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怀仁虽然觉得周小小有点小题大做,但苦无他法,只好同意。周小小趁机组织人手,不仅测量了硬数据,还“顺便”按照牛师傅的提示,在新车间靠近东侧的区域,开辟了一个小小的“职工休息角”,摆上了几盆茂盛的绿萝和万年青,甚至用一个旧油桶改造了一个小小的循环水景,养了几条金鱼。美其名曰“改善工作环境,缓解工人疲劳”。
说来也奇,就在这个小小的休息角布置好没多久,再次进行精度调试时,那个顽劣的关键部件竟然一次过关了!数据完美符合要求。郑怀仁长舒一口气,虽然不明就里,但对周小小的工作能力表示了认可,态度也缓和了不少。
周小小心中暗叹牛师傅的先见之明。那几盆绿植和小水景,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在燥热的金气中注入了一丝清凉湿润的生机(水木之气), subtly 调和了过于锋锐的能量场,使得设备运行的环境更加稳定。这并非玄术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改变微环境,间接影响了物理世界的精密度。
这件事让周小小在郑怀仁面前建立了信任,也让她找到了与这位“洋派”专家沟通的更好方式。她不再直接反驳他的“科学”,而是用更缜密的数据分析和更周全的“环境考量”来提出替代方案。她建议在物流规划中保留工人熟悉的通道,在设备布局中考虑采光和通风(这本身也符合风水学中藏风聚气的原理),在工艺流程优化中充分听取老师傅们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暗合了能量流动的规律)。
郑怀仁发现,周小小提出的建议虽然听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但实施起来却异常顺畅,阻力小,效果也好。他开始意识到,这家看似“土气”的工厂里,确实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难以用现有科学理论完全解释的实践智慧。
生产线安装调试进入尾声,即将进行第一次试生产。全厂上下都绷紧了神经。试生产前夜,郑怀仁独自一人在崭新的车间里做最后的检查,周小小不放心,也留了下来。
夜色深沉,车间里只有几盏安全灯散发着幽光,崭新的机器如同沉默的巨兽。郑怀仁抚摸着冰冷的金属外壳,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疲惫和不确定。他忽然对周小小说:“周科长,说实话,我一开始觉得你们这里……太保守。但现在看来,有些东西,或许确实不能一概而论。”
周小小微笑道:“郑专家,无论新方法还是老经验,只要能解决问题、促进生产,就是好方法。我们厂有自己的根,引进新技术是为了让这棵树长得更好,而不是要把树连根拔起。”
郑怀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周小小眉头微微一皱,她感受到一股极其微弱、但非常熟悉的阴冷气息,从车间某个角落一闪而过。那感觉,竟与当初老档案室残留的气息有几分相似!她心中警铃大作,难道当初的秽气并未完全清除,而是被剧烈的环境变动惊扰,转移到了这新生的、气场尚未完全稳定的区域?
她不动声色,借口检查电路,循着那丝感应走去。最终,她在车间西北角,一个堆放包装材料的临时区域停了下来。气息在这里最为明显。她仔细观察,发现角落的地面上,有一块地砖的颜色似乎与周围略有差异,边缘有极其细微的缝隙。
“郑专家,您来看这里。”周小小招呼道。
郑怀仁走过来,用手电照着看了看:“哦,这块地砖好像有点松动。可能是施工时没铺好。小问题,明天让工人处理一下。”
周小小却感觉没那么简单。西北角,在传统方位学中属“乾”位,代表天、领导、开创,此处若有污损或邪祟,对整体项目的运势影响很大。她坚持道:“郑专家,试生产是大事,任何细微的隐患都不能放过。我觉得应该现在就看个究竟。”
或许是周小小异常严肃的表情打动了他,郑怀仁难得地没有反对。两人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撬开了那块地砖。地砖下是夯实的水泥地,但就在水泥地与砖块之间,赫然压着一件东西——一个用油污黑布包裹的小物件。
周小小用工具轻轻挑开黑布,里面露出的,竟是一个小小的、雕刻扭曲符文的木偶,木偶心口扎着一根生锈的铁钉!木偶身上还沾染着早已干涸的、暗褐色的痕迹,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腥臭。
郑怀仁倒吸一口凉气,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虽然不信鬼神,但这东西的恶意是如此的直观,让他感到一阵寒意。“这……这是什么?谁埋在这里的?”
周小小心中明了,这定然是当年那个潜伏特务留下的后手之一,或许埋藏得更深,未被上次清理发现,如今被大规模施工惊动,其残存的阴秽之气试图附着在新生产线上,进行破坏。她沉声道:“这是以前遗留的破坏分子搞的鬼把戏,目的就是扰乱人心,破坏生产。郑专家,这件事请暂时保密,以免引起恐慌。”
她迅速用干净布包好木偶,对郑怀仁说:“这东西交给我来处理。您放心,不会影响明天的试生产。”
郑怀仁惊疑不定地看着周小小,只见她眼神清澈而坚定,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他点了点头:“好,我相信你。”
试生产前夜的这一发现,像一块冰,瞬间浇熄了郑怀仁心中因调试成功而燃起的些许暖意。他看着周小小手中那个散发着不祥气息的木偶,胃里一阵翻搅。那扭曲的符文、生锈的铁钉、暗褐色的污渍,无不冲击着他笃信理性与科学的认知壁垒。这不再是“土气”或“经验”,而是赤裸裸的、带有原始诅咒意味的恶意象征。
“这……这简直是封建迷信的毒瘤!”郑怀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试图用批判的标签来掩盖内心的寒意,“必须立刻销毁!然后报告保卫科,彻查是谁在搞破坏!”
