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吴王孙权,听闻军报荆州得手,也亲自来到江陵,犒赏军士。至关公父子遇害后,大功告成,于是大摆宴会邀请将士,置酒称庆,并释放出魏将于禁,令共列席。
于禁亦知愧否?吕蒙为首功,陆逊为次,分别坐在孙权身侧。孙权进酒数觥,欢然与语道:“孤自嗣业以来,幸得公瑾子敬及子明诸人,公瑾破孟德,拓荆州,雄才大略,不幸早亡;子敬初见孤时,便谓宜逆击孟德,力排众议,劝孤重任公瑾,后开霸业,这是第一件快事,既知孟德宜拒,此时何反投孟德?后虽劝借荆州与玄德,未免计短,但不能掩彼所长;子明少时,孤即知他具有胆略,可比公瑾,今果能夺还荆州,不负孤言,孤当与子明共保富贵,进爵铭功。”
吕蒙离席谢奖,拜跪下去。孙权正起座相扶,不料,吕蒙陡然倒地,满口谵言,自骂吕贼,惊得孙权缩手倒退,忙令左右,掖起吕蒙身,抬入内室,一团高兴,化作冰消,草草终席,入内探视,吕蒙尚胡言乱道,不省人事。
孙权急忙宣召医官过来,经过多方诊治,仍然未见疗效。入夜时分,吕蒙且叫骂得益发厉害,孙权连夜传出军令,谓有人能治疗吕蒙的疾疾,赏赐千金。
偏是阴灵缠绕,药石无灵,好容易过了一宵,才觉吕蒙有些知觉,当即拜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吕蒙自知活不了多久,俟到孙权入内房看视时,当面固辞,孙权教他静心保养,幸勿纷心。至亭午颇能下食,孙权更为欣慰。哪知他到了黄昏,病又发作,忽痛詈,忽惨呼,比昨宵尤为喧闹,孙权再自临视,被吕蒙厉声叱出,不得已使巫祝请命,延至夜半,吕蒙竟七窍流血,呜呼毕命,时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某日(220年1月23日至2月21日间),吕蒙死时四十二岁。
大小将士,统猜是关公索命,连孙权亦将信将疑。莫谓无神!一面为吕蒙棺殓发丧出埋,一面将关公尸骸,于是用侯公之礼安葬;只有首级之前已经派人前往献给曹操,已经来不及追回了。
当时孙权让人把关羽 斩首示众,甚至把赤兔送给了马忠,但是这赤兔马只认关羽一人为主,随后绝食殉主。这关羽虽然被斩首,但是因为自身冤屈,所以英魂一直在阳间逗留,经常骑着那匹殉主的赤兔马大喊:“还我头来”。
有一天,关羽的英灵路过玉泉山,一个老僧见到他,这位僧人是镇国寺的高僧,他看见关羽英魂在空中走过,便喊道,可是关云长?这时关羽英灵突然清醒,与长老说道:“”我今日已经死去,,但是又万分迷茫所以请求长老能够给我指一条明路。”
长老跟他说,你现在所遭受的都是因果循环,今日你被东吴斩首,想当年那死在你刀下的成千上万人士是又找谁要头去呢?”
关羽听此一言后便变得哑口无言了,暗暗的一丝孤魂就走远了。据说关羽虽死,但是英魂保护玉泉山一带百姓。后来在佛教中称为伽蓝菩萨。
且说曹操已督军出驻摩陂,援应樊城,既闻关羽败退,乃还屯洛阳。会值吴使至洛,献上关羽首级,曹操举起关羽首级一瞧,见他英灵未泯,面色如生,不由的吃一大惊,于是令人刻木为身,葬用侯礼。
但经此一吓,头风复作,好几日卧床不起。访得名医华佗,疗疾如神,急忙派人召至,华佗用针砭治,随手即瘥,瘥后又发,佗谓非剖洗不可,曹操愤然道:“头可劈么?”
