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济公传奇 > 第686章 祝家有女初长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诗云:

幽冥路上不分鬼,男女老少魂悠悠。

善恶到头终有报,命数有时无定时。

德高鬼敬不遭辱,孽镜台前难掩罪。

十殿城狱铁围山,一念灵明照归途。

话说费长房被群鬼咬死,顿时之间,魂魄离体,飘飘然进入幽冥地府之中。费长房已成鬼魂,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三位仙人也都来到了地府,告诉费长房,此生业身了决,虽然死了成魂,但是灵性未断,需要在地府带上一些时间,将来再次投胎为人的时候,还可以再修道,也还是有机会再次修仙。三仙嘱咐费长房不要因此心灰意冷。三仙又向东岳大帝和十殿阎罗拜托了一下,让费长房在阴间当鬼差。等到工作期满了,再安排他投胎。十殿阎罗和东岳大帝都答应了三位仙子的建议。张果老、汉钟离和蓝采和于是就离开了地府。

费长房于是就留在地府工作。

而刚刚死后来到地府的费长房在奈何桥旁边的彼岸花花园旁边看见有一对年轻男女一直在哭哭啼啼地说着一些话。

费长房有些好奇,于是问了问旁边的一个鬼差说:“那对男女鬼魂是何人,为何事哭泣?”

一旁的鬼差回答费长房的话,说道:“他们是万喜良和孟姜女,秦始皇时期的人,原本他们是天上金童玉女,因为得罪了王母娘娘被罚下人间轮回转世的。王母娘娘罚他们轮回七世,不成夫妻。”

那个鬼差接着说道:“金童和玉女的第一世投胎在秦朝,正是秦始皇统治的时期,男的投胎为万喜良,玉女投胎成孟姜女,他们一见钟情,在办婚礼的时候,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就被衙役抓去修建长城了。孟姜女在家等丈夫,迟迟没有看见丈夫回来,于是就出远门去找他了。后来到了修长城的地方打听到丈夫已经死了,被官兵埋在长城城脚下面,孟姜女伤心欲绝,哭了三天三夜,长城塌了。当时的监督长城工程的蒙恬将军把孟姜女带到秦始皇的面前,秦始皇看见孟姜女如花似玉,强迫孟姜女嫁给他,孟姜女不从,然后自杀了。魂魄来到地府,这对苦命鸳鸯就在地府团聚了,迟迟不愿意投胎。”

那个鬼差说起故事来,说得起劲,又接着说起来,道:“这次已经到了安排他们投胎转世的时间了,他们现在要告别了。这次投胎,女的会投胎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叫祝英台,男魂则投胎成为梁山伯,又是一段悲惨凄美的爱情故事。”

话音刚落,十殿阎王之一的轮转王带着牛头马面来到了这对男女的面前,对他们说:“你们不要伤春悲秋了,你们投胎的时间已经到了,不能再滞留地府了。你们从秦始皇时期死了,进入地府,在地府待了几百年了。早就该投胎了。”

玉女孟姜女哭道:“我怕投胎以后,再也遇不到万郎了。”

金童万喜良说:“我宁愿在地府当鬼,起码能天天看见爱人。”

轮转王说道:“你们放心好了,你们投胎以后,下辈子还是会遇到对方的。本王不想太多废话。”

轮转王一声令下,几个小鬼把孟姜女和万喜良这两个鬼魂拉开,把他们带入轮回路,然后喝了一些孟婆汤,把他们推入轮回转世大黑洞去了。

就这样,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千古绝唱又要开始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晋末年,司马德宗继继承司马曜孝武帝之皇位(公元396年),晋安帝时期。

在上虞县,有一豪门望族,叫做“祝家庄”。祖先原来姓朱,后来改为祝姓,祝家庄的员外,名叫祝公远,娶有一妻,留有三子一女。

后来妻子死了,于是再娶一妻子。前妻生的几个儿子莫名其妙死了,后来娶的妻子又生了几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加上之前死了的孩子,一共是八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但是大儿子、三儿子以及五儿子都因为生了怪病而离世的,于是请人卜卦,占卜的人说要改姓才能家宅平安,所以这户人家才由朱姓而改为祝姓。

这个家的主人祝公远,余下三个儿子,分别是:祝英齐,祝玉俊,祝堂铭。其中祝玉俊在朝廷为御史,已经婚配生子,而祝堂铭和祝英齐却终日里闲游于烟花柳巷,不务正业。

而祝公远有一个小女儿,其他儿子没死的话,安理排行第九,所以小名叫做九妹。

祝英台自幼聪慧过人,又爱读书习字,偶尔也会作作女红。

员外祝公远请教书的女学问家教女儿祝英台学习知识。祝英台对《论语》,《诗经》无不是背得滚瓜烂熟,而教书的女先生对祝公远称赞其女儿,道:“其女九妹真是女中英杰,才若高台。”

祝公远闻其大悦,于是为小女儿取名“英台”二字,就是祝英台。也就是这个故事中的女主人翁。

时光荏苒,转眼祝英台已经长成了十六岁了,乃是一个亭亭玉致美丽动人的俏女子。

祝英台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是心存大志,一心想要别亲到外去求学,只是碍于父亲祝公远对她的管教甚严,闺门里也只是描龙绣凤,无所兴趣罢了。

说起兴趣,祝英台便会想起自小就作过的梦境,那是一个温暖但是很奇怪的梦。在那个梦境里面,她看见自己和一个陌生的男子一起游湖泛舟,吟诗作对,只是梦境之中,坐在船上的他们都在朦朦胧胧的晨雾之中,彼此之间都看不清楚对方的面容。

祝英台年方十六,这个时候,已经有些少女心性,心里略感疑惑:这梦境里的男人是谁?我为什么一直都在做这个怪梦,为什么我总是看不清他的脸?他是谁呢?是我前世的朋友还是未来的夫君?

祝英台于是对贴身婢女银心说:“银心,我又在做那个梦了,又是那个看不见面容的男子。”

银心听祝英台说的这些话,忍不住发出了几下银铃般清脆的笑声,然后说道:“银心之见,梦里的男子乃是小姐未来的夫君。”

祝英台听见银心这话,对银心白了一眼,似笑非笑,似气非气地说道:“好你个银心,你这是吃太饱了,小心我家法伺候。”

银心漫不经心地说:“我看小姐,正值年少芳华,少女怀春有什么奇怪的,有什么好遮掩的呢?”

祝英台闻言,用扇子轻轻地敲了一下银心的头,教训的语气说道:“口里思春思春,简直有辱斯文。”

银心又说道:“小姐,银心知道错了,小姐既然对梦境之事疑惑,我们不如去求签吧。”

“求签?”

祝英台一听,觉得也是,于是便带着银心,简简单单地打扮了一下,然后一身青衣绿裙地出了门。

祝公远见到,于是问道:“英台,你们这是去哪?”

祝英台回答道:“我和银心庙里求签,看看,一会就回来,爹爹不用担心。”

祝公远听了,说了一句:“早去早回。”

于是祝英台带着丫鬟银心,欢欢喜喜地出了门,往月老庙去了。

祝公远看了看女儿远去的背影,妻子滕春来到丈夫身边,温柔地说:“不用过份操心,英台都那么大人了。”

祝公远叹了口气,说道:“我有些担心那个道士之言,说英台活不过二十一岁。”

妻子滕春说道:“方士之言,岂可全信,我们英台容貌姣好,又读那么多书,将来一定能找到个好归宿的。”

“但愿这个孩子以后幸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