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1019章 陕北兵变·粮饷断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9章 陕北兵变·粮饷断绝

百姓们应该愤怒的,应该慷慨激昂深深恨死这样的朝廷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不论哪个时空的百姓,情绪都相对比较平淡——或者说,他们都已经有点麻了。

“我怎么一点都不意外呢……”有人喃喃自语,语气波澜不惊,神情也是同样的波澜不惊。

而周围的百姓们和他基本上也是一个状态,基本上没有人对故事中明朝朝廷的态度有什么意外之感的,更没有人觉得自己时候到了辜负之类。

明朝朝廷的态度,他们是真的早有预料。

且不说之前那么多起义的王朝末年,朝廷也大多不愿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的,就说明朝这一次的故事中,前面讲述的那么多关于明朝的问题——军中制度、中饱私囊、官田变私田、土地兼并、藩王勋贵官员……

林林总总这么多问题,无一不是在告诉他们:明朝朝廷靠不住,明朝的大人物们全都靠不住,他们都不在乎百姓的,也都不把百姓看在眼里的!

陕西这一次旱灾确实非常严重,且连续数年,所以百姓们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没有任何其他活路;但是明朝百姓们日子难过是这个时候才开始的吗?

那当然不是。

之前徐鸿儒起义,虽然是有白莲教四处串联,但是如果百姓们日子真的能够过得下去,那么徐鸿儒这些人能够串联起那么多百姓,能够串联到那么多地方吗?

当然不能。

他们就是普通百姓,他们扪心自问,如果自己能够过得下去的时候,遇到这些传播白莲教的人,自己会不会信?其实是有可能信的。但是自己会不会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参与什么推翻朝廷的事情?他们不会。

他们不能保证自己不会信,但是他们能够确定,在能活得下去,哪怕没有活得那么好的情况下,杀头的事情他们是不愿意去做的。

但是如果说他们过不下去了,那碰到传教的人他们会不会信?那基本上就是一定会信。而当这个教组织他们参与什么推翻朝廷的活动,他们会不会去?那大概率也还是会去的。

就这么简单。

而徐鸿儒当年声势能够那么浩大,绝不是什么纯粹的蛊惑人心,而一定就是很多百姓都活不下去的,所以才愿意跟随于他。

但是当时朝廷是什么态度?当时明朝朝廷重视民生了吗?

没有,根本没有。

他们不觉得民生有什么问题,或者,知道有问题但是却并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并没有进行什么动作,还依旧我行我素;甚至,还变本加厉——那什么皇帝不就给自己的儿子多少多少封地、多少多少税收吗?

说明就连皇帝都不把这些事情当回事儿,自然,也不把他们这样的百姓的日子当回事儿。

所以,如今的明朝朝廷,面对陕西的旱灾也依旧不怎么重视,也属于是常态了。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没什么可说的了。

早已预料到的事情,早就已经根本不抱什么希望,如今看到答案,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失望之情,甚至连情绪波动都不会有多少。

“反正,我是希望这个朝廷早点完蛋了算了……”最终,有人这么说道。

【对待大规模灾荒是这样的态度,对待赈灾是这样的态度,那么明朝朝廷在其他方面的态度也就可以想得出来了。】

【崇祯三年十一月,一场规模比较大的兵变爆发了,地点,正是在陕北地区,准确来说,是陕北延西地区的驻军所在地。】

“之前还是边军士卒跑路,然后投奔起义军,或者自己落草为寇,现在是直接边军反了?”刘邦已经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说是普通的兵变,就算规模大一点,那也并不值得在这个时候专门提起——明朝的兵变还少吗?不管是大规模的还是小规模的,从来都是连续不断,,根本不值得专门一提。

就算是大规模兵变,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那也是明朝朝廷的内部问题而已。

只有这一次兵变有什么独到之处,那才值得专门一讲。

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时候,什么样的兵变才能算是有特殊之处呢?

自然是这一场兵变不再是明朝朝廷的内部问题,而是变成了同样的起义——和民变一样的兵变。

所以,这一次兵变,九成九就是这些兵变的士卒直接彻底反了朝廷了,和那些民变、起义军走了同样的道路。

至于说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爆发这样的兵变……这个地址就已经说明了一切,不是吗?

陕北地区,正是起义的大本营;这个地方的兵变,多半也是活不下去,且是根本不对朝廷有什么指望的活不下去……

【陕北地区,本就黄沙比较多,可耕种的土地比较少;而延西这个地方,更是其中翘楚,这块儿地方可以说是满目黄沙,一点作物或者其他的东西都不出产,贫瘠荒芜至极,大家可以直接带入那些绿化之前的大沙漠黄土……】

【但是在这个地方,明朝却驻守有边军,这也很正常,虽然这地方寸草不生鸟不拉屎的,但是也确实是三边防线的一部分,必须有驻军把手,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一点漏洞。】

【可是既然这个地方本身一物不产,寸草不生,那也就代表着这个地方的所有粮食物资都需要靠外部输送——这就需要朝廷发放粮饷、银钱,以及其他途径过来的各种物资。】

【但是最主要的,肯定还是依靠明朝朝廷发放这一个途径。】

【而如果来自朝廷的供给断了,这个地方的军队就估计差不多要断炊了,什么也吃不着,什么粮食也没有……】

【这种强依赖性,既保证了这部分军队脱离不了朝廷的掌控,也注定了一旦长时间补给断绝,这部分军队就一定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