华佗申答道:“大王如不愿剖洗,针治只能救一时,不能救数年。”
曹操但令针治,华佗知不可愈,诈言家中妻病,须归视再来,及归去后,竟不复往。
曹操屡呼不应,饬吏拘拿华佗下狱,拟成死罪。或谓华佗善医人,不宜处死。
曹操怒说道:“彼欲斫我头,怎可再留?且天下亦何至少此鼠辈呢。”
到死尚且疑人。遂催吏杀华佗。华佗临死时,出书一卷与狱卒道:“感君善事,愿将此持赠,可以活人。”
狱卒畏法不敢受,华佗竟索火毁书,服毒自尽。
另一个说法是狱卒受书回家,被妻子发现,害怕得罪曹操,取了华佗的医书焚烧,经狱卒上前抢救,已只剩得一两页,就是阉鸡阉猪等小法,所有解剖诸术以及一些主要治病处方,尽成灰烬,不复流传,这真所谓千古遗恨呢。曹操不但杀佗,并致良方俱毁,即此已为千古罪人。
这故事是在三国演义里面,不过在后汉书中的记载,这个时候,华佗早就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所以只可能发生在之前,并且据说曹操多次请华佗到自己身边做官,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疾病能治好。但是华佗过去的时候,发现曹操只是让他治病,于是华佗找借口回家,曹操才恼羞成怒,让人把华佗囚禁起来杀了。陈寿的《三国志》里写的是:“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华佗本是个读书人,靠着医术出了名,可他心里一直后悔,觉得自己一个文化人,怎么就干上了这伺候人的医生行当?在当时古代,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属于“方技”,跟算命的、看相的归为一类,跟掌控天下、指点江山的“士大夫”阶层,那是有天壤之别的。
而关于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却大大有假,根据历史记载,华佗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就已经去世,而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樊城之战中受伤,时间相差十多年。 ?当然,有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时光长久,有没有记录的失误又很难说了。
华佗既而死后,曹操的头风症终不得痊,反且加剧。曹操自而暗思:主簿杨修,依附子桓,且为袁氏外甥,将来我死,他必导子桓为非,乱坏我家,因而诬言杨修泄漏军事机密,勒令其自杀。
既而吴使又至,呈入孙权书笺,劝曹操为帝。曹操阅书毕,颁示属僚,且语众道:“是儿欲使我居炉火上么?”
当中有侍中陈群,尚书桓阶,盛称曹操功德,宜应天顺人,速正大位。
曹操笑说道:“孔子有言:“”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果当属我,我就做周文王罢了。”
明是教子篡逆。遂表授孙权为骠骑将军,封南昌侯,领荆州牧,遣吏赍敕,偕吴使同赴荆州。
你道孙权何故媚曹操?他自占取荆州,只恐刘备出师报复,自己抵敌不住,所以向曹操献媚,求他援助;曹操亦狡猾得很,给他高爵,使拒刘备,两下私意,无非是叫人出头防御刘备起见。
究竟刘备西据成都,作何举动?刘备与关羽情同骨肉,岂有闻关羽败亡,不加痛愤?当下与大小将士,一体举哀,追谥关羽为忠义侯,令关羽之子关兴袭封。即日部署人马,讨伐东吴报仇。惟自诸葛亮以下,多言是先当伐魏,然后讨吴,一时议论纷纭,尚难解决。
蹉跎逾年,由洛阳传到消息,乃是曹操病死,于是刘备一意怨恨东吴,无心及魏。
