很多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为了这蒙元的‘元传国玺’。”

“但是,大秦始皇帝留下的‘寿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早在唐末五代战乱中已失踪不见。”

“自唐末五代起,不管是地方割据,还是北宋的建立,他们所用的所谓的国玺,也都是自造。”

“那蒙元世祖忽必烈,建立的大元王朝,也一样没有得到‘宋传玉玺’。”

“他们蒙元的‘元传国玺’,也是自己打造的一块国玺而已,又如何与真正‘秦传玉玺’或者‘汉或唐的传国玉玺’相比?”

随后,明成祖朱棣接着喃道:“父皇自始至终,都承认是华夏汉人民族的贫苦百姓出身。”

“这华夏中原,一直以来,也都是由我们汉人所主掌。”

“只要是汉人得了华夏中原的天下,即便是有没有‘玉玺’在手,那都是华夏中原王朝的正统延续。”

“一个后世的胡族蛮夷,得到了‘元传国玺’就是正统了?”

“可笑!”

接着,明成祖朱棣又冷言道:“呵,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老天给了那所谓的大清一次入主华夏中原的机会。”

“但在这一世里,朕是绝对不会再让这样的华夏中原悲剧,再度重演的。”

......

【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八月,努尔哈赤以叶赫部助明攻己为由,发兵攻克叶赫部首领世居的叶赫东,西二城。】

【叶赫部首领金台石自焚而死,布扬古投降后被绞杀,叶赫部就此灭亡。】

【到此,努尔哈赤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大一统。】

【而叶赫部首领布扬古,在被绞杀之前,所留下对爱新觉罗氏的诅咒,也在两百多年后,被应验。】

【叶赫西城贝勒布扬古,被绞杀前悲愤留下的诅咒:“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也是天道历史进程中,最为具有色彩的一篇史诗。】

【叶赫部覆灭后,大明的天启元年,后金的天命5年(1621)。】

【大明王朝与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在辽阳与沈阳之间的浑河处,爆发了一场战役,史称浑河战役,又称辽沈战役。】

【此次浑河战役,仍然是以大明王朝惨败而告终。】

【浑河战役结束后,努尔哈赤便将政治与战略上的重心,移动到以巩固对辽东地区的统治,与持续向大明王朝进行军事威胁为主。】

【由其是在,大明的天启元年,后金的天命5年(1621),在浑河战役结束之后,努尔哈赤将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从赫图阿拉,南移至辽阳。】

【辽阳作为大明王朝在辽东地区的长期治所,除了地理位置之外,更重要的是辽阳是大明在东北地区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城市。】

【对辽东地区,有着非凡的意义。】

【辽阳的城池规模大,汉民人口密集,资源丰富,手工业,农业基础建全,商贸齐全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此外,努尔哈赤此举的政治目的,还有一个,便是向大明王朝传递“争夺辽东主导权”的信号。】

【而迁都辽阳,也是努尔哈赤,在尝试对由大明汉人百姓为主的大都城,进行一次由后金政权强制统治的试探。】

【加上,辽阳位于辽东腹地,控制辽阳即可切断明朝与辽东其他地区的联系,为进一步占领金州,复州等辽南地区,提供跳板。】

【若是,后金政权能在辽阳城扎根,并稳固女真人对汉人的长期统治,是有利于,建造起一套相对完整,并且对女真人统治汉人的政权制度。】

【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有一个政治目的,就是对大明汉人执行“剃发易服”的剃发令的推行。】

......

【大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5年(1621)的三月,沈阳与辽阳两城,均在后金的间谍与内应的里应外合之下,被努尔哈赤成功占领。】

