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文坛领袖,高考作文我写滕王阁序 > 第406章 来到漂亮国,收购悍马汽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6章 来到漂亮国,收购悍马汽车!

苏青云闭着眼睛,像是在打盹,手指却在腿上有节奏地敲打着,像是心里在计算着什么。

第一晚安排在距离工厂不远的一家老牌五星酒店,米勒一行人陪着吃了顿晚餐——漂亮国式的牛排大餐,配了几瓶红酒。

刚上前菜的时候,米勒就端起酒杯:

“青云先生,我真心希望这次谈判能顺利完成。悍马……太需要你们这样的资本和技术注入了。”

苏青云举杯与他轻轻碰了一下,声音平和:

“米勒先生,悍马确实值得救,但不是用情怀救,得用钱和人去救。你们要清楚,这笔钱砸下去,我要看到的是可持续的回报,不是烧了钱只剩一堆情怀和废铁。”

米勒愣了一下,旋即苦笑着点头:

“当然,我们明白,悍马不能再走回头路了。”

晚餐一直持续到将近午夜,等把最后一口牛排咽下去的时候,周少雄看着旁边那几位悍马老高管举着红酒杯,一个个带着疲惫却又隐隐透着期盼的眼神,他心里也开始有些松动。

“苏总,这厂子,咱们真要全吃下来?”

“都吃。”

苏青云擦了擦嘴,平静地把餐巾放下:

“整条生产线、技术工人、研发资料、后勤维护,一样不能少,只有都带回去,才能省掉至少三年摸索时间。”

周少雄低声嘟囔:“这可是三十亿美金啊……”

苏青云瞥了他一眼,笑了:

“区区三十亿美金,要换回一条能跑三十年的重型越野车生产线,值不值?”

周少雄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第二天清晨,车队准时驶进悍马的核心工厂区。

这座工厂曾经是密歇根最辉煌的标志之一,车间楼顶挂着硕大的悍马标志,铁皮已经斑驳,墙面剥落得像老旧的战士盔甲。

他们穿过长长的车间走廊,脚下踩过一排排生锈的传送带,一群悍马的老工人隔着透明的生产玻璃隔间看着他们,没人说话,但眼神里有说不出的复杂:期待、焦虑、更多的是一种隐忍的落寞。

苏青云走得不急,他每经过一处设备就会放慢脚步,伸手轻轻摸一下,那些油渍、灰尘、螺丝钉的光泽,他都看得分外仔细。

身后跟着的周少雄和米勒不敢催他,偌大的厂房里只剩下他们鞋跟敲击水泥地的声响。

转到最后一条焊装线时,米勒终于忍不住开口:

“青云先生,这条线是悍马最后一条重型越野车的生产线,当年制造了三十多万辆军用悍马,也是咱们这儿的骄傲……”

苏青云弯腰,伸手摸了摸传送带边缘还留着的一块焊接残渣,手指蹭了一层细细的黑灰,他抬起头,目光平静:

“在华国,这样的线如果拆了运回去,两个月之内我就能让它重新运转,甚至还能升级部分自动化。”

米勒有些吃惊:

“两个月?你确定?这条线要运出港口、过海关、拆卸重新组装,至少要一年吧?”

周少雄在旁边笑了:“那是你们漂亮国的速度,在我们山城,你试试能不能拖过一个月?”

苏青云拍了拍手上的灰,望着车间尽头那块挂着“悍马精神永不熄灭”的标语,语气沉稳:

“我买下的不只是铁和螺丝,我要的是把这群人也带回去——只要他们愿意跟我回山城,我给他们工资、福利、家属安置,比在这儿强十倍。”

米勒一时无言,片刻后,他才点了点头:

“你能保证?”

苏青云抬起头,盯着他:“米勒先生,你应该明白,只有把人带回去,悍马的灵魂才在。如果只是买空壳,我要它干什么?”

