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1012章 第一阶段·起于万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2章 第一阶段·起于万历

【但是实际上,到了张献忠起义的崇祯三年,起义的第一阶段已经渐渐走向了尾声,即将迈入起义的第二阶段——没错,虽然看起来确实声势浩大,但是实际上起义却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有过低谷。】

【毕竟,这才刚刚展开大规模起义的浪潮,起义的首领们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参与到了推翻一个王朝的历史进程中;同时,虽然起义军中也已经有了不少士卒出身的成员,但是大部分参与者其实还是饥民。】

【那个半系边军的时期,还没有到来。】

【所以,在崇祯三年之时,起义军的第一阶段就即将结束——就在崇祯元年十月,汉南地区的王大梁率领四百人起义,其后联合其他地方的百姓,三个月内队伍扩充到了三千多人;崇祯二年二月,起义军被联合剿杀,王大梁身死,余部三百余人突围后转战四川。】

【王大梁的覆灭,其实就标志了明朝朝廷暂时压制住了陕西的起义浪潮,但是这只是暂时的,饥民武装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没错,饥民武装化,而不是边军士卒参与起义。】

【这件事情暴露的东西很多,不管是起义军初期的问题,还是明朝朝廷的问题,但后来的三边总督杨鹤和他的儿子表示,这一场起义其实印证了“流贼之祸,起于万历己未”——万历己未,其实就是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万历末年。】

【万历末年,辽东战场上四路进军,结果三路惨败,于是这三路剩余的士卒选择逃走,他们不敢南下,因为已经传来消息河南那边的官员专门等着抓捕他们斩首,于是他们基本选择西逃,走山西而到了延绥地区,落草为寇。而当时朝堂之上,衮衮诸公都觉得这不过微末小事而已,还是辽东大事更值得注意,因此,这边就放着不管了。】

【没曾想,陕西连年大旱,其他地区的粮食又转运不足……】

不少官员在看完这段内容后,顿时更觉得陕西这边的形式已经严重糜烂了:“不过三个月时间,这王大梁就能从四百人扩充至三千余人,还控制了一些地区……这明朝在内地,至少在陕西这边的防务到底是如何布置的?”

怎能这般空虚?

话说这个时候又不是后来,不过是崇祯元年,起义爆发的第一年而已,这陕西地区竟然已经空虚不设防至此,也不怪后来这造反的规模能够飞速壮大,不用两年就蔓延到了周边省份了。

总不能是辽东把这边的兵力都抽走了吧?

或者说,卫所的兵力真的就全都是老弱病残,没有一个能有战斗力的?

“如果辽东的局势果真如此严重,那恐怕还会生事。”更有人道,四路大军,三路皆是溃败,还是在明朝表面情况更好一些的万历末年,“不要忘了明朝的京城在哪里。”

被这人这么一说,其他一同聊天的人都悚然一惊。

这确实是关键!更是大难!

万历末年,虽然明朝的情况实质上已经相当严重,但到底还算是勉强维持,没有走到如今这般地步,军中的情况怎么样也还是要好些,士卒的战斗力高一些。但是哪怕如此,在辽东地区,竟然还能出现四路进军而三路溃败的惨败……

同时,这还不是一般的惨败,而是连溃兵都无力收容的惨败!

众所周知,打了败仗之后,存活的将领们只要脑子清醒、条件允许下,那都会执行一项必须得工作:收拢残部。

这既是恢复自身战斗力的必要做法,也是避免这些溃兵四处流窜为祸他乡、或者被敌军收拢走加强了敌军战斗力的必要措施。

可是明朝,竟然就任由这三路的残部大量逃走,还基本上都走了山西这条通路,跑到了陕西这边……

连溃兵都没有收拢!

只能证明当时战场上的态势更加恶劣。

所以,在万历末年,辽东战场上竟然就出现了这样的不利态势,那么如今,在明朝更加虚弱,更加混乱,既有皇位更迭,又有朝堂清洗和党争,还有内部民变的情况下……辽东那边,不可能不出现新的情况!

而鉴于明朝京城的地理位置,以及之前就出现过京师被包围、皇帝被俘虏的先例,那……

那说不得,北面的敌人还真的能冲破关隘来到京城周边一趟!

到那个时候,到那个时候……

“到那个时候,哪怕是陕西山西的民变也已经无足轻重了,朝廷必然会优先抽调各处精兵前去勤王救驾,而陕西三边这一带,距离京城也不算远,八成是在被抽调的范围内。”另一名男子接上了话茬。

是的,必然是如此,这边的精兵——如果还存在常规意义上的精兵的话——必定是要被抽调走的,而一旦这部分兵力再被抽调走,那已经眼看着无可压制的民变浪潮,那将会更加无可控制。

不过,这边还有常规意义上的精兵吗?

鉴于三边地区常年兵变,又缺少粮饷,还有士卒大量逃亡,又有旱灾……

“可能已经没有那种精兵了吧,那种精兵,如果明朝还存在,除了其他地区外,或许就是在辽东一线……”之前那个男子叹道,“只不过就算没有了精兵,可若果真外敌杀到京畿地区,那也一定是要抽调兵力的。”

明朝的很多问题和情况他们还不知晓,但是这部分情况,他们确实已经有了判断。

只不过,哪怕三边地区的军队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可一旦真的发生紧急态势,谁还管这些?哪怕是充人头,那也要多来一批人。

“但是按照明朝军中的情况,如果是抽调各地兵力勤王救驾,那粮草军饷军械这些能保证吗?”没过一会儿,便有人道。

虽然是疑问,但是语气中俨然是带着肯定之意——在他看来,恐怕是不能的吧!

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关键,勤王救驾的兵力那也是军队,也是很容易发展成“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军队,如果有什么不妥当之处,抢掠百姓造成更多的百姓走投无路投身民变,或者说,干脆这些勤王救驾的军队直接哗变,转头投了民变的队伍……

那就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