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一人持枪,万世名 > 第337章 大变革之年,魏王府的婚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7章 大变革之年,魏王府的婚事

对于景朝京师的百姓而言,国朝短短时间内发生的大事,实在令人目不暇接。

自元朔十六年初,到现在元朔十七年中,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朝廷所发动的大手笔,就超过了过往几十年。

中央朝廷改革,由中书省发起的自上而下的养廉制度、各部官员互相论调体系、重新划定田亩等等就不说了,压抑了几十年的皇党与祖党之争之后,发生改变几乎只要稍有学识的人,都能预料到。

然而,让众多在朝在野有识之士想不到的是,皇帝陛下会表现出一种近乎急迫的态势,用以改变整个国家的弊病,司隶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也采用了相当粗暴的方式推行变革,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腐化之事拆解、审讯从立案到结案,往往甚至两三日就结束。

很难说其中会不会造成冤假。

一时之间,也让感觉自己以往不那么‘干净’的官员不禁人心惶惶。

不止于此,朝廷不仅在内部发起变革,还在外部发起足以牵动全国百姓心脏的外务举措。

景胡大战、联动西域、舰队出海、深入南疆等等外部大事,居然同时发生。

许多上了年纪的官员,一时之间有点不堪‘鞭挞’了。

皇帝陛下,是不是有一点心急了?

朝廷吏治积弊已久、外部扩张萎靡不是一年两年的状况了,的确需要改变,可是如此大规模的动作,会不让陛下的臣民们,难以跟上他的思想、步伐?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先解决内忧,再处理外患,这个道理是儒家王道与圣道贯彻人心的理念。

陛下却偏要颠覆过往文明总结的规律,从中走出一条新路来。

既同时安内,又要对外扩张。

一些一时难以转变思想,又上了年纪的朝臣们,暗暗苦不堪言又不敢明说,生怕因此丢了位置。

几月以来,因为无法适应跟上皇帝陛下‘冲锋号角’的大臣们,上到六部九寺的九卿大臣,下到地方区划刺史、总兵,无一例外被毫不客气的摘掉了乌纱帽,踢出权力中心。

做实事一时之间成了新风尚。

……

平章政事府。

年过七旬的谢老大人,端坐在自家通风舒爽的后堂,手边矮桌上堆放着他半人高的中书省政务文章。

这位老大人年纪已经很大了,比陛下与前丞相秦成林还要大上十来岁,虽说有皇室赏赐的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丹药,大概还能在任上干个二十年,直到九十岁乞骸骨;

但身体机能,总归是无法和那些身强力壮,又有浩然气护体的四五十岁壮年文臣相比。

好在,谢老大人年轻时也是追逐过儒教上三境修为的厉害人物,虽然没能做到真正跨入那等超凡入圣境界,可总归有些不足为外人倒也的独特心得、意境,让体内也拥有无法外放,却可以滋补五脏六腑的浩然文气。

府内仆从前来低声传话,有外客拜访。

老大人这才总算放过自己早已酸涩的老眼,搁下了手中文章,稍舒缓一口气,暂作歇息。

“请进来。”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他的族侄,新晋都察院右都御史,京师朝堂里炙手可热的改革派,圣宠昭昭的新贵,谢韫玉了。

果不其然,不到一会儿,当那阵年轻的脚步声走进后堂,那张在朝堂众多臣子里显得格外年轻儒雅,又不失锐气的脸庞出现于风飘帷幔之前。

谢韫玉长相极合世人眼中的南方士族优秀士子形象,儒雅俊秀、皮肤白皙,书生气而不显得柔弱。

谢老大人露出了一些温和笑容,每每看到这位族侄,他都深有感触,既有不禁回想往昔岁月的慨叹;又有谢氏一族不会青黄不接的心满意足。

“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谢老大人和煦问道。

为避免旁人诟病他们叔侄党同,无论是上朝、下朝,还是汇报政务,两人都有默契的错开。

文官的羽毛,掉一根可就少一根啊。

不遇到真正无法抉择的事情,这位聪明绝顶的晚辈,不会到他这里请教。

谢韫玉行了礼,就在谢老大人对面矮桌蒲垫坐下。

“回叔叔,确有一难事,不得已前来相问。”谢韫玉很直接,他是旁人眼中的学识渊博之辈,但从来不弯弯绕绕,或许正是这个特点,做事之时他的锐气总能占据上风,得以被皇帝陛下青睐。

