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月的午后,阳光被窗外的香樟树叶筛过,在客厅的地板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空气里浮动着一种干燥而温暖的草木气息,混杂着泥土被晒过后的独特味道。沈伊沐蹲在卫生间那个有些年头的白色洗衣池前,双手浸在微凉的肥皂水里,正用力揉搓着一件沾了泥点的蓝色衬衫。

这件衬衫是陆生的。今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陆生就套上它,提着镰刀出门了。隔壁那片坡地上的荞麦熟了,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摇曳,像一片紫红色的海。家里没有种地,但邻里之间搭把手是常有的事,陆生闲不住,听说人手不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去帮忙收割。

“我出去一趟,中午不回来吃饭了。衣服你看着洗洗,别堆着。”出门前,陆生匆匆忙忙地交代,声音里还带着清晨的凉意。

沈伊沐当时正窝在床上看书,含糊地应了一声。等她睡到自然醒,走出房间,才看到洗衣篮里堆着的几件换下的衣物。她叹了口气,挽起袖子,将生活里这些琐碎的日常一件件捡拾起来。

肥皂的泡沫在池子里越积越多,散发着一种廉价却踏实的清香。沈伊沐的动作很熟练,先将衣服在清水里浸透,再均匀地抹上肥皂,然后用指尖和掌心在衣领、袖口这些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反复搓揉。她的指甲因为长期接触水和清洁剂,有些微微的发白和变软。她看着自己这双手,又看了看眼前这件被汗水浸透、又被风吹干的衬衫,仿佛能透过这粗糙的布料,看到田埂上那个弓着背,挥舞着镰刀的身影。

陆生总是这样,一辈子都停不下来。年轻时为了这个家,为了她,风里来雨里去。现在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陆生依然闲不住,总觉得自己还能做点什么,还能为这个家再添一把柴火。去帮人家收割荞麦,没有报酬,可能就为了中午一顿管饱的农家饭,和邻里间那份“我帮你,你帮我”的朴素情谊。

沈伊沐将衬衫拧干,水珠“哗啦啦”地流回池子里。她把它挂在阳台的晾衣绳上,用衣夹仔细地夹好。蓝色的衬衫在风中轻轻摆动,像一面小小的旗帜。她伸了个懒腰,感觉腰背有些酸胀。洗衣服是个体力活,尤其当洗衣机成了摆设,一切都回归最原始的手工方式时。

她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将外界的喧嚣和阳光都隔绝在外。房间里立刻安静了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书桌上,摊开着一本厚厚的计算机二级考试教材,书页边角已经被翻得有些卷起。旁边放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公式、代码和概念。

这是她为自己定的目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多一项技能,就多一份底气。她不想永远待在这个小城里,靠着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过活。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证明自己不仅仅是谁的女儿,更是一个独立的、有价值的个体。

沈伊沐在书桌前坐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注意力从刚刚的洗衣劳作和母亲的形象上抽离。她翻开教材,今天要复习的是“数据库基础”这一章。屏幕上,模拟考试软件的界面幽幽地亮着,像一只沉默的眼睛,审视着她。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她小声地念着,试图将这些枯燥的文字刻进脑子里。然而,那些文字像一群调皮的蝌蚪,在她眼前游来游去,就是不肯安分地待在脑海里。她的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飘远。

她想起小时候,也是在这样的午后,陆生会在院子里剥毛豆,准备晚饭。她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一边看着母亲灵巧的手指将一颗颗翠绿的豆粒从豆荚中剥出,一边听母亲讲那些古老的故事。故事里有会唱歌的石头,有善良的狐狸,还有为了爱情变成泡沫的人鱼。那时的阳光,也是这样温暖地洒在她们身上,时间仿佛凝固成了一幅永恒的画。

而现在,陆生在田里收割荞麦,而她,在房间里与SqL语句和关系模型搏斗。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为自己的未来“收割”着什么。只是陆生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能填饱肚子的荞麦;而她的收获,却是虚无缥缈的,写在纸上、存在电脑里的知识。这种对比让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对现实的无力感。

她甩了甩头,将那些纷乱的思绪赶走。不行,必须集中精力。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起了E-R图,实体、属性、联系,一个个抽象的概念被她用线条和方框具象化。她时而皱眉,时而恍然大悟,嘴里还念念有词。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挤进来,落在她的侧脸上,为她专注的神情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她终于将这一章的知识点梳理清楚,并做完配套的练习题时,窗外的光线已经变得柔和,带着一丝傍晚的暖意。她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感觉脖子和肩膀都僵硬了。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一阵带着泥土和植物芬芳的风立刻吹了进来,让她精神一振。她望向远处,那片坡地就在不远处,能看到几个小小的身影还在移动。陆生应该还在那里。她想象着母亲此刻的样子:脸上挂着汗珠,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但眼神一定是专注而有力的。那双为她洗衣做饭、操劳了一辈子的手,此刻正紧紧握着镰刀,一刀一刀地割下成熟的荞麦。

沈伊沐的心中忽然涌起一阵强烈的冲动。她想立刻跑到田埂上去,给母亲递上一杯水,用毛巾帮她擦擦汗。她想告诉母亲,自己在家复习得很认真,一定不会让她失望。她想和母亲并肩站在一起,感受那种脚踏实地的、用汗水换来的满足感。

但她没有动。她知道,陆生希望她能安安心心地待在家里,好好复习,考上那个证书。这是陆生对她最大的期望,也是她为自己选择的战场。她们的战场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为了更好的生活。

她回到书桌前,没有继续看书,而是拿出了手机,给陆生发了一条短信:“妈,天快黑了,早点回来。衣服都洗好了,晾在阳台。晚饭想吃什么?我去做。”

信息发出去后,她握着手机,静静地等待着。几分钟后,手机震动了一下。

“不用管我,你好好看书。我这边快完了,晚上回去吃面就行,简单点。你复习累了就休息会儿,别太熬着。”

看着屏幕上这简短而朴实的话语,沈伊沐的眼眶有些湿润。这就是她的母亲,永远把她放在第一位,永远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最深沉的爱。

她将手机放在一边,重新翻开教材。这一次,她的心异常平静。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数据库概念,此刻仿佛也变得亲切起来。她不再觉得这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像母亲收割荞麦一样,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和毅力的工作。她要做的,就是像母亲那样,弯下腰,一步一个脚印,将自己这片“知识田地”里的杂草除尽,让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

夕阳的余晖将整个房间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书桌前,沈伊沐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她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神情专注而坚定。阳台上的那件蓝色衬衫,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她加油鼓劲。

远处,田埂上的人影终于开始收工,三三两两地往回走。其中那个略显佝偻却步伐稳健的身影,就是陆生。她扛着镰刀,手里可能还提着人家送的一小袋新荞麦,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正朝着家的方向走来。

一个在田间,一个在书房。她们没有说话,却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她们用各自的方式,耕耘着生活,也守护着彼此。这个家,因为这两个女人的存在,而充满了温暖的力量。洗衣服的肥皂香,书本的油墨香,以及从田野里吹来的荞麦香,在这个傍晚,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生活最真实、最动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