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如山倒,不外乎如是。”看见张士诚所部节节败退之景,有人感叹。
现在的张士诚所部,哪里还有之前那样威风赫赫,四面出击的样子?
不论是早前,还是起义军身份的时候;还是后来,被方国珍七战七捷杀到城下不得不选择归降的初期,张士诚这边的状况都还算可以。
最好的时候,那确实是四面出击,到处扩张,掌控了大量的关键地区,声势赫赫,影响天下;一般般的时候,那也能够差不多稳住自身情况,对外可能有胜有败,但大体的情况还算稳当。
哪有像是现在这样,打一场,败一场;打一场,投降一部分;打一场,被俘获不少人员物资……
一点点上风都占据不了,一点点优势也都没有展现出来。
全面地落入了下风啊!
要说走到如今这一步,和之前的多次对朱元璋方面不利没有关系,那他不能信。
旁边有人听懂了一半,不理解一半:“这张士诚这边情况完全不怎么样我知道,但是这兵败如山倒……和前面的境况有多大关系?”
这个问题,理解的人不少,都纷纷热情解答。
“这不就是因为之前老失败老失败,所以现在才越发的不行么!当然是有关系。”有人道,非常的大而化之。
也有人解释得比较详细:“其实就是之前,张士诚这边对朱元璋经常失败,总是战败,所以说不定让他们对朱元璋这边交战的时候,都会直接产生畏惧之心,乃至于慌乱恐惧……这还没开打呢,心就乱了,怎么可能没有影响?”
就算是之前还有获胜或者打平的可能,那现在这战前军心将心已乱,也就根本不可能了。
这不是和之前的战败有关系,还有什么能有关系?
“哦,意思就是因为之前老是打不赢,所以他们心里面就已经觉得自己很难打赢朱元璋那边, 所以一看见朱元璋那边来人,就先慌了,就先觉得自己打不赢……然后这种心理反过来进一步导致他们打不赢,然后这一次失败再反过来会继续加深他们这种想法……”这人很快听明白了,直白地总结道。
其他人都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徐达这人,常遇春这人,作为后来点名的明朝开国功臣,这两人的军事能力显然不需要多说。
但是要说张士诚这边就一定不可能在这些交战中获胜一两场,不能稍微地拥有一点优势,那恐怕也不至于——虽然这也改变不了最后朱元璋还是会获胜的结果。
可,张士诚这边的人马,恐怕已经被之前的屡屡失败而扰乱了军心,只要一听见朱元璋所部,听见徐达常遇春,说不定心里面就自己先给自己判了死刑,自己觉得自己一定打不赢……
有这种心态,怎么可能获胜?
原本能行,现在也就不行了。
“所以,张士诚这边知道这个问题吗?”一个人好奇问道。
另一个人直接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白眼:“他知不知道……他知不知道重要吗?他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他难道还能够解决这个心态上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败朱元璋所部,大获全胜,用胜利来告诉手下的将领和士卒们,他们也是能获胜的,朱元璋那边不是那么的可怕,不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存在。
但问题是,张士诚他能做到吗?
他手底下的人打不过徐达常遇春等人,难道他就能做到了?他之前自己也没打过朱元璋啊!
【在之后,依旧是湖州的一系列战事。】
【三里桥一战,张士诚方面兵分三路,黄宝是南路,其余还有北路和中路,结果徐达也以兵分三路应对,常遇春迎战黄宝一路,黄宝败逃,想要逃回城内,但是吊桥早已断开,最终,黄宝被常遇春俘获。至于中路军和北路军,都已经退回了城中。】
【随后,张士诚派遣李伯升支援湖州,从水路走,潜入了城中,但这一次支援不仅没有发挥作用,反而是又给朱元璋所部送了一批可以俘获的对象。】
【而湖州的这个地方实在关键,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处于浙江、江苏、安徽的三省交汇处,东边挨着浙江嘉兴市、江苏苏州市,南边又连着浙江杭州市,往西走是安徽宣城市,北面还能接上江苏无锡市,此外,湖州的东北还靠近太湖,完全可以和江苏无锡隔湖相望……】
【这样额地理位置,加上“苏湖熟天下足”的经济条件,张士诚并不想要随随便便放弃湖州。】
【因此,他再度派人支援。】
“苏湖熟,天下足?”这个消息,对于前面几个朝代的皇帝而言,远比朱元璋如何获胜更加重要。
江南地区的富庶情况,从后面的这些王朝的大致故事中,他们多多少少也能看得出来。
就像唐朝时期,关中地区还非常依赖江南地区的粮食漕运一样,如果不是这边粮食产量高,东西富足,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但是,单单一个湖州,哦,或许还要加上那个“苏”——应该是苏州,就能够达到“天下足”的结果……确实还是相当超乎了不少皇帝们的预料。
而江南地区,又不只是苏州湖州。
如果说苏州和湖州两地的粮食产量,就已经足够整个天下颇为富足,或者,至少供应得上天下不少地方的粮食需求的话……那江南地区的其他城池呢?
这些城池,就算比不上苏州和湖州两地的粮食产量,可也应该比不少地方要好许多。
所以,江南地区,后来的朝代到底是怎么开发的?
“最有效的开发,应该是那个晋朝,从西晋变成东晋,然后不得不把大量百姓和那门阀士族往南迁移的时候……”刘秀推算了起来。
大汉也不是没有对江南地区进行开发,事实上,这个时候,虽然大汉的重点依旧不是江南地区,但那边也绝对不是什么无人居住的不毛之地,也不是什么流放犯人的艰难困苦之地。
不过,大汉如今到底没有那么深度地对江南地区进行开发,也没有迁移太多的人口过去。
——大汉的核心,到底还是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