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处理了一天的政务,朱标才有功夫,仔细思索这经济之策。
朱标坐在东宫的书房里,细细研读着《管子》。
烛火跳跃,映照着他专注而凝重的脸庞。
《管子·轻重篇》中的记载,让他越看越是心惊,也越看越是佩服古人的智慧。
管仲辅佐齐桓公,伐鲁、伐梁、伐楚、伐代、伐莱……
竟多次运用经济手段,兵不血刃或以极小的代价,便达到了战略目的。
什么“衡山之谋”购兵器、“菁茅之谋”控楚国、“阴里之谋”取虞国……
通过控制特定商品的流通和价格,制造他国经济混乱,甚至使其民不聊生,最终迫其臣服。
这与陆知白提出的大黄之策,何其相似!
只是,管仲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国林立,国与国之间的疆域、人口、经济体量,与如今的大明和北元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北元虽已势弱,但毕竟是纵横草原的庞大势力,其地域之广袤,部族之分散,远非当年一个诸侯国可比。
想要用控制大黄这一味药材来撼动整个北元,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朱标合上书卷,揉了揉眉心。
陆知白的想法,确实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天马行空。
但风险与机遇并存。
若真能成功。
不求像陆知白说的那般,能彻底击溃北元。
至少,可以让蒙古那边元气大伤,至少得十年的休养。
其功绩,不亚于一场北伐大捷!
只是,此事牵扯太广,执行起来,必然困难重重。
朱标站起身,在殿内缓缓踱步。
脑海中不断推演着陆知白所说的每一个环节。
如何确保大黄的来源被严格控制?
大明境内种植大黄的地方不少,但幸好,以陕西、甘肃、四川等地质量为佳。
如何统一收购,防止私下交易流入边境?
如何封锁商路?
仅仅依靠官面上的禁令恐怕不够。
走私是自古以来就难以禁绝的顽疾。
北境边疆线漫长,地形复杂,小股商队、牧民私下携带,防不胜防。
如何应对北元的反应?
一旦他们察觉到大黄供应被切断,必然会想方设法寻找替代品,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取。
甚至可能铤而走险,发动更大规模的劫掠。
还有,如何保证执行此策的官员能够令行禁止,上下同心?
这中间,但凡有一个环节出了纰漏,或者有人为了私利暗中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这还是顺利的情况。
在实施之前,如何达成共识,便困难重重。
朝中的文臣武将,若是得知这般剑走偏锋的计划,必定是声浪如潮的表示反对……
朱标越想,眉头皱得越紧。
这已经不仅仅是军事或经济问题了。
更是对整个大明朝廷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巨大考验!
……
第二天上午。
临近饭点。
朱标遣人,去把陆知白请了过来。
不多时,陆知白便进来,脸上带着一贯的从容笑意。
朱标屏退左右。
“你昨日所言,我仔细想过了。”朱标看着陆知白,神色严肃,“管子之术,确有奇效,但时代不同,国情各异,想要照搬,恐怕不易。”
“殿下所虑极是。”陆知白点头,“我也明白,此策并非易事。但事在人为。北元虽大,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不同部落之间,亦有矛盾。其民生所需,对一些中原物产依赖甚深,这便是我们可操作之处。”
朱标叹道:“你那方略所写,描绘的蓝图不可谓不宏大,计划也相当周密,环环相扣。
但孤依然觉得,有些地方,是不是过于理想……”
陆知白微微一笑,说:
“其实,北元那边倒是好说,一旦大黄的价格开始疯涨,再小心老实的人也会心动,红着眼睛疯狂抢购……这就是投机啊!”
他眼睛微转,目光一凝:
“反倒是国内,确实需要严加管控,一定要保证供应量,还有足够的财力去推高价格……”
朱标端起茶盏喝着,久久无言。
饮罢,才说:
“这计划,我确实有些心动……不过,最终还是要过父皇那一关……”
朱标心动的原因,除了可以省下大笔钱粮之外。
那便是——
削弱武将!
经济战也是战,以最小的代价取胜,有何不可?
何必再让那些武将立功?
陆知白神色也凝重起来,以信任的目光望着朱标:
“殿下,我若是直接去和陛下提此事,指不定他要活吃了我……”
他一副有些忐忑的样子。
朱标哈哈一笑:“不忙,咱们先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当,再去和父皇汇报……”
两人又就诸多细节反复推敲、商议,从如何防止消息泄露,到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都一一做了预案。
不知不觉,已到了下午。
……
朱元璋已经收到了来自宁夏的第二份,也是更详细的军报。
奏报上写明,此次犯边的北元兵马,约有两千余骑,由北元太尉纳哈出麾下的一名万户率领。
其攻势迅猛,盐州守军猝不及防,指挥使战死,损失兵卒数百,被掠走盐货、粮草一批。
好在副将及时组织反击,依城固守。
敌军未能破城,在掠夺一番后,已向北退去,目前驻扎在距离盐州百里之外的一处绿洲,似乎并未走远,有卷土重来之意。
“两千骑……一个万户……”朱元璋盯着军报,眼神锐利。
这点兵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打疼了边军,掠走了物资,却又不深入,驻扎在不远处,这更像是一种试探,一种挑衅。
纳哈出……
这家伙,在辽东拥兵十余万,去年被冯胜、蓝玉打怕了,才率众归降。
封了个海西侯,这两年倒也还算安分。
但他手底下的人,可未必都个个那么老实。
是纳哈出本人的意思,还是他部下私自行动?
或者,是脱古思帖木儿在背后指使,用纳哈出的部下来试探大明的反应?
朱元璋脑中飞快地盘算着。
直接派大军北上,动静太大,耗费钱粮不说,也未必能将北元彻底打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