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 第740章 你知道什么叫戴着帽子的款项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0章 你知道什么叫戴着帽子的款项不?

拨款通知书是什么?

在当下这个年代,咱们国家所有大规模资金的拨付,走的都是两条铁轨,没有第三条路!

一个是财政口,另一个就是银行口。

银行口的银行信贷这个大家都知道,和现代不同的是,银行信贷只负责企业日常周转,且每一笔都要对准国家计划。

虽然规定了流动资金:由人民银行逐笔核贷;超定额贷款由银行直接放,定额流动资金80 %由财政无偿拨给企业、20 %由财政拨给银行再贷。

这规矩看起来设计得挺周全,对吧?财政兜底保基本,银行管流动防风险。可架不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总有些“能人”,能把经念歪了.

(嘿嘿,看到这儿,你们就该明白,为啥终止东风113项目,会让上面给小呆毛派出唐连长这种‘天杀星’级别的狠人保驾护航了吧!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在计划经济的铁笼子里,砍掉一个重点项目,等于直接掐断了一整条依附其上的资金链、物资链和无数人的‘饭碗’!

这可不是普通的得罪人,这是捅了马蜂窝!

没个能镇场子的煞神跟着,小呆毛怕不是要被那些红了眼的‘既得利益者’生吞活剥了!

不过还好我们的老大人缜密,那个决议只在高层知晓,还没往下宣布。等尘埃落定,出面的就不会是这小子了。)

小呆毛手里攥着的这张“拨款通知书”,那可大不一样!

它的全称金光闪闪——“中央专案拨款通知书”!

这玩意儿,是走第一条“铁轨”的!是财政口直接下来的“天兵天将”!

流程确实繁琐了点。

钱从财政部的金库出来,先得经过计委或建委或经委这些“婆婆”的审批盖章,确认项目合规、预算合理。然后,这笔钱会指定由建设银行负责具体拨付和监管。

最后,才能落到建设单位的账上。一步都不能少,一环都不能错!

但,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条铁律:地方无权截留!

这是中央专案拨款最霸道、也最让人安心的一条!钱是中央的,项目是中央定的,地方各级谁也别想伸手!谁也别想雁过拔毛!

这笔钱,就像带着“钦差”光环,一路绿灯,直达项目账户!想中途“借”点?想“调剂”一下?

门都没有!窗户都焊死了!

所以,这张薄薄的“中央专案拨款通知书”,在项目人眼里,那就是项目推进的通行证!

顺寿老师是真想不到面前这个呆毛小子居然握着这么个东西。更让他心惊的是,握有这个“拨款通知书”的家伙,居然能耐下性子跟自己一起啃黑馍馍!

“你……我……”

顺寿老师语塞了好一会,脑子里一片混乱!

要知道,他们七所(空气动力研究所)现在穷得叮当响!研究所账户上那点可怜的定额流动资金,连维持日常运转都捉襟见肘!

风洞试验用的特种润滑油都快买不起了!更别提更新设备、开展新项目了!他刚才跟江夏诉苦,说所里揭不开锅,完全是实情,没有半点夸张!

他原以为江夏是郭老师派来求助的学生,根本不敢想这年轻人竟是带着“专案拨款”来的。看着江夏手中咬了一半的黑馍馍,再想到那张通知书,顺寿老师顿时坐立难安。

“江同志,不,江领导。这……这太怠慢了!您怎么能吃这个?我这就去食堂想想法子!”

江夏赶紧咽下嘴里的馍馍,一把拉住顺寿老师的胳膊,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顺寿老师!您别忙活了!真的不用!啃馍馍挺好的,我都啃习惯了!这几天在火车上吃得有点好,大鱼大肉的,正好啃啃馍馍清清肠胃!”

他晃了晃手里的黑馍馍,接着又是一大口:“您看,这不挺香的嘛!有嚼劲!顶饱!比啥都强!”

“真的?”

“真的!”

“不行……” 顺寿老师还是不安。

江夏懂,陡然的身份转变,让这些老实的研究员浑身不自在,便松了手:“行,那咱去食堂看看,正好我也想瞧瞧所里的伙食。”

跟着顺寿老师往食堂走,越走越觉得偏。

食堂藏在研究所后院的旧平房里。墙皮掉了大半,露出里面的黄土,窗户玻璃裂了道缝,用报纸糊着。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霉味混着水汽飘过来,屋里就摆着四张掉漆的木桌,桌腿底下垫着碎砖找平。

守灶的老师傅听完顺寿老师的请求,为难地搓着手:

“副所长,不是我不办……实在是没啥东西了。上个月的细粮早就省着用没了,白菜梆子还是昨天从农场拉的,再不然,就把黑馍馍放灶上热透,能软和点。”

“这……这……”顺寿老师把手揣进自己兜里,狠狠的一咬牙:“江领导,我请您去外面吃!”