“郑专家,您说得对,这是破坏行为。”周小小语气沉稳,一边仔细地用厚布将木偶层层包裹,隔绝那令人不适的气息,“但现在报告,消息传开,明天试生产还能顺利进行吗?工人们会怎么想?恐慌比这个木偶本身更能破坏生产。”
她抬头看向郑怀仁,眼神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异常明亮:“当务之急,是确保试生产万无一失。这东西,我来处理。我有办法让它‘失效’,而且不会留下任何后患。请您相信我,就像相信我能解决精度问题一样。”
郑怀仁看着周小小。这个年轻的女干部,身上有种与年龄不符的镇定和决断力。他想起了那个神奇的“职工休息角”,想起了她那些看似“土气”却行之有效的建议。理性告诉他,这木偶很可能只是心理威慑,并无实际作用,但那股直逼灵魂的阴冷感又如此真实。他陷入了短暂的挣扎。
最终,对项目成功的渴望压倒了对未知的恐惧,或者说,是对周小小那种莫名信任感占了上风。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恢复平静:“好,周科长,就按你说的办。需要我做什么?”
“您只需要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完成最后的检查,然后回去好好休息,准备明天的试生产。”周小小将包裹好的木偶谨慎地放入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这里交给我。另外,关于这块地砖……”她指了指那个空洞,“明天一早,找个可靠的老师傅,用水泥把它彻底封死,不要声张。”
郑怀仁点了点头,看着周小小纤细却坚定的背影消失在车间的阴影中,心中五味杂陈。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机器和技术,还有这片土地上沉淀的、无法用现有科学公式解读的复杂力量。
周小小没有回家。她带着那个木偶,径直来到了工厂后区那片几乎被遗忘的小树林。这里草木深重,人迹罕至,月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选择了一块较为空旷的地方,四周是高大的白杨树,在夜风中发出沙沙的响声。
她先是从包里取出三支线香——这是她随身备着以备不时之需的——就着月光点燃,插在泥土中。青烟袅袅升起,笔直如线,这是一个好兆头,说明此地气场相对清净,没有受到严重干扰。她对着东南方——生吉之向,默默祷祝,既是告慰可能被此邪物侵害过的生灵,也是祈求祖师护佑,助她化解这阴秽之物。
然后,她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将木偶取出。在月光下,木偶的细节更加清晰,那符文刻得深而乱,充满怨毒之意,心口的铁钉锈迹斑斑,暗褐色的污渍散发着淡淡的腥气,似乎是血。周小小屏住呼吸,避免直接吸入可能存在的秽气。她判断,这木偶并非简单的恐吓道具,而是真正被邪术祭炼过的“厌胜之物”,其核心就是那根凝聚了强烈恶意的铁钉,以及可能沾染了生命信息的血迹。埋藏在代表开创与领导的车间乾位,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败坏新生产线的“气运”,使其多舛多难,甚至引发事故。
处理这种东西,粗暴的销毁(如砸碎或焚烧)反而可能使其中禁锢的负面能量瞬间爆发或扩散,遗祸不小。正确的方法是“化解”与“封印”。
她取出随身的小刀,在不直接接触木偶的情况下,轻轻刮去木偶表面的部分符文,破坏其结构的完整性,相当于切断其与某种邪恶联系的“回路”。然后,她重点处理那根铁钉。她并没有直接拔出,而是从包里拿出一小包朱砂——这是牛师傅之前悄悄给她的,说是“辟邪镇煞”之用——混合了随身水壶里的清水,调成糊状,仔细地涂抹在铁钉与木偶的连接处,以及整个钉身上。朱砂至阳,是化解阴秽之气的常用之物。
做完这些,她找来几块干燥的树枝和落叶,堆成一个小小的柴堆,将木偶放置其上。但她并没有用普通的火点燃。而是又取出了一张符纸——这是她自己练习绘制的“净天地解秽符”,虽然功力可能不及老师傅,但心意至诚亦有效力——口中默念咒诀,将符纸引燃,投入柴堆。
符火接触到柴堆,并没有猛烈燃烧,而是散发出一种奇特的、带着淡淡檀香气的青色火焰,缓缓地将木偶包裹。火焰中,似乎有极其微弱的、如同油脂燃烧的噼啪声,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黑气被火焰净化、驱散。那根铁钉在火焰中逐渐变得暗红,上面的锈迹仿佛在脱落。
周小小全神贯注,引导着自身微弱的“气”,配合符火的力量,努力将木偶中残存的怨念和秽气一点点炼化。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半小时,直到木偶彻底化为灰烬,铁钉也变成了一根黯淡无光、再无邪气的普通铁条。
她仔细地将灰烬收集起来,挖了一个深坑,将其掩埋,并在上面撒了一层干净的泥土。那根铁钉,她则用一块布包好,准备明天找个机会扔进熔炉里彻底重炼。
做完这一切,周小小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一阵疲惫袭来。月光依旧清冷,树林里的风声似乎也柔和了许多。她知道,物理上的威胁暂时解除了,但这件事背后隐藏的阴影,却让她无法安心。那个潜伏特务的残余影响,像幽灵一样,依然徘徊在这家工厂里。
第二天,朝阳照常升起,崭新的车间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工人们早早来到岗位,脸上既有紧张也有期待。郑怀仁也准时出现,他看起来休息得不错,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只有细看才能发现他眼底的一丝血丝和不易察觉的凝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