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794章 迁都·矛盾·催命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这件冲突在目前这个时间段也只是个插曲,虽然陈友谅已经对朱元璋怀恨在心,甚为不满,但是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朱元璋。】

【对于陈友谅来说,这一次失败并没有影响他的自信,通过对天完政权内部的掌控力日渐加强,以及对外和元朝作战时的屡屡获胜,陈友谅的信心开始膨胀起来。】

“这陈友谅心眼这么小的吗,因为这一场战败就对朱元璋怀恨在心了?”有人啧啧称奇,自觉自己还从未见过这等小心眼之人,“这就是那个‘雄猜’的性格的表现吗?”

虽然上面之前讲了陈友谅性情雄猜,强硬而多疑,但那也只是在他猜忌底下人这件事情上体现了一二;而陈友谅因为这一件事儿而对朱元璋心怀不满,则是从另一个方面更进一步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是吧,雄猜雄猜,要是宽宏大量的那种人,也不能过于多疑吧?”另一个人道,“就是因为心眼子很小,所以才一发生什么事情,或者有人说了什么话,就开始想这想那,然后猜疑猜忌起来啊。”

他觉得这确实是陈友谅那个“雄猜之性”的一个表现,不需要怀疑。

要是那等宽容大度的人,心大的人,遇到事情也基本不会放在心上——虽然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出现心太大了这种弊端,看起来好像也不是非常适合做一个上位者,但是总归,这种人出现什么多疑猜忌的情况应该会少许多。

就是那些心眼子小,一点点事情都不能容忍的家伙,才会多思多想……然后一旦多思多想,就是很容易变成多疑……

“但他膨胀的是不是也有点快了……”还有人吐槽,猜忌多疑就猜忌多疑吧,怎么陈友谅和猜忌多疑一起的,还有这种自信心的飞速膨胀呢?

“这也正是因为他‘雄猜’啊!”之前进行解释的人继续回答,“雄猜,可不只是多疑,那不还有个强硬么——这本身不一定是坏事儿,但是陈友谅身上,显然是强硬联系上了他的自信。”

因为他非常强硬,所以遇到这些事情后,他就会自然觉得是自己出色、是自己已经力量足够,而时间也正正好好……

虽然有点绕,但总而言之,就是这人会因为屡屡获胜而觉得都是自己的好,而因为他的强硬,估计各种决断也确实是他自己决定的——没有多少人能够对他指手画脚,那不就是他自己出众、决断正确吗?

这样一来,信心膨胀也就能说得过去了。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和徐寿辉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早在至正十八年夏天,陈友谅打下了龙兴路,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的时候,徐寿辉就想要带着自己的部属前往龙兴,并且还想要把都城迁过去。】

【但是陈友谅并不同意,此时此刻,徐寿辉的正面力量已经远远不如陈友谅,因此只能作罢。】

【但是徐寿辉其实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想法,特别是在至正十九年,明玉珍给徐寿辉上书表示陈友谅图谋不轨、排斥异己之,以及后来明玉珍派遣使者前来进贡之后,徐寿辉可能是从中看到了不妙,察觉到陈友谅不可能一直容自己活下去,也可能是觉得自己还有人支持……】

【总之,至正十九年年底,十二月,徐寿辉还是决定前往龙兴路。】

【这一次,陈友谅当然还是不同意,但是徐寿辉选择自行前往。】

【但最终,这件事情,这个决定,也成为了徐寿辉的催命符。】

李世民看着只能摇头。

这想要迁都这种事情,本来就不是小事儿——当然,在这种乱世之中,可能某种程度要比太平时日突然要迁都简单一些,但总归不是小事。

徐寿辉想要迁都,可能是看上了龙兴路的地理位置比现在的地方好,也可能是认为在那边自己的力量能够得到发挥和发展,从而抗衡陈友谅……

可陈友谅是不会同意的。

龙兴路是他打下来的地方,怎么也是要培植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的——要是真的迁都过去了,徐寿辉会不会安插自己的人?陈友谅固然架空了徐寿辉,但也并没有将他完全变成毫无反抗能力的傀儡,到时候,龙兴路的情况必然要有些变化。

因此,陈友谅必然不会同意。

且,如果说龙兴路那个地方的地理位置确实优越,那他就越发不可能同意。

而徐寿辉最终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决定要前往龙兴路,还是自行前往……李世民也只能说,这确实不是个聪明的做法。

如果说徐寿辉是从明玉珍的上书和种种表现中认为,自己还有其他支持自己的力量,譬如明玉珍,那显然是脑子不够清楚——明玉珍看起来确实是支持并且效忠徐寿辉的,但是那也要看他人在哪里!

徐寿辉身在这上面说的江西一带,陈友谅也在这边,而明玉珍却远在川蜀地区,就算是支持,又能有什么用处?能在发生什么惊变大变或者大事的时候及时赶到徐寿辉的身边,给他有力支持吗?能在徐寿辉发生危险的时候调兵保护住他吗?

都不能。

而陈友谅,显然也不是个什么会因为远在川蜀的明玉珍而对徐寿辉心生顾虑的家伙。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明玉珍这个所谓的支持,也只能当个字面意义而已,实际用处不能说屁也没有,但确实不多。

徐寿辉要是真的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坚决前往龙兴路,几乎是要和陈友谅正面对上……那真的只能说一句,脑子确实不够。

虽然最后被陈友谅所害,可是换个角度想,他死的也不是那么冤。

皇帝这个位置,就是这样——如果这个人能力不足,德不配位,那么最终一定会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如果是普通百姓,普通身份,德不配位的结果可能也就是失去一个活计、失去一个经济来源……但是地位越高,身份越贵重,德不配位的后果就越严重。

古往今来,何曾见过亡国之君有多少好下场的?又有几个在皇位争夺中失败的人有好下场的?

至于说徐寿辉可能是因为觉得陈友谅快要对自己下手了,所以觉得不能坐以待毙,因此决定前往龙兴路……李世民还是只能给出一个脑子不够的评价。

都知道陈友谅对自己图谋不轨,可能要杀害自己了,还不小心谨慎、周全谋划一番?就算要兵行险着,那也是要讲究基本法的啊!

总之,徐寿辉的这个决定确实不怎么高明,而最终成为了他的催命符——他最后的这点子人手,也因为这件事情折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