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后堂外是小院子,院中摆着七八个架子,上面晾着切好的药材,进入院中就能闻到浓郁的药香。
刘毓崧斟酌了片刻,忐忑问:“内堂那些病人,可是因身体中毒?”
大夫直接点头,面色沉重道:“他们身上的毒并不重,暂时不会伤及性命,如果再食用那些黍米……怕是无救了。”
刘毓崧听到确切的回答,不禁深吸一口。
那些人不可能都是误食紫素草中毒,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有少量紫素草的毒渗进了黍米中。
大夫打量了刘毓崧的脸色,见他没发怒,接着道:“来医馆的村民年纪都比较大,近半是来自同一个村子,听他们说,田间洒了大量的紫素草和灰石粉。”
“灰石倒是没影响,紫素草的毒就难除,渗进土里也不容易消散,经由黍苗根茎,整株都有毒。”
“人只要长期吃多了有毒的黍米,紫素草的毒就会在身体内堆积。目前毒量较轻微,他们只感觉身体越来越虚弱,不会有严重的中毒反应……”
刘毓崧内心陡然下沉,山谷口的村子用了最多紫素草,刚开始调制配方时,就专门找了谷外田地去试。
村民之所以会中毒,应是毒量太大,其他地方用量较少,并无大碍。
今年灭蝗成效非常好,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将蝗虫灭杀干净,只需两年时间,安风县又会变回之前的样子。
不行,绝不能将此事传出去。他只需控制着紫素草的用量,吃过黍米的人最多身体虚弱,不会因此丧命。
只需一年,一年时间足以灭杀所有蝗虫,往后土地中的毒被雨水消解,安风县就能恢复如常。
“大夫,可有缓解之法?”刘毓崧急问。
医馆大夫沉吟道:“也不是无解,只要不再继续吃那些毒田里种出来的黍米,最多一年,他们体内的毒就会自行消散。”
“不,我的意思是,有什么药能解此毒?”
“此毒无解,最多清热利尿,加快行气,排出体内的毒素,医馆内的病人就是这般治法。”
大夫打量着刘毓崧神色,揖禀道:“老夫知晓明府是何意,可紫素草并无克制之物,再长期食用含毒的黍米,怕是会闹出人命……”
刘毓崧突然反应过来,大夫刚才见他进来时,为何会诧异。如果他不来,大夫很快就会来县衙,将村民中毒之事告知。
这是想劝自己不可再用紫素草,以防村民会中毒而死。
他又何尝不知,如今到了最后关头,任谁也不想放弃,让蝗虫再肆意复生。
刘毓崧神色变得严肃,语气冷谈道:“大夫是安风县人,想必也知一年前的安风县是什么样,现在看到的安风县又是什么样?”
“本官初到此地时,安风县只余三百户,往来者皆须发皆白,其余青壮年能逃的都逃了。或是在外地当学徒,给家中父母寄些米粮过活。”
“外面田地荒芜,山林稀疏,遍地饿殍。蝗灾不除,安风县很快就会成为死地,这三百户也迟早被饿死,成了那田间枯骨!”
“本官之所以在短短两年不到,就能灭杀大部分蝗虫,全靠紫素草的毒性。若就此放弃,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安风县又会再次面临蝗灾!”
“你可明白本官的苦心……”
大夫愣在原地,张张嘴想说什么,最后只能哑然咽下。
刘毓崧直接朝大夫作揖,大夫被吓得往直往后退,连连摆手,“老夫知晓明府用心所在,蝗灾肆虐,安风县几乎被这些外来的虫子啃食殆尽。用紫素草的毒性灭杀蝗虫……是无奈之举!”
“大夫明白便好。”刘毓崧郑重道:“只需再一年,安风县的蝗虫就可灭绝,田地下的积累的毒也会被消解,安风县就可以恢复到六年前的生息。在此期间,还请大夫为安风县百姓想出治毒之法,本官感激不尽!”
大夫有些动容,作揖还礼,“老夫会尽力医治,不会将此事宣扬出去,以免引起百姓恐慌……”
刘毓崧从腰间取下荷包,朝大夫递去,“需要用什么药,只管让人去外面买,就算本官为内堂的村民付了药钱。有什么传闻或意外,就差伙计到县衙内告知本官。”
“切记,灭杀蝗灾事大,不可因小事而误大事……”
大夫恭敬应下,亲自送刘毓崧出了医馆。
返回内堂时,大夫正好碰到青年端回空药碗。青年未发现县令来过,脸上愁容不散,放下碗嘱咐了伙计几句,随后就出了医馆。
伙计转头见大夫脸色不虞,好奇上前问:“可是明府说了什么,适才我听见明府提到中毒一事……”
“住嘴!”大夫脸色大变,慌忙将伙计拉到内间,“不管你听到了什么,半个字都不要提,不要对任何人说此事。”
伙计懊恼挠头,“咱们这位明府是难得的好官,有何不能提?”
大夫似笑非笑,眼中闪过一丝讥讽,“明府是朝廷命官,而你我只是一芥惶惶草民。上面允许说才能开口,不让你说,你便不准提及!”
“再说,安风县的蝗灾若不清除彻底,换一下任县令到任,未必还会在乎蝗灾,到那时安风县真会变成一座死城……”
伙计一脸不解,不明白为何突然提到抗衡,他只是小伙计,怎么敢与县官抗衡。现在安风县好好的,怎么又成为死城了。
大夫收起惆怅,板着脸训斥:“莫再多话,只管按老夫的话去做,不许对他人提及明府到来之事。”
“晓得了。”伙计挠着头,听话应下。
……
刘毓崧回到县衙,将自己独自关在房内,直到随从送来午膳,才起身开门。
刚用过午膳,就见县丞急匆匆而来。
“刘县令,李长史带人来收粮,下官已经将他请至内堂。”
“这么快?”刘毓崧愕然。州府粮仓本不缺这点粮食,安风县才缓过一口气,这么急着就上门收粮?
县丞无奈摇头,“安风县在整个桂州都算穷县,州府上门,怕是还有别的原因。”
刘毓崧有些心慌,难道村民中毒之事被人传出去,李长史急着来警告……
不对,村民中毒之事连本村的人不清楚,不可能这么快传到外面。李长史和杨刺史看不上他这个下县县令,安风县丰收,也不可能前来道贺。
想到此,刘毓崧回身匆忙换上官服,也不急着去内堂,先让县丞将赈贷的账簿的取出来。
山谷小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借赈贷粮,他不如直接先收取这些,送回粮仓和别的粮食混在一起。
就算旁人吃了,在量少的之下,身体不会有任何问题,这样便能消解村民食用过多,而导致严重中毒。
只需让村民与其他人换粮,便不会有人发现毒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