“与魏王世子有关,且是两件事,怕是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位世子殿下,送了一封喜帖与我,邀我参加他的婚事,如此倒也罢了,我就算不去,送一份礼就是;可随着喜帖一同送来的是一封他的亲笔信,请我上奏陛下,以都察院右都御史身份,前往北境诸州巡察吏治。”

谢韫玉话语苦笑,英俊的状元郎皱起了眉头。

“北境与西北诸州的官吏任用,向来不被京师吏部影响,只在陛下与两位封边塞王的案头;陛下所发动的整肃也波及不到两府,这位世子殿下此举目的,到底是何,我有些琢磨不准。”

谢老大人原本笑呵呵的脸色渐渐也凝了起来。

北境经统府的特殊性,以及宛如小朝廷存在的特点,向来被朝中诸大夫诟病,偏偏历代先君与当今陛下充耳不闻。

但是,参奏是一回事,介入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们可以说,但决不能擅自与北境官员有非必要的接触。

更别说,自行上奏,前往北境经统府巡视吏治,这种几乎光明正大眉来眼去的做法,和在皇帝眼皮底下跳窜有何分别?

当真以为乌纱帽牢不可破不成。

谢老大人陷入沉思,作为中书省‘代丞相’,如今文臣里的领头羊,他的眼光见识,还是比谢韫玉这位刚刚升入中央朝廷的族侄要敏锐不少。

“那位世子殿下,不一定是要拉拢、示好你;或许……他更想以此示好陛下。”谢老大人已经不澄澈的昏黄眼眸里,闪烁若有所思光芒。

“西北战事不利,全国上下奋力,朝廷一心改革,可偏偏北境置身事外,连成契镇南府往日惯有的边境练兵、试战都没有了,两边安宁闲适的令人眼红。”

“北境经统府的存在感看似在降低,然而实际却是与日俱增……妖国或许也在故意凸显北境,想让北境成为陛下与诸公眼中不舒服的异类。”

谢韫玉一点即破,立刻顺着族叔谢老大人的猜测向下延展,深吸一口气,“且更因为,魏王世子将要与皇室公主联姻成婚,他们的形势会烈火烹油一般?”

“让这座本就烧的极旺的灶台,又添一把火!”

谢老大人欣慰颔首,很满意他的反应力。

“烈火烹油,功高盖主;成契在试探当今的圣上,到底有没有太祖皇帝的肚量。”

“这既是阴谋,亦是阳谋;这些变聪明的妖怪,不仅鼓动胡国在西北发动战役,暗地里还悄悄把套子,伸到了北境头上。”

“北境经统府里不缺能人,很快发现此端倪,通过魏王世子之口,请你巡视,一来可以彰显北境诸州就是大景之土,二来打压打压这烧得太旺灶台的火,以安圣心。”

谢韫玉点点头,却又突然在下一刻顿住了,他深吸一口气,脸色古怪。

“还有第二件事……郑公府的老太爷,欲为其孙陈白象,现西北经都府行军司使,求娶我的妹妹,父亲刚刚送信前来,令我询问叔叔您的意见。”

“郑国公府是勋贵阵营的前列,如今文武交融,隔阂渐去;与勋贵联姻,成了不少士族保存富贵的一种做法。”

“陈白象也亲自来了一封信予我,信里莫名其妙请我务必前去观礼魏王世子婚事,并留意宸宁公主是否异样……”

“他有意无意的提到,宸宁殿下修景书的笔,现已经成了士族大家在意的青史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