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鬼地方?!”南方地区的百姓们看到画面中那寸草不生、黄沙满目的景色,都震惊出声。

他们中倒也不全都是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有些读书识字的人,也知道世界上有大沙漠——许多诗文中就描写过这样的地方,但是知道归知道,亲眼见到是亲眼见到。

况且,很多人都觉得,这地方是不可能有人生活的,但是现在,这个地方后还驻扎有不少军队,人还要在这样的地方过活……

这也太可怕了!

“要是我去了这里,怕不是要渴死……”有人搓了搓自己身上的鸡皮疙瘩,喃喃道,神情中充满了对这样没有什么绿色也没有水源的地方的抗拒之情。

周围的百姓们也基本上是一样的。

这都不是对什么陌生地方的恐惧抗拒了,而是作为耕种农人,对于一块儿完全不可能耕种也不可能有什么产出的地方的拒绝——这地方,怎么可能让人活下来?去了就是死!

谁想要去死呢?

所以,他们自然抗拒不已。

“但是这军队说是有朝廷运送粮饷过去,可是朝廷,明朝朝廷这个时候还能给他们运送粮饷吗?”有人直接指出了关键问题。

这地方,根本没法开垦田地耕种作物,那么士卒们自然也就不可能指望依靠什么屯田来保障一部分粮食来源,他们只能依靠外部。当然,外部也不只是朝廷,必然也有一些有门路有胆量的商人把粮食往过运送,从而获得高昂回报。

但是这些商人们能够运过来多少?运过来之后,价格又该多么高昂?

他们可不觉得商人们会有什么舍己为人、奉献而不要求利益的心,自古以来这些商人们都是能涨多少涨多少。

所以,这些士卒们还是要依靠朝廷运送粮饷——但是明朝朝廷能保证吗?

陕西都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朝廷能保证吗?

“他们之前连减免赋税都不愿意,我觉得朝廷手里面恐怕是都没有多少多余的粮食……”有百姓猜测道,“要是这样,那当然不可能还给这边运送粮食了。”

“而且陕西乱成这样,说不定运过来就被人抢了也不一定。”还有人猜测。

总归,众人都认为朝廷是一定不可能给这边供应得上粮饷的。

“但是朝廷为什么会没有粮食?不是每年都征收那么多赋税吗?甚至都不愿意给陕西这边减免一点点……”说到这里,有人就提出了自己已经困惑多时的问题。

明朝朝廷,到底为什么没有粮食银钱?

难道就是因为那么多土地被人占了,而且那些人还都不用交税,所以朝廷就没有钱了?那些人占了的土地有那么大威力吗?

还是说其实钱粮还是够的,虽然没有多少多余,只不过全都被人贪污走了?

“不管是什么那都肯定中间出了问题,可是朝廷为什么不解决问题?”虽然这句话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谈到这个话题,总还是有人会说出这一句话。

没办法,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话可说了。

【如今,大家还记得吗,陕北连年大旱!】

【当地原本耕种的百姓们都吃不上饭了,这身在黄沙之中粮食物资全靠补给的军队,又如何能够从当地获取多少补充?所以,他们只能指望朝廷。】

【但是,朝廷连赈济这边的灾民、减免赋税都不太愿意,又如何能够保证对这边的军队的补给?】

【所以,截止崇祯三年十一月,陕北延西驻军,已经三四年都没有发放军饷了。而少量能够运过来的粮食,那更是昂贵无比,普通士卒们是根本买不起的。】

【于是,这里没有饥民,但是却有了饥军。】

【一个从辽东战场逃回来的士卒表示,不如我们反了吧!咱这边根本没饭吃,天天饿肚子,可是辽东那边,我之前在哪儿打仗,那边也没多少东西吃啊!同样是饿肚子!】

【这个人叫做神一元,他是边军出身,之前在辽东地区作战,后来逃回了陕北地区。】

【他的话,士卒们还是比较相信的——不说他本人的信誉,就是陕北延西连续三四年没有发放军饷的事实,就已经让士卒们对朝廷不抱有任何希望和幻想了。】

【现在看来,在这边迟早要饿死,而如果抽调到辽东那边,战死不战死先不说,看样子也过不了多好……那还等什么?不如反了算了!】

【于是,神一元就在崇祯三年十一月, 带着三千多名饥军宣布起义,这些士卒虽然确实是饥军,但是到底也是士卒,是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本身的素质还是要比普通百姓稍微高一点,因此,没多久,他们就先后攻克新安边、宁塞营、柳树涧三堡,并且杀死了参将陈三槐,占领了保安县。】

【关于神一元的起义时间,也有说法是在崇祯元年,这里采纳崇祯三年的说法。】

“辽东那边的粮饷都不能保证?”被证实了不祥预感的朱元璋只能叹气。

他此前就觉得辽东那边也不好——不只是什么战况不利,能够被那什么见鬼的外敌给突破山海关防线杀入京畿地区,更包括了后勤保障的不好。

毕竟,自从万历末年就开始征发辽饷,哪怕民间情况已经不大好了还依旧不停征收,又有陕北连年灾荒巡按御史上奏请求减免赋税,但是朝廷依旧不允许……

这都能说明,朝廷非常缺钱缺粮。

而钱粮的用途又非常广,朝廷日常运转、天下日常治理都需要这些东西,辽东当然也需要——但需要的不只是辽东,朝廷也不能把每年收上来的钱粮全都给了辽东。

朝廷的钱粮还不足。

那么,辽东估计也是不可能保障完全供应的。

问题只不过是供应缺口的大小罢了。

当然,这是朱元璋的推测,也是他已经基本确定的事实,只是一直没有明确证实罢了,现在,这个观点被证实了。

辽东的粮饷,确实也处于匮乏状态。

或许这也是那外敌能够突破山海关冲进来的原因之一……

大明在放弃大规模赈济陕北地区、放弃其他军队的军饷供应、甚至放弃了其他不少地方的正常钱粮开支之后,依旧不能保证辽东战线的粮饷供给……

这问题可太大了。

要说是谁的问题,朱元璋能够列出来一箩筐,上到皇帝本人,下到所有的小官小吏;但是他现在又突然失去了指责责骂的兴致。

——大头的问题,当然是皇帝、宦官、宗室、勋贵、士人,但是他在这儿责骂他们又有什么用?甚至,他就是在“历代”上责骂他们又有什么用?

儿大不由娘,也不由爹,更何况这间隔了数百年之后的人,难道还能真的老老实实听从他一个已死之人的话?哪怕他是这大明的太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