【努尔哈赤在攻占辽阳后,在迁都的同时,立即强制推行剃发政策。】

【在《明熹宗实录》记载:后金军队“驱辽民聚城北,奴家聚城南,谴三骑持赤帜,传令自髡剃不杀”。】

【努尔哈赤下令,要求辽民自行剃发以换取生存,否则将被处死。】

【其政治目的,便是通过改变大明汉人民族的发型和服饰,来消除大明汉人百姓,对大明与华夏汉人民族的认同感,与确立后金政权的权威。】

【与最初,以哄骗手段来欺骗建州汉人百姓进行“剃发易服”不同,这一次努尔哈赤的手段,相当强硬与血腥。】

【并且让执行对大明汉人百姓,进行“剃发易服”的主要执行人,便是已经“剃发易服”的汉人士兵进行执行。】

【然而,在沈阳与辽阳被努尔哈赤攻占之前,不少人因为听信了大明叛将李永芳,在沈阳与辽阳民间,大肆宣传后金政权比大明王朝更好的流言作用下。】

【不少选择观望的大明汉人百姓,在得知从始以后必需要进行“剃发易服”时,爆发起了强烈反抗。】

【但是,沈阳与辽阳均被努尔哈赤占领,他们的强烈反抗与起义,是羊圈已破的,为时晚矣的表现。】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后金军攻占沈阳与辽阳时,还曾庆幸大明王朝的贪官,终于被赶走的狂欢。】

【却无论也想不到,羊圈破了之后,之前所幻想过的美好生活,都是有条件的,同时也是对不少人来说,不过梦幻泡影。】

......

【在努尔哈赤颁布的“剃发易服令”后,辽东地区的镇江(今丹东)汉人百姓民众,率领举旗起义,进行武力反抗。】

【镇江(今丹东)当地民众拒不剃头,杀死后金派来的官吏。】

【努尔哈赤闻讯后,派大军残酷镇压,“不剃发者悉被杀害,又抢掠妇女千余人”,许多义民宁死不屈,纷纷选择了“投鸭绿江以死”。】

【大明天启二年,后金天命六年(1622),复州(今辽宁瓦房店)的汉民秘密联络大明王朝,计划起义反金。】

【但遭叛徒的叛变,努尔哈赤得知后,派贝勒莽古尔泰率军屠杀复州军民,“男丁尽杀,妇孺充奴”,死者达十余万人。】

......

【而此次主导复州起义者,乃是后金汉人副将刘兴祚。】

【刘兴祚本为辽东开原汉人,在大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女真掳走不久之后,便成为努尔哈赤亲信。】

【刘兴祚因作战勇猛,并且对大明王朝的腐败深恶痛绝,很快就成为了努尔哈赤亲信与得到重用,官至副将(级别与李永芳相当,在其它方面,如地位等,远远不足李永芳)。】

【在攻下辽南之后,被努尔哈赤,便任命刘兴祚统辖金,复,海,盖四个卫所。】

【同时,刘兴祚也是当初,被努尔哈赤哄骗“剃发易服”的首批大明汉人。】

【对于“剃发易服”,刘兴祚起初并不反对。】

【但是,在努尔哈赤占领了沈阳与辽阳之后,一切都变了。】

【努尔哈赤开始以武力与血腥的手段,强行推行“剃发易服”时,当刘兴祚看到大明汉民百姓,宁死不屈的眼神与决绝时。】

【在前后政策,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刘兴祚从反抗“剃发易服”的身上,想起了自己也是大明汉人的身份。】

【于是,刘兴祚开始暗中保护汉民,并与汉民百姓的接触中。】

【刘兴祚明白了,当初的“剃发易服”是因为努尔哈赤,为了建州的发展达大,不得不对当初对待大明汉人百姓的优待政策。】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有原因,就是当时不少逃到建州的汉人,首要目的,就是自己在当时要活着,要活下去,就这么简单。】

【然而,如今的“剃发易服”,更像是要,汉人百姓与大明的一切进行切割。】

【这就如同,是要求所有的辽东汉人,都要忘记掉自己的大明先祖的事情一样。】

【于是,刘兴祚在天启二年(1622),派幕客金应魁,渡海秘密联络登莱巡抚袁可立,并约定“七月献复州城,由明军接应”。】

【刘兴祚的计划,是通过控制复州城防,策动部下哗变,配合明军里应外合,让复州重回大明。】

【因为复州在辽南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若是能成功,刘兴祚甚至想过要将努尔哈赤与后金政权,赶出辽南地区。】

