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轱辘碾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车外的欢呼声像潮水般涌来,混着鼓乐与百姓的高喊,震得车帘微微颤动。
李言笑靠在赵晏肩头,指尖无意识地攥着他的衣袖,耳边虽满是热闹,心里的那块石头却沉得更重——她总忍不住想,这般人声鼎沸,会不会下一刻就消散如烟,就像她曾在纸上写下的那些潦草结局。
“到了。”赵晏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带着暖意。他先掀开车帘,阳光瞬间涌了进来,照亮了宫门前等候的人群。李言笑顺着他的手下车,刚站定,就看到了宫阶下早已挤满人。
楚瑶身着玄色朝服,袖口还沾着未洗尽的墨痕,这半年她与周瑶、周娇共掌朝政,连轴转的日子让她眼下覆着淡青,可看到赵晏的那一刻,紧绷的肩线瞬间松弛;周瑶扶着玉簪,明黄宫装衬得她气质雍容,目光扫过归来的队伍,落在赵晏身上时满是欣慰;周娇攥紧了周瑶的胳膊,视线死死锁着队伍中的李言笑,指尖因激动而泛白。
但看到她依旧全须全尾地回来,心中那块石头还是落了下来。
“陛下!”楚瑶率先上前,屈膝行礼时,指尖下意识蜷起——她望着赵晏身后空荡荡的位置,去年高寅在御书房拦着她请命出征的画面突然撞进脑海,那时她执意要去前线,是高寅捧着奏折跪在殿前,说“楚大人掌朝政方能稳住后方,臣愿代大人出征”,如今大军凯旋,那个承诺“归来再与大人论政”的人,却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赵晏上前扶起她,声音带着征战后的沙哑,却满是体谅和愧疚:“楚瑶,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后方安稳,皆是你们的功劳。只是抱歉,我没能把阿寅带回来。他……”
周瑶看出了楚瑶的失神,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语气温软却有力:“高寅是英雄,他用性命护住了家国,朝廷不会忘了他。”
赵蓥也缓步走过来,看向楚瑶时,眼神平和:“此前我便说过,你守后方比去前线更重要。高寅选择代你出征,是信你能稳住大局,你没让他失望。”
“楚姐姐,对不起。是我没能及时察觉,才让寅兄受了暗算。”李言笑一直不想面对这件事,但是归根到底她是作者,谁都能劝慰楚瑶,但是唯独她不能。这是她欠楚瑶的。
叶明月和杨钰也红了眼眶,但是谁都没有办法回到当时了,只有愧疚。
楚瑶抬头,望着眼前的人们:赵晏眼中的认可,李言笑的抱歉,周娇脸上的牵挂,叶明月怀抱的温柔,杨钰话里的惋惜,赵蓥话语中的鼓舞……心里的惆怅像是被春风轻轻拂过,渐渐淡了些。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眼底的湿意,朝众人拱手:“多谢诸位。他是北阳的英雄,请陛下下诏,让他的名字刻在功臣碑上,供后世敬仰。”
“好,朕准了。”赵晏立马答应了,这也是他能为逝者做得最微不足道的事了。
“好了好了,”周娇拉着李言笑的手,抹了把眼泪,脸上重新绽开笑容,“宫里的宴早备好了,炖了你最爱的鸽子汤,还有将士们爱喝的烈酒,咱们快进去,别让菜凉了!”
赵晏笑着点头,率先转身:“今日不谈朝政,只庆凯旋!”
众人簇拥着归来的将士,顺着白玉阶往里走。鼓乐声在宫墙内回荡,花瓣被风吹得落在肩头。
李言笑被周娇簇拥着,一路上都在关心她的身体如何,楚瑶和叶明月并肩走着,低声说着前线的趣事;杨钰跟在后面,周瑶与赵蓥走在一侧,两人相视无言,但周瑶现在已经很坦然地接受了赵蓥的选择,还暗中一直派太医为小桃诊治。如今已然大有成效;赵晏走在最前,不时回头与众人说笑,眼底满是安稳。
楚瑶走在人群中,望着身边热闹的景象,恍惚间仿佛看到高寅也站在其中,穿着铠甲,笑着朝她拱手:“楚大人,看来我没选错,你把京城守得很好。”
她嘴角轻轻扬起,心里的空落被暖意填满——高寅虽不在,但他们守住了家国,护住了彼此,这便是对他最好的告慰。春风拂过,带着宫宴的香气,所有人的身影都浸在暖阳里,朝着热闹的殿宇走去,一路满是喜气洋洋。
庆功宴上,殿内烛火摇曳,鎏金酒盏相碰的脆响混着丝竹之乐,将满殿喜气衬得愈发浓烈。赵晏端杯起身,目光扫过座中众人,声音里满是真切:“此番凯旋,前线将士浴血是功,后方稳固更是根基。这杯酒,敬在场每一位护家国安稳的人!”
众人举杯响应,欢呼声里,李言笑仰头饮尽杯中酒。暖意漫过心口时,她望着眼前景象——周娇正笑着给她夹菜,赵蓥与几位文臣轻声交谈,楚瑶虽端着酒杯,眼底却藏着一丝刚卸下重负的轻缓——悬了大半年的心终于彻底落地。或许那些笔下的潦草结局,真的不会再成真了。
待殿内欢声稍歇,楚瑶放下酒杯,起身朝赵晏躬身:“陛下,臣需向您禀报御驾亲征期间,京中发生的一桩要事。”
赵晏神色微正,抬手道:“楚大人请讲。”
“三皇子赵放虽被囚于大牢,却始终未安分。”楚瑶语速平稳,字句清晰,“他暗中联络旧部与不满朝臣,趁京中兵力空虚,一面散播‘陛下兵败’的谣言搅乱民心,一面派人试图破坏粮草储备,妄图趁机起事。”
这话让殿内瞬间静了几分。周娇放下筷子,想起当时的紧绷,语气里仍带着后怕:“那阵子真是夜夜难眠,赵放的人好几次乔装成杂役想混进粮仓,多亏阿瑶早有防备,提前让人盯着,才没让他得手。”
周瑶端着茶盏,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声音平静却透着威严:“赵放屡犯不讳,既存颠覆之心,便留不得。查清他所有谋逆证据后,我已以太后之令将其处死。此事未及提前奏报陛下,是怕夜长梦多,还望陛下体谅。”
赵晏沉默片刻,随即摇头,语气里满是信任:“太后处置得当。赵放野心昭昭,留着只会贻害无穷,你能果断平乱,护京城安稳,是大功,何谈怪罪?”
他看向楚瑶,眼底更是赞许:“这半年你身挑朝政重任,还要应对这些暗流,若不是你与两位太后坐镇,后方早已动荡,前线将士又怎能安心杀敌?”
楚瑶躬身谢恩,脸上露出释然的笑:“臣不过是尽本分。多亏太后主持大局,周娇夫人全力襄助,才能一一化解危机,稳住京中秩序。”
李言笑坐在一旁,听着这段未亲历的风波,心里愈发安定。她侧头看向赵晏,见他正朝自己投来温柔目光,便也举起酒杯,与他隔空一碰。
殿内的热闹很快重新涌来,丝竹声盖过了方才的凝重,将士们的谈笑声比之前更显畅快。烛火映着每个人的脸庞,有劫后余生的轻松,更有对安稳的珍视。
李言笑端着酒杯,望着眼前的融融暖意,彻底放下了所有担忧——没有战乱突袭,没有阴谋暗涌,身边的人都平安相守,这样的圆满,比她曾在纸上设想过的任何结局,都更让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