米勒看着这个东方男人,眼神里第一次露出点佩服与无奈交织的神色。

……

……

在悍马的会议室里,巨大的实木长桌横贯整个空间,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咖啡壶,几摞文件整齐码放,偶尔有风从落地窗缝隙灌进来,吹得桌角的纸张微微扬起。

苏青云坐在主位,周少雄在他右手边,左手边坐着翻译和法律顾问。

对面是米勒和几位悍马董事会成员,神情都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谈判一开始,米勒还保持着客套:

“青云先生,悍马这条生产线和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效应……三十亿美元只是一个开端,我们希望贵方可以理解!”

苏青云没让他说完,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米勒先生,我来之前把账算得清清楚楚。悍马这几年在漂亮国年年亏损,光是维护工厂和支付滞销库存的仓储费,每年烧掉多少现金流你们自己最清楚。如果继续托着,拖到明年你们连拆线的钱都掏不起。”

米勒嘴角抽了抽,旁边一位白人高管想插话,被他抬手制止。

“我们开出的三十亿美金,是我能给出的极限价格。”

苏青云微微往后靠,嗓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着:

“换取的是完整的生产线、全部专利、配套设备、库存剩余配件以及你们现有的核心工人资源。如果有人不愿意跟我走,我绝不强求,但如果你们想保留任何一部分,那对不起,这三十亿,我今天就转身带回山城,一分都不会留。”

会议室一时间陷入短暂的沉默。

周少雄也跟着补刀:“各位,如果换做我们国内,像悍马这种体量的企业早就破产清算了,还能留着卖?苏总来很有诚意,这是你们的救命钱,你们自己想清楚。”

对面几个悍马高管互相交换了个眼神,终于有个年纪稍轻的董事会成员犹豫着问:

“如果我们同意……那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和工人去了华国,他们能得到什么?”

苏青云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

“工资比你们现在翻三倍,签三年合同,表现好的人,我给他们提供家属签证,房子、孩子上学一并解决。如果有人愿意长期留下,我给他们华国的工作签证和绿卡通道。不比你们在这儿没活干强吧?”

“而且,华国的生活成本远远低于漂亮国!三倍工资,几乎在华国一年就可以买一套房了!”

那人呼吸一滞,沉默地靠回椅背。

米勒沉声开口:“青云先生,你能保证带走的人都能安置好?你知道在这儿很多人是有家室的,有的孩子还在读高中,老人也在这里……”

苏青云挑眉看着他:

“米勒先生,这就是我要带他们一起走的原因。在山城,他们有新的厂房,有新的公寓,有新的收入,有完善的医疗保障。孩子可以在国际学校读书,有专业老师辅导外语。老人想来,随时可以办理陪同签证。你觉得在漂亮国,他们还能指望你们给这些人什么?”

这一句,几乎把悍马董事会多年压在心头的难题,赤裸裸地剖了出来。

窗外有车声经过,会议室里依旧静得针落可闻。

半晌,米勒忽然笑了,笑得带着几分自嘲,也带着彻底的释然:

“青云先生,你们华国人,真会做生意。”

“做生意是为了共赢,不是空喊口号。”

苏青云声音平稳:

“我带走这条线,也给你们留下一条活路。悍马的车标还可以在漂亮国卖配件、卖文化授权,你们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在我们那儿设立海外合作办事处。想赚钱,机会有的是——但生产要交给我,品牌要焕新,也得在山城。”

米勒靠着椅背,望着那份写着“30 billion USd”的协议,长长叹了口气,随后伸手拿起了签字笔。

签约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协议细节早在一轮轮律师函往来中磨得清清楚楚。

当苏青云最后一个签完字,把那支金色签字笔随手放在桌上时,窗外的天已是一片明亮,初夏的密歇根空气透着股凉意。

米勒站起来,握住苏青云的手,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青云先生,希望悍马在你们手里……能重生。”

苏青云回握住他的手,目光坚定:

“会的。不仅会重生,还会成为你们想象不到的样子。”

“不过,我们不会使用悍马这个名字,而是青云越野汽车!”