江夏却毫不在意,他走到窗口的木架子上,随手掰了个干得跟树根一样的萝卜条下来:“萝卜就馍馍,越吃越有!”

一口黑馍馍,一口萝卜条,江夏嘴里嚼着这两种东西,含糊不清道:“顺寿老师,您看,这不挺好嘛!”

顺寿老师认真的看了看江夏的眼睛,发现他眼里没有丝毫嫌弃,只有坦然和一种“本该如此”的平静。

“这……这……”

“甭这了,顺寿老师一个伊尔-28的改进工作,一个东风103的改进工作,这活可不轻!能引荐一下所里的研究员嘛?”

身上压着一堆东西的江夏不想在吃食上纠缠,不光是113项目的审核,老大人下达的“搬家考察”指令也是不能耽误的,可没那么多闲工夫对此纠结。

相比较顺寿老师的招待,呆毛崽可是幻想着能借此老大人家里坐一坐的。

“好!好!” 顺寿老师不再纠结饭食,用力点点头,“江同志说得对!活计要紧!咱们这就去宿舍!那帮小年轻都是好样的,指定都在研究图纸!一刻都闲不住!宿舍还有点东西,对付对付也是一顿。”

顺寿老师的宿舍就在研究所后面的一排平房里,条件依旧很简陋。

推开门,一股卷着纸张和墨水气味的热浪便扑面而来。

狭小的空间里,竟挤着三、四位年轻的研究员,洗得发白的工装袖口磨出毛边,有人肘弯处还缝着块补丁,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多半缠着米黄色胶布,有的粘住断了的镜腿,有的裹着磨花的镜圈。

此刻,几人正围着一张小木桌,几乎头碰着头,激烈地讨论着,桌上摊满了绘图纸、计算尺和写满密密麻麻公式的草稿纸。

他们围着张掉漆的小木桌,几乎肩并肩抵着肩,头凑得极近。

顺寿老师不好意思搓了搓手:“嘿嘿,煤炭有点紧张。大家凑一堆热乎!”

江夏点头,看向屋内的桌子。

桌上的绘图纸铺得满,一个的机翼截面图占了大半,上面用红铅笔标着密密麻麻的应力值,一把铜制计算尺还卡在 “蒙皮厚度 x 气动载荷” 的公式里,旁边的草稿纸堆得像座小丘,最上面那张写着 “低空 500 米突防时尾流系数修正”,字迹被反复涂改,墨团叠着墨团。

“小顾,你这第三段肋条的载荷算反了!” 敦实的小管戳了戳图纸,“按这个数,机翼得往上翘两厘米!”

被唤作 “小顾” 的年轻人正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闻言立刻凑过去,眼镜滑到鼻尖也没顾上推:

“不可能,我用计算尺跑了三遍……”

话没说完,顺寿老师的声音就从门口传了进来。

“都停停!” 顺寿老师招呼道,“来贵客了!这位是江夏同志!郭老师的学生,来所里指导工作!”

几位年轻人闻声抬起头,脸上带着被打断思路的茫然和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又听到是“郭老师的学生”,那份不悦迅速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好奇。

郭老师的名字在七所可是 “硬招牌”,去年他们做某机型的尾喷管热流试验,卡了半个月的温度场数据,还是郭老师来探视给出的演算手稿才解了困。

“郭老师的学生?副所,是上次给咱们讲‘高速边界层理论’的郭老师?”

“对!”

“江同志好!” 为首一位面容清瘦的研究员先起身,礼貌地打招呼。他旁边一位身材敦实的研究员紧跟着放下手中的计算尺,点了点头。

另一位则迅速整理了一下桌上的图纸,对着江夏露了个笑脸。

啧,大神就是大神,名气真是大。就是不知道这位大神啥时候跑到这边来了,不是叫他少坐点飞机嘛……

沾了光的江夏一边操心着郭老师的行踪,一边笑着摆摆手。

“打扰大家了!在讨论什么呢?这么投入?”

话音刚落!

气氛陡然一变!

几个研究员抱着图纸往后缩了一下,那个被称为“小顾”的年轻人一把把顺寿老师拉到身后,举着这小圆规对着江夏比划。

“你问这个干什么?!”

“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你介绍信在哪?保密条例没背过?”

“第三项,第16条内容是什么?”

“嘎?”小呆毛愕然看着对面的小顾研究员。

歼八他爹,你这么暴躁的嘛?

怪不得你能折腾出那个“人操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