魏且横行无忌,公然做出篡逆的事情了。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是年为后汉末年,故大书特书。
曹操病倒洛阳,不遑回邺城,整日里心绪不宁,精神恍惚,一夕梦见有马同槽共食,醒来不知主何吉凶,阿瞒虽智,要亦难详。转问许多谋士,或说是禄马吉兆,应受天禄,无非谄媚。
曹操也不复疑。但一经合眼,往往看见男女冤魂,环立床侧。想是伏后、董妃等出现。因而疑心及洛阳故宫,未便寄住,特使大匠苏越,另造建始殿,以便移居。苏越素知濯龙祠旁有一极大梨树,高十余丈,可建栋梁,当即禀明曹操,督工采伐,才砍数斧,树中忽然漂出血来,众工不敢再斫,苏越亦大为诧异,匆匆返回报告。
曹操尚未信,力疾乘车,自去看验,拔剑试斫,树血飞溅身上,淋漓满体,打了好几个寒噤,慌忙返车,易衣奄卧,从此不能再起。到了病笃,方密嘱近臣,谓安葬以后,须置七十二疑冢,免人发掘;又遗命后宫姬妾,分取名香,此后须勤习女工,卖履自给。
说到此处,已是口舌蹇涩,不能再言,少顷即逝,年终六十有六。
从前方士左慈,自言为庐江人,他年轻时就很有神通,曾出席曹操的宴会,曹操笑着环顾各位宾客说:“今日贵宾聚会,山珍海味大致齐备了。所缺少的,只是吴国松江中的鲈鱼做的鱼末子了。”
左慈说:“这容易搞到。”于是他要了一只铜盘,装满水。用竹竿安上了鱼饵在盘中垂钓。一会儿,便钓出一条鲈鱼。曹操热烈鼓掌,宴会上的人都惊讶不已。
曹操说:“一条鱼不能使宴席上的宾客都吃上,有两条才好。”
左慈就又下饵钓鱼,一会儿,又钓出一条,与前一条一样,都有三尺多长,新鲜得十分可爱。
曹操便亲自走上前去把它做成鱼末子,赐给宴席上的每个人吃。曹操说:“现在已经搞到了鲈鱼,遗憾的只是没有蜀国的生姜作佐料。”
左慈说:“这也容易。”曹操怕他在近处买,就说:“我过去曾派人到蜀国买锦缎,你可以命令别人告诉我委派的人,让他多买二端(六丈为一端)。”
左慈走了,一会儿就回来了,搞到了生姜,又对曹操说:“在卖织锦的启铺里见到了您所派遣的人,我已命令他多买二端。”后来过了一年多,曹操所委派的人回来,果然多买了二端织锦。
曹操问他,他说:“过去某月某日,我在店铺里遇见一人,他把您的命令传达给了我。”
曹操外出到近郊游玩:陪同他的士大夫有一百多。左慈就送来一瓶酒。一片干肉,亲手倾倒酒瓶,向每个官员敬酒,官员们没有不吃饱喝醉的。
曹操觉得奇怪,派人追查其中的缘故。走访了卖酒的店铺,原来他们的酒和干肉昨天全部丢失了。
曹操大怒,暗中打算杀掉左慈。
有一次,左慈在曹操的宴席上,曹操正要逮捕他,他竟退进墙壁里,忽然不见了。曹操就悬赏搜捕他。有人在集市上看见了他,正要捕捉他时,集市上的人却都与左慈一模一样,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左慈。
后来,有人在河南阳城山顶遇见左慈,就又追赶他,他就逃进了羊群。曹操知道抓不到左慈了,就命令部下到羊群中去告诉左慈说:“曹公不再杀你了,原来不过是试试你的道术罢了。现在已经得到了验证,所以只想和你相见一面。”真是奸诈,还想欺骗高人?
忽然有一只老公羊,屈起前腿的两膝,像人一样站着说道:“何必忙乱成这样!”人们立刻说:“这只羊就是左慈。”便争着跑过去捉它,可是这群羊几百只,都变成了公羊,也都屈起了前腿的膝关节,像人一样站着说:“何必忙乱成这样!”于是人们就不知道该捉哪一只羊了。
这个时候,左慈突然出现在天空之中,拍手大笑道:“土鼠随金虎,奸雄一旦休!”曹操命左右人拉弓箭去射左慈,左慈又突然消失不见,此后遂不知所往。而曹操死时正当子年寅月,适如左慈之言。
曹操之子曹丕留守邺中,接到丧讣,即欲嗣位,侍臣谓须俟诏命,方可嗣立,尚书陈矫大声道:“王薨于外,爱子在侧,倘或生变,岂非摇动社稷么?”
