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一人持枪,万世名 > 第341章 君王相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魏王进京了。

时隔十五年,这位天下第一王再次赴京。

朝堂市井激起一片纷纷攘攘的哗然。

从他出大梁城开始,一路朝着京师而来,热闹就没停过。

京师一些胆子比脑袋大的好事者,胆大包天开盘作了庄,赌会有几位六部九卿出城相迎魏王。

作为天底下除两大国皇帝以外,最声势滔滔的权力者,魏王所带来的议论半点也不比两座皇室少。

时今,国朝‘内忧外患’,这位王爷却选在此时进京,怎会不引人额外猜测。

就算有魏王世子大婚名义作解释,一些好事者仍会暗戳戳腹诽,进京‘求饶’来了。

谁叫魏王世子殿下屡立奇功,连皇室公主都要嫁去过府;说不得这大景天下,真要二分喽。

赵林共天下,太祖说的嘛!

许多百姓受纷扰影响,一时之间京师国门光华门内外客栈都被挤得爆满,一间普通客栈的下等客房都能炒到十两银子。

咬牙花这个钱,一睹天下第一王进京胜景,看看有多浩浩荡荡、旌旗蔽空,又有多少朝中大臣前来迎接,乃至,皇家对这林王府又是何态度,许多人觉得还是值的。

按理来说,一位亲王级别王爷进京,最次最次也要一位尚书级大九卿出城迎接,这是写在礼典里的白纸黑字规矩;如果这位亲王不只是有名义,还深掌大权,那么多位大九卿迎接也是理所当然。

前些年,延平郡王进京,便是足有礼部、兵部两部尚书大人亲往,多位侍郎随行,延平郡王虽只是郡王爵,却享亲王待遇,他都有两位尚书出城;身为北境擎天白玉柱、大景架海紫金梁,真正撑起半边天的魏王爷,又该是何等风光?

不少人也想借此窥探后者在皇帝心中的真正地位,当然了,就算是六部的堂尊大人集体出动,也不一定就说明魏王地位稳固,但是如果少了嘛,比如只有礼部或兵部一位的话,可就有得说道了。

一向以‘求死’为己任的各科道言官御史,可就要摩拳擦掌了。

……

可惜,有些人的猜想注定要落空了。

魏王大驾不走光华门入,而是走了聚华门。

甚至于,魏王本人都不在大驾上,早已离了车队,步行前往聚华门外三十里迎风亭。

光华门的确是国门正门没错,塞王进京、封疆大吏述职,乃至外邦使臣朝圣,都是走这座门。

但是,聚华门的作用却也丝毫不比光华门低,反而某些意义更显重大,聚华门乃是国家军事防御核心门户,受重兵把守,不开放作礼仪之门。

好事者没想过大驾会从这道门入,也压根接近不了这道门。

而所谓的会有几位六部重臣迎接这一赌注,如果被传出去的话,恐怕会让下注者通通满盘皆输。

因为一位六部尚书也没来。

出城的是身着便装的元朔帝与太子赵雨岸,还有世子林渊。

有这三人,还用什么大九卿、小九卿?

皇帝、太子出城三十里,若是让朝臣知道非闹翻天不可。

可惜,不会有人看到了。

那一道同样着了朴素便装的身影远远走来,林渊挺身而立,心里的父子默契在这一刻,忍不住会心一笑。

将近十二年,十二年没有见过父王了,但他们仍能想到一块儿。

元朔帝也看到了那抹由远及近的身影,后者身姿如青松,不失武夫锐气,却又包裹在文人的儒雅下,并不像那些得了势的武夫一样,光是走路姿势都让人觉得得意,林砚一步一步间轻缓而厚重,姿态令人忍不住赞叹。

走近了,那一身素白广袖衫,外罩披肩,暗绣云纹衣襟,腰间螭龙青佩,也真正进入眼帘,就更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儒将具现。

