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总数五千万亩,看起来好像是没那么多,但是这个账不是这么算的。土地,也分田地和其他土地,江南这样的地方自然是到处都可以开垦出来田地,良田不良田不好说,但至少是田地;但是其他地方呢?其他地方,诸如山西、陕西、川蜀等西南地区,以及不少中部地区,这些地方,难道还能处处都是田地?
这些地方,田地——或者说,能够被开垦成田地的土地,根本没有多少!
而田地本身,又分良田和普通田地,以及不好的田地,那些达官贵人们要是强占田地,怎么可能要后两种?他们肯定只会想要第一种,良田,甚至,还要在良田中挑挑拣拣,要那等上好的良田!
普天之下,这种上好的良田又有多少?就被他们占去了五千万亩!
田地和田地是不同的,同样是一亩地,上好的良田,常规的良田,和普通田地,以及下等田地,能够种出来的粮食数量就不一样,能够养活的人的数量自然也不一样。
那些达官贵人们,特别是藩王宗室,把上好的良田全都占去了……
只给下面人留一点不好的田地!
当然,这甚至还算好的了,毕竟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手里面可能还有土地,哪怕是不好的田地;可看这上面说的,更多的情况,恐怕是藩王宗室、加上士大夫们,两者加起来,直接把一个省份的所有田地都占据了!
连一丁点都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剩下。
这样,这样的日子怎么可能还能过下去?
没有田地,他们靠什么过活?靠什么养活自己,乃至养活家人?又靠什么购买足够过冬的衣服,修补或者建造屋子?
怕不是只能等死!要不是饿死,要不是冻死,要不是又饿又冻然后死掉……
昔年朱元璋年幼时期的遭遇,父母兄姐弟妹饿死,结果却连一个安葬的地方都没有——这样的日子,怕不是日后就要成为他们、他们的儿女将要过的日子了!
而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和他的家人们不得不四散逃命,他自己投奔寺庙,甚至最后跑去投奔了起义军,然后和元朝朝廷对着干……
那他们呢?他们,或者他们的儿女,遇到这样的日子,难道还能有什么别的出路可走?
自然只能逃奔各地以求活命,再不行,那就是投奔起义军了!
【这里,又联动到了赋税制度上。】
【赋税制度是一套很繁杂的制度,所以我们也不说别的,只说明朝开创的一项新制度:士大夫们,进士、举人、秀才等都有一定的免除徭役、赋税的额度,所以,如果是这些人名下的土地,很多都是不需要缴税的——至于说有些高门大户名下土地的面积超过了免税的额度?那不重要,人家家中位高权重,自然也能一并免了!】
“啊?合法直接免税?”不少不是明朝的士大夫们纷纷惊呼出声。
其中,特别是宋朝的士大夫们,那是真的倍感意外——看那朱元璋开国之后,疯狂杀杀杀的行为,他们还觉得这朱元璋必不可能是什么仁君呢,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伺候的君主,还为此同情过那些数百年后的同僚们。
但是现在看来,好像……也不是如此?或者说,也不尽然如此?
那朱元璋残暴不假,疯狂杀人不假,刻薄寡恩不假,不好伺候也不假,但是,但是他竟然给他们这样的士人这么大规模的免税啊!
这,这,这——就是天大的好事儿!这,就是德政,是圣主啊!
许多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加在一块儿,简直都要超过太阳的亮度了。
虽然大宋也不是没有士大夫的免税政策,但是涵盖范围并不广,很多时候基本上是只局限于京官,或者是少量的高级官员。
但是,京官难道是什么烂大街的东西吗?数量难道很多吗?国朝那么多的官员,京官才占据了几成?更不要说高级官员了,这个数量比京官还要少,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达成的成就。
所以,他们其实基本上是很难享受到这什么免税政策的。
但是明朝——明朝,这可不一样啊!完全不一样!
人家这岂止是京官和高级官员免税,这明明是只要能够考上功名的人,基本上都能享受到免税政策啊!
这可太好了!
虽然看起来这明朝的科举制度和本朝有所不同,但是也有些类似,因此,想来那个秀才就是最低一级的功名了,估摸着是不能为官的,可哪怕不能为官,只要能够考上这个功名,那就能够免除一定的赋税!
这——这是多好的政策,多英明的君主!
本朝那是一定要是官员才能享受的——还是那些大部分人都根本做不到的官职。
而更进一步,功名更高,那享有的免税额度就更大,这也是应有之义。
至于说当了大官之后给自己加谋福利,开后门……这不就是正常操作么,洒洒水啦。
不少士大夫们一反之前对朱元璋有几分瞧不起、又有几分厌恶畏惧的态度,转而开始大肆赞颂起来。
不管了,反正能够制定这样的政令,那就是堪比尧舜!
至于说什么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朝廷的赋税收不上来,越收越少……那也是另外的事情了,他们当然忠君爱国,有着为了百姓为了天下的心和理想——这不是他们胡说,他们真的有;但是,这和维护自己家的利益难道冲突吗?不冲突啊!
只要大家能做到圣人之言所说的那样,那么哪怕有了这样的免税额度,也不会让天下大乱的,也是能够治理好国家,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