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1139章 不动如山·转进如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9章 不动如山·转进如风

刘彻挑了挑眉,直接看向了卫青。

卫青却并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结论,而是摇头:“臣不能给出定论。如果只看计策,尚且可以,但行军打仗所看的不只是计策,还有将领和军队。若左良玉和贺人龙等将领真的听从汪乔年的命令的话,结果或许尚可,但是若汪乔年根本不能真正指挥得动这些人……”

他摊了摊手,表示结果已经无需多言。

“懂了,仲卿你虽然这么说,但其实还是不看好汪乔年啊。”刘彻赞同地点头,他也不看好汪乔年,当然,往大里说,他是不看好明朝朝廷。

卫青笑笑:“旁人或许不好说,但是左良玉的做派不已经被展露出来了么,而且贺人龙也不是没有先例。”

所以,汪乔年这个计划,且不说真的执行起来效果究竟如何,最关键的问题是,这计划很可能根本就执行不起来——比如,李自成等人撤离郾城之后,左良玉就会按照汪乔年所想那样和他内外夹击李自成吗?他就不会直接带着自己的兵马直接走人吗?

贺人龙这些将领,就不会突然也来一个各自撤走,然后把汪乔年扔在这边吗?

【汪乔年想的很好,但是在执行上却出现了问题。】

【按照计划,汪乔年让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人各自带着自己的军队,兵分三路一路前进到襄城以东的四十里处,声援被困在郾城里面的左良玉,并且给李自成和罗汝才施压,同时为后续的内外夹攻做好准备;而他自己则带着剩余的四五千人进入襄城。】

【襄城对于李自成而言确实很重要,这一点汪乔年的判断是没错的。收到消息后,李自成立刻撤走了包围郾城的军队,直接向西迎上了驻扎在这边的贺人龙、郑嘉栋和牛成虎三人及其所部。】

【初次交锋,起义军占了上风,明军的一个总兵战死。】

【按照正常作战逻辑,虽然初次交锋没能占据上风,但是这影响也不是很大,毕竟其中一个目的已经达成,左良玉的困局已解,只要能够合理调动配合,左良玉和这边的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几部就可以联合起来,让李自成腹背受敌,或者汪乔年那边也可以有新的动作——这样的话,且不论真正打起来明军的战斗力和起义军的战斗力问题,至少在逻辑上面还是没毛病的。】

【当然,这也是汪乔年所希望的。】

“怎么这三路兵马还能在和起义军打的时候落入下风?起码不应该是个平局么……”不少百姓顿时摇头,更新了自己对明朝军队作战水平的判断。

看来,明朝军队这是真的不行了啊!

毕竟这一次,明朝军队也算是等着李自成打上门来,算是占有一定主动权了,结果到头来,不仅没有占据上风,甚至连个平手都没能稳住,直接落败,还有总兵被杀。

不过,有人却觉察出来了更大的事情:“按照一般的发展,这个情况还不会是最终结果,后面肯定还有转折!明朝军队可能还有更那啥的操作……”

看了这么多故事,不少人也都已经有了直觉反应,大部分情况下,到了这种“按照常理”“按照正常情况”之类的时候,接下来的发展,那就一定不是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而一定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甚至是神奇的走向。

况且,这前面也说了,汪乔年想的很好,但是执行的有问题,那不就是他的计划失败了吗?

而汪乔年的计划失败,那肯定不是止步于此——就像是这上面所说,虽然明军在第一次交手中战败可能不在汪乔年的预料中,但是左良玉的困境确实暂时被解除了,换言之,汪乔年的第一步目的是达到了。

那接下来,就是内外夹攻……这会出现什么问题?

“可能是汪乔年做好了在里面对抗起义军的准备,但是外面的那部分明朝军队却没有到位?”一个人猜测。

汪乔年看样子还是不会违背自己的计划的,那就只能是其他人……而他们是怎么违背的,可能是行军速度太慢,没能赶上作战的时机?也可能是他们战斗力太弱直接溃散了?或者,他们,干脆跑路了?

【可是事实上呢?经过这一次失败,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人直接来了个不战而走,直接带着各自的部众跑回了陕西,也不知道有没有通知汪乔年一声——按照当时以及后续的情况,他们大概率是没有通知的……嗯,就这样,把主帅扔了自己跑了。】

【而另一个重要人物左良玉呢?他也没有违背自己之前立下的形象,就和上次面对杨嗣昌的调令不动如山甚至直接私自离开一样,左良玉在包围解除之后,也直接向东跑了。】

【如此一来,这边的最高主帅、三边总督汪乔年直接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后面的发展也就可以想象了,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襄城,汪乔年身死,三边总督这个位置上又消耗了一个人。】

【说实在的,明朝这个时候的各路将领们,那真的是很有“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撤退转进其疾如风”的精神了,也已经初步有了军阀割据一方各自以自保为要的精神……】

【当然,能有这种情况,原因也并不只是在各路将领身上,总督、主帅、中央朝廷、皇帝也都有责任。】

“左良玉已经不受控制了,贺人龙现在也是这样……”杨坚摇头,明朝现在的内部情况也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就算起义军现在全都消失,明朝朝廷恐怕也会陷入混乱之中,,即便最终能够收回权力,中间也势必要经过一番波折。

左良玉明显是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拥兵自重,且明朝朝廷轻易拿他没办法。如今贺人龙也变成这样,虽然贺人龙的态度还是比左良玉要好,但也已经证明了局势的失控——左良玉一个人或许只能算是孤立,但贺人龙……明朝的一部分有功劳有能力的将领,都在朝着骄兵悍将这个方向狂奔。

当然,这确实是将领不忠诚所致;但除此之外,明朝朝廷内部的混乱也是关键原因。

杨坚现在也忘不了杨嗣昌和明朝朝廷当时的那一通操作。

不论贺人龙彼时心里面到底是否已经有了拥兵自重的想法,都不能否认杨嗣昌的毁约,确实是推动他抗命的重要一环。

而贺人龙和左良玉的遭遇,别的将领可一样看在眼里啊!

他们难道不会思考吗?

好一点的,或许不会想着要学习左良玉拥兵自重,但必然也要思考如何能够自保——思考的结论就是,不能完全相信朝廷,一定要自己留一手,不然的话朝廷可能就要把自己坑了;坏一点的,那就会觉得自己可以效仿左良玉,看看左良玉,公开抗命了还屁事儿没有,甚至朝廷还要好好对他,这不就是因为他手里面有兵么!

届时,明朝的局势……就算杀了贺人龙,也难以挽回。

除非明朝朝廷能够处置掉左良玉……并且,还不会让后续的局势太过失控……

【只不过,这一次损失这么大,事后当然是要追究责任的:汪乔年死了,而且上任时间非常短,还没来得及犯下什么大罪,因此,是功臣,也是受害人;明朝朝廷要追责的,就是那些自己直接跑路不听调令、让汪乔年变成了光杆司令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