累世王侯,儒门砥柱。

至柔至刚,圣贤面貌。

以文载道,以力杀伐。

这般气质,让元朔帝赵思箴都忍不住喟叹。

他老了,这位老友仍旧如当年那般。

稍即,他眼角余光微微一瞥,先瞥到赵雨岸,继而又看向林渊,心绪莫名。

大景太祖和皇祖两人,就如同当年盛世耀眼的皇室双日,一个达到世俗权力巅峰,一个抵达实力修为顶峰,至今为人称道。

然而这两人如此优秀,却好似将后世皇子皇孙的天赋、运道都吸了干,以致后世子孙居然没有再出一个像样的顶尖强者,全靠太祖余荫与皇祖余威震着这偌大天下。

元朔帝赵思箴第一次对林氏心生出了一股止不住的羡慕心理。

对太祖皇帝与皇祖生出毫无道理的怨言。

没有亲眼见到这对父子同框,便永远不知道对比的冲击力会有多剧烈。

林砚正当壮年,修为有序攀顶;林渊更是了不得了,不到三十岁的七境巅峰修士。

他怎么就没有个这样的儿子?

京师城里的议论和猜忌,并非妖穴来风,毕竟事实就这样摆在眼前。

连皇帝此时自己也会多想,何况旁人呢。

赵雨岸早就站了起身,满脸憧憬羡慕望向走到了近前的魏王王叔。

简直是他此生典范!

大哥赵雨镰心中崇拜的楷模是魏武宁王,他奉为圭臬的人却是这位当代魏王。

赵雨岸并不觉得临危受命镇守边塞十五年安宁的功绩,会比当年开国拓边的魏武宁小多少。

相反,作为典型文人儒将的当代魏王,比当年有不可忽视缺点的魏武宁,可要完美得多了。

当代魏王不爱美人,不贪图奢靡,对大景人族之心天日可鉴。

连他的儿子林渊,都成了自己的好妹夫。

或许是还没真正坐上那个位置,赵雨岸此时此刻想法纯粹至极。

他最大的想法,只是想得到父皇的认可,想成为如同魏王那样的必定青史留名的儒教贤人。

……

魏王林砚走入了迎风亭,首先朝正居中的皇帝陛下,撩开了袍摆要行叩拜礼朝参。

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赵思箴一步上前将他扶住,脸上已浮出淡淡的欣慰。

“十五年不见,为兄已垂垂老矣,吾弟风采依旧。”

魏王被把住胳膊托起来,闻言却道:“兄长为国劳心劳力,整顿天下疲敝,我却在北境安享悠闲,怎能不显得年轻?”

“不能为陛下分担一二,心中愧疚万分……”

赵思箴笑着打断,“罢了罢了,每次夸奖你都挡回来,自小便如此,现在儿子都要成婚了还是这样。”

“不必自谦,我的肚量还不至于那般狭窄,连秦成林都能容忍,又怎么会容不下贤弟你?”

“我偏要让世人看看,功高不震主;偏要跳出史书诅咒,让后代子孙看看,朕不比太祖差。”

皇帝直言不讳,笑的很爽朗,公然拿自己与太祖皇帝作对比,按照世人观念是有些不孝和僭越了的,但他还是说了。

好像偏想证明,他坦坦荡荡不怕史笔如刀。

林砚脸上十分给面子的浮出佩服神色,“陛下志存高远。”

“我没有见过宸宁殿下,仿佛也能看到她光彩耀眼,林渊有大福气。”

说着,目光朝旁边移去,父子目光相接,林渊露出腼腆笑容,附和这句话。

赵思箴哈哈大笑,“那自然是,朕的女儿朕自己知晓,无论是温婉秀气,还是知书达礼,都是一等一的。”

两人在迎风亭坐下,亲密无间。

太子赵雨岸和世子林渊陪站在了一旁。

前者向后者挤眉弄眼,也是满脸的骄傲。

这场不被朝臣知晓,却注定被历史记载的君王相见,就这样十分妥当自然的落下了帷幕。

四人没有乘车,而是步行走回了京师城。

魏王林砚进了京,便代表林渊的大婚正式发动发条。

两日后,王府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