遂传王后卞氏慈命:立曹丕为魏王曹操嘱及分香卖履,而于继统大事,反不提及,实是乖刁。
尊卞氏为王太后,然后报答汉献帝。先立后奏,目已无君。
御史大夫华歆,本曹操私党,立逼汉献帝下诏,命曹丕袭封,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
曹丕既受诏命,于是出郊迎丧,奉曹操遗榇,安葬西陵,追谥曰武。何不谥为文王?曹丕之弟曹彰曹植曹熊等人,俱来奔丧,曹彰已受封鄢陵侯,曹植亦受封临淄侯,与曹丕曹熊均为同母弟;曹熊不久即逝。
此外尚有异母弟十余人,一并会葬。史传载曹操有二十五子,数子早殇。曹彰多力,曹植多文,二人素为曹操所爱,曹丕恐他夺位,蓄猜已久,甫经丧毕,便欲遣令就国。
曹彰本期大用,一闻消息,便怏怏自去;曹植待遣乃行。曹丕留华歆为相国,进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侍中陈群为尚书。
群请立九品法,分贤愚为九等,使州郡各置中正,官名。区别等第,借便黜陟,丕即依议施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弊由此起。又选主簿贾逵为豫州刺史。贾逵明经知兵,受曹操宠眷,曾经护送曹操丧回邺城,主持丧务。
曹彰问及先王玺绶,被贾逵正色拒绝。曹丕因此看重贾逵,授任豫州,锄强抑暴,兴利除弊,为吏民所称仰。
曹丕复布告天下,令以豫州为法,封贾逵为关内侯。曹丕即欲篡汉,特仿汉高祖光武故事,率领甲士数十万,南巡谯城,遍召故乡父老,各给宴饮,谯城为曹氏故里。并设伎乐百戏,欢宴终宵。
可巧蜀将孟达,遥奉降书,愿举上庸城属魏,曹丕授达为新城太守。武都氏王杨仆,挈种内附,曹丕使入居汉阳郡。一面亲笔下令,自陈威德,于是谐子媚臣,或报称黄龙出现,或报称凤凰来仪。
曹丕即授意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令与华歆、贾诩、陈群、王朗等,先入许都,胁令汉献帝刘协禅位。
汉献帝刘协以为曹操已死,可望能得亲政,因此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与民更始。
哪知一班新朝走狗,竟来逼令让国,要他拜献江山,汉献帝刘协大吃一惊,不禁泪下。
李伏即抗声奏请道:“孔子玉版中,已有预言,谓定天下,出魏公子桓。今魏王表字,适合谶文,丕字子桓。所以祯祥毕集,嘉应显然,陛下即宜应天顺人,仿行圣朝禅让故事。”
说到此语 许芝也接说道:“臣职司天象,默察星纪,魏当代汉,就是证诸图谶,语却尽符。《春秋·汉合孳》云:“”汉以魏,魏以征。”《春秋·佐助期》云:“”汉以许昌失天下。”故白马令李云上书,曾言许昌气见诸当涂高,当涂高便是魏阙,魏当代汉,自许昌始。《易运期》又云:“”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鬼女禾三字,拼成魏字,天数如此,陛下亦怎可违天?”
种种佐证,不知是如何捏造出来。汉献帝无言可答,只是两袖拭目,泪湿龙袍。还有华歆等更疾言厉色,几乎要将汉献帝吞噬下去。皇后可弑,皇帝自然可废。
汉献帝尚未肯承认,忽然外面有许多甲士,持械入殿,气焰很是厉害,慌得汉献帝起座返奔。
华歆等竟抢步追入,直至中宫,曹皇后闻声出迎,见汉献帝形色慌张,惊问何事,汉献帝刘协泣说道:“汝兄欲夺我帝位呢。”
曹后听着,禁不住竖起柳眉,让过汉献帝,阻住华歆等人,开口叱骂道:“汝等希图富贵,敢造逆谋,试想我父功盖寰区,尚且始终事汉,我兄嗣位未几,便思攘窃神器,应不至此,总是汝等撺掇出来。”
华歆听了,也无惧色,只因曹后是魏王曹丕之妹,不得不略顾面目,权将天命人事的套话,敷衍数语。若非曹丕之妹,又要动手拖发了。
曹后全然不采,华歆等不得已暂退。越日闻曹丕已将到许都,又会合群臣,力请汉献帝出殿,汉献帝被逼不过,勉强出来。华歆等已草就禅让诏书,硬迫汉献帝颁行,汉献帝含糊答应,当即遣御史大夫张音,赍诏送交曹丕。曹丕行至曲蠡,接诏展读道:
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
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王其勿辞!