【毕竟,刘兴祚掌握了复州军事部署,若计划成功,是可以直接瓦解掉后金政权,在辽南的防御体系。】

【登莱巡抚袁可立,虽疑其诈,但仍签发了免死票与加衔札付,命总登莱兵沈有容,率兵接应。】

【然而,刘兴祚部下备御,同为后金汉官的王丙,之前因贪暴,曾被刘兴祚弹劾,一直怀恨在心。】

【于是,王丙便向努尔哈赤密报“复州汉民接受明国奸细札付,图谋叛逃”。】

【努尔哈赤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代大贝勒善率2万精兵突袭复州。】

【由于,复州起义尚未正式发动,以及刘兴祚提前知道了王丙的背叛与告密,在大贝勒善率兵到达复州之前,就已经销毁了证据。】

【加上,刘兴祚一直隐于幕后计划,王丙又无实质证据,刘兴祚得以逃过一劫。】

【刘兴祚虽躲过了一劫,但复州军民被愤怒下的后金大军,屠杀了十万之众。】

【而这,也更加坚定了刘兴祚的反金决心。】

【但刘兴祚,也因此,成为了后金政权重点监视的后金汉将。】

【复州起义失败后,刘兴祚在后金朝廷,又继续潜伏了5年,并在暗中寻找机会,向大明朝廷传递情报。】

【直至天启七年(1627)年,刘兴祚借“被后金派往朝鲜作战”之机,带着部分家人逃离后金,正式回归明朝,被明廷授予副总兵等职。】

【直到,在崇祯四年(1631),清太宗皇太极率军围攻大凌河城一战中,在突围时战死。】

......

【努尔哈赤在辽阳,第一次强制推行“剃发易服”令开始,在刘兴祚暗中主导的复州起义失败之后。】

【辽南地区的金州,复州,海州,盖州的当地汉民百姓,也皆因复州城中惨剧发生后,反抗的情况,也越加的高涨。】

【部分辽民为逃避剃发,选择逃亡朝鲜或深山,并宣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坚不受命,有剃头者,便群击杀之”】

【许多大明辽东的士绅阶人员,也将“剃发易服”为奇耻大辱,与后金政权,展开长期的斗争。】

【辽阳沈与阳,两城被攻破之时,他们当中就有不少人,想让后金政权,赶走已经腐烂的大明王朝。】

【然而,当辽阳沈阳两城被破城,被占领之后,所发生一切,都没有如他们所预料的那般美好之后。】

【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后悔了,并继续愿意保留大明汉民身份,与后金政权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而,这样的斗争,自然会招来,更加残酷与血腥的镇压。】

【在朝鲜史料记载,“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绿江)以死”。】

【尽管,辽东汉民的反抗激烈,但是努尔哈赤,始终未没有终止“剃发令”而是采取更为血腥与恐怖的统治。】

【大明的天启三年,后金的天命八年(1623),努尔哈赤正式颁布《剃发令细则》,规定“凡汉人男子,十日之内必须剃发,违者斩”。】

【《剃发令细则》的颁布,并没有阻止辽阳地区汉民的反抗。】

【只不过是很多汉民,不得不在明面,选择了“剃发易服”。】

【但在暗地里的反抗,却也越加的强烈,这也造就了,辽阳地区,一直都处在一个暗流动荡的局势之中。】

【直至,大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担心,突然有一天,辽阳城中,那些已经“剃发易服”汉民百姓,会突然打开城门,迎明军偷袭进城。】

【同时,也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一天就遭遇了,那些已经“剃发易服”汉民的突然暗杀,以及各种情况,都不太利于后金政权的因素。】

【这让努尔哈赤,第一次感觉到,身处在辽阳城中,却随时,都处在局动荡不安与紧张的情况当中。】

【当辽阳城中,已经无法通过“剃发易服”,来分辨城中的汉民百姓,谁是忠于后金,谁是想要迎大明回归的情况下。】

【再加上,辽阳的地理位置,对山海关而言,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时刻都会受到大明的山海关的直接军事威胁。】

【再加上,后金政权又无法快速的攻破,山海关外围打造的关宁锦防线等情况后。】

【努尔哈赤不得不把后金政权的都城,再次从辽阳迁回沈阳,并且将沈阳,改为盛京。】

.....

【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关于沈阳与辽阳,两城失陷的原因。】

【在后世当中,很多人认为,是大明朝堂深陷党争泥潭与内斗腐败的原因所至。】

【毕竟,在熊廷弼第二次进入辽东,并且将辽东局势稳定后,大明朝堂的党争,又自然的就波及到了辽东地区。】

【因为,辽东地区的局势,在被熊廷弼稳定之后,又自然的成为了大明朝堂上的香饽饽了。】

【这对于,已经腐败至极的文官集团而言,自然也是人人都想冲上去狠狠的咬上一口的大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