周少雄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心里忽然生出一种说不出的畅快:三十亿美金,换来的不只是条生产线,而是一块真正能撬动整个重型越野车市场的基石。

接下来的几天,苏青云和周少雄没急着离开漂亮国,而是走访了悍马几座工厂,跟工人们一批一批见面沟通。

有些老工人面色冷淡,更多的却是偷偷聚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甚至私下跑来问翻译:

“我们真的能带着家属去山城吗?那边治安怎么样?小孩能上学吗?医疗贵不贵?”

苏青云从不回避这些问题。

他站在车间里,当着三四百号工人的面,把所有细节说得明明白白:

“愿意去的人,拿着合同签字,我给你们三年无条件续签保障,表现好的人,我再帮你们申请家属绿卡。想走的人随时可以走,但只要你们愿意留下,我就保证你们一家在山城过得比在这儿安稳。”

那天厂房外面下着细雨,屋顶滴滴答答往下漏水,许多人都在底下撑着伞看着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老板,一瞬间,很多人眼神都变了。

在他们印象里,东方人是神秘的,是礼貌克制的,但绝没有哪一个人,像苏青云这样,站在一堆废弃的车架和老旧的焊接机床前,说话却带着无可辩驳的底气。

签约结束后的第七天,悍马的拆解工程正式开始。

那是个巨大的工程:全厂区的焊接线、冲压线、总装线、喷涂车间,连带着庞大的物流轨道、自动化机器人臂,一件件拆下,装进编号清晰的集装箱,整整一百多艘远洋货轮排在底特律港口,像一条条钢铁巨龙,准备跨越大洋,把这些沉睡的工业巨兽送到半个地球之外的山城。

苏青云站在港口的调度塔顶,眯着眼看着码头上一箱箱打包好的设备被吊进船舱,身后是呼啸而过的湖面寒风。

“苏总,这场面……”

周少雄站在他身边,忍不住低声感叹:

“这才是真正的工业迁徙啊。”

苏青云没说话,只是看着那艘印着悍马标志的集装箱船缓缓离港,嘴角浮出一丝看不出是笑还是冷的弧度。

在他脑子里,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战役的开始。

悍马的集装箱船队在大洋彼岸缓缓靠泊山城港口的那天,正值初秋,江水滚滚,山城港口码头灯火通明,连夜卸货的巨型吊机发出“咚咚咚”的沉闷声响,像擂动在这座城市胸口的战鼓。

苏青云站在码头指挥中心,看着那一排排标着“悍马专用设备”的货柜被稳稳放下,旁边,周少雄、郑启和一众物流公司负责人轮番上前请示,他只是抬手按了按,说:

“先别着急拆箱,清点完整再运,按预案,一件不落。”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机场,搭乘专机的悍马员工团队也陆续抵达。

那是个很壮观的场面。二百多号老外,男人、女人,有的拖着孩子,有的搂着爱人的肩膀,一走出舱门,就看见机场出口挂着的欢迎横幅:

“欢迎悍马团队加入山城汽车产业!”

这一幕把很多人看呆了。

“我以为我们会直接去宿舍,没想到还有欢迎仪式……”一个金发的中年技师忍不住跟身边的人低声感叹,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疲惫和惊讶。

机场外面,专门的迎接车队排成长龙,每个人手里都发了写着自己名字的入驻卡、手机卡和住宿安排表,连孩子的国际学校对接表都一并附好。

“这是你们接下来一个月的临时宿舍,过渡期结束后会搬进正式公寓。后勤服务人员会帮你们搬运行李,明天有体检和证件办理,别担心,一切都有专人跟进。”

苏青云用流利的普通话吩咐完,又换成带口音的外语重复了一遍,眼神扫过那些疲惫又带着疑虑的目光,稳稳压住了初到异乡人的不安。

接下来的几天,新厂房更是热火朝天。

占地三百多亩的山城国际汽车工业园里,数十辆重型吊车往来穿梭,悍马的焊装线、冲压机床、总装机器人像拼巨型积木一样一件件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