曹丕读诏书完毕,心下甚喜,但形式上未便遽受,不得不上表推辞,即遣张音返报。
华歆等忙驰书劝进,一面胁迫汉献帝交出玺绶。汉献帝流涕道:“玺绶由皇后收藏,不在朕身。”
华歆等人因而再向曹后求玉玺,曹后仍然不与,乃转报曹丕,曹丕竟遣曹洪、曹休两族人,引兵入宫,劫取玺绶。
曹后料不能坚持,将玺绶掷抵轩下,且泣且语道:“天不祚尔!”
曹洪得玺,未便亲交曹丕,再由华歆等续缮诏书,仍使张音持玉玺献给曹丕。更可恨的,是硬要汉献帝女儿二人,充作魏嫔,一齐献去。好算是善法《尧典》。
曹丕在曲蠡待诏,见张音奉玺到来,并有娇娇滴滴的两个汉献帝女儿,随玉玺同至,真是喜气重重,大快所望。但见禅诏有云:
惟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曰:“咨尔魏王,夫命运否泰,依德升降,三代卜年,着于春秋,是以天命不于常,帝王不一姓,由来尚矣。汉道凌迟,为日已久,安顺以降,世失其序,冲质短阼,三世无嗣,皇纲肇亏,帝典颓沮,暨于朕躬,天降之灾,遭无妄厄运之会,值炎精幽昧之期。变兴辇毂,祸由阉竖,董卓乘衅,恶甚浇豷,逄蒙子,见《夏纪》。劫迁省御太仆宫庙,遂使九州幅裂,强敌虎争,华夷鼎沸,蝮蛇塞路。当斯之时,尺土非复汉有,一夫岂复朕民?幸赖武王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夷凶暴,清定区夏,保乂皇家。今王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声教被四海,仁风扇鬼区,是以四方效琛,人神响应;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祗,昭天明命,厘降二女,以嫔于魏,使持节行御史大夫事太常音,奉皇帝玺绶;王其永终万国,敬御天威,允执其中,天禄永终。敬之哉!
曹丕得此诏,即欲老实接受,还是太尉贾诩等,叫他再还玺绶。不乃将帝女二人留住,先行受用;曹丕妹为帝后,则帝女应为丕甥,曹丕可谓善效楚成王了。
再使张音将玺奉还。至第三次下诏,内有天不可违,众不可拒,重华不逆尧命,大禹不辞舜位等语,仍由张音赍玺奉丕,曹丕不复再让,命人在繁阳亭,建筑受禅坛,择于十月庚午,代汉登基。
公卿列侯,及大小将吏,届期至坛下候驾等候;片时由侍从拥着魏王曹丕,乘车舆来到了坛前,由曹丕徐徐下车,升坛受玉玺,南面称尊。
文武百官,拜倒坛下,齐称万岁。即位礼成,曹丕下坛祭告天地,望燎乃返。顾语群臣道:“舜禹受禅,我今方知道了!”恐不象汝所为。
曹丕遂驰入许都,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废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勒令出宫就封;惟仍得用汉天子礼乐,算做另眼看待。追尊父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称母卞氏为皇太后。改号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余官亦多易旧名。就是郡国县邑,亦陆续改称,许县变作许昌县,算是魏国首都。
曹丕又在洛阳大营宫室,作为陪都。这消息传入蜀中,但言曹丕篡汉,未说及汉献帝的下落,有人或谓汉献帝已经遇害。汉中王刘备信以为真,即为发丧成服,遥谥汉献帝为孝愍皇帝,蜀中一班将佐,遂劝刘备绍承汉统,即日正位,刘备不从所请。将佐等又援引谶讳,摭拾嘉符,再三怂恿,仍未见从。
会由刘封奔还成都,谓孟达申耽,并皆叛去,反引魏兵袭封,刘封寡不敌众,只好奔回。
刘备怒叱道:“汝知荆州危急,并不往救,今反敢来见我么?”
刘封答说道:“孟达从中挠阻,孤身不能赴援,所以中止。”
刘备不待说毕,即喝声道:“我闻汝与孟达不和,故达敢阻挠,汝当思食人禄,忠人事,怎得复听达言?我若贷汝,如何服人?”
刘封跪伏求饶,适诸葛亮在侧,刘备顾语道:“封罪当诛否?”
诸葛亮答称凭王裁夺四字,刘备于是赐刘封自尽。刘封临死自叹道:“我悔不听孟子度言!”子度就是孟达之字,这话传入刘备耳,才知孟达降魏后,曾有书招刘封,刘封毁书斩使,致为所逐,刘备不免生悔,懊怅了好几天。
刘封本姓寇,为长沙刘氏的外甥,刘备到荆州时,尚未生刘禅,因而留刘封为养子。刘封颇有力,随诸葛亮入益州,转战有功,乃得受职副中郎将。
诸葛亮忧虑刘封刚暴,后终难制,故不为请免,听令加诛。刘封之罪固不免于死。转瞬月余,诸葛亮与许靖等人,会衔上笺,申请正位。略云:
比闻曹丕篡位,湮没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征,吁称绍德。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祗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复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光复旧物,天下幸甚!录劝进书,与专言符谶,一味虚谀者不同。
刘备览笺,尚欲固辞,再经诸葛亮等,进陈兴灭继绝的大义,乃准如所请,令博士许慈,议郎孟光,订定礼仪,就在成都武担山南,筑坛登位,并昭告天地,由祝礼官代读祝文道:
维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延康改元,备尚未接诏,故文中仍用建安年号。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据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隳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恭行天罚。备虽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邦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僚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告,类于天神。类系祭名。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四海,垂于无穷!
祝告既毕,受百僚朝贺,颁诏大赦,改元章武,仍称汉帝。史家号为蜀汉,示与后汉有别。且因刘备殁后,庙谥昭烈,又沿称昭烈皇帝。
惟陈寿作《三国志》,但称为蜀。陈寿本魏人,出仕晋朝,晋受魏禅,不得不微辞寓意,惟始终称刘备为先主,与《吴志》直呼孙权不同,是陈寿亦隐以正统予蜀。此后演述,就沿称刘备为先主。自是中土三分,势成鼎足。没多久东吴亦改年号黄武,寻且称帝,居然是三帝并峙了。
惟蜀承汉统,幅员虽小,名号最正。刘备先主既已正位,进升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祖以下诸世系;立夫人吴氏为皇后,儿子刘禅为皇太子。典制粗定,便欲兴师东下,讨吴雪耻。忽有一将进谏道:“国贼曹操,并非孙权,陛下不应置魏先吴。”
刘先主听着,默然不悦,那将军又继续陈词,讲出一段绝大的理由。录诗道:
君父仇深兄弟轻,后先应自辨分明;
忠臣伏阙陈言后,英主如何不听行?
欲知何人进谏,申明理义,请看下回再详。
曹操在临终前(约公元220年),于洛阳宫中向儿子曹丕交代后事,其实是暗示其可篡汉自立。
曹操明确指示曹丕重用司马懿辅助执政,但需防范其野心;同时要求善待兄弟姐妹,以稳定内部。这些嘱托隐含篡汉时机指导:在巩固权力后可行替代?。
曹操曾做过“三马同槽”的怪梦。他当时醒后便认为,这个梦可能预示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曹氏江山,他也曾警示其太子曹丕小心提防司马氏,奈何曹丕无感,反而将司马懿作为托孤重臣,加以重用,最终落得个“江山易主、后世子孙惨遭屠戮”的悲剧结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曾对此典故,浓墨重彩地重新演绎了一番,书中曹操不但是一连做了两次同样的梦。
第一次作梦,曹操怀疑的并非是司马氏父子,而是怀疑西凉马腾、马超、马岱,遂诛杀马腾以绝后患。
后来,第二次梦境,据说曹操在临终前告诫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但司马懿通过隐忍自保,最终父子三人逐步架空曹丕子孙,终夺取曹氏江山。此后事,暂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