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平安夜的钟声 > 第536章 夜半“补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周后,徐天正式将办公地点迁至光雨金融所在的楼层。与楼上总裁办公室的奢华风格截然不同,他选择了一间简洁而开阔的房间,透过玻璃隔墙能够直接观察到交易大厅的动静。

中国金融市场正值剧变时期。《证券法》实施刚满一年,创业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公募基金行业初步形成规模。这一切既带来了机遇,也潜藏着无数风险。

徐天开始了他的金融知识强化计划。每天清晨,大多数员工尚未到岗,他便已经埋头在《金融时报》和《中国证券报》中,追踪最新的市场动向。白天处理公务之余,他抓紧一切时间与业务骨干交流,从最基础的信贷审批流程,到复杂的资产组合管理,他都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徐总,这是本月的不良贷款清单。”风控主管刘明谨慎地将文件放在徐天桌上。

徐天抬头看向这位戴眼镜的年轻人,忽然叫住他:“刘主管,请留步。我想请教一下,我们目前是如何评估抵押物价值的?”

刘明推了推眼镜,详细解释了房地产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徐天认真聆听,不时追问:“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我们是否应该引入更保守的估值折扣?”“不同地区的房产,是否应该设置差异化的风险权重?”

这些问题让刘明颇感惊讶。几天前,徐天还对这类概念一无所知,如今却能提出切中要害的专业问题。他不知道的是,徐天几乎每晚都学习到凌晨,已经啃完了十多本金融专着。

下午,徐天召集了投资部门的团队会议。当时的A股市场正经历网络股泡沫的起伏,许多股票价格剧烈波动。

一位年轻分析师充满激情地陈述:“我们应该增加对科技股的投资配置。NASdAq虽然近期调整,但互联网代表未来的趋势!”

另一位经验丰富的经理则摇头反对:“泡沫已经非常明显,我们应该转向传统行业的价值股。”

双方争执不下,最终都将目光投向徐天。

徐天沉默片刻,随后开口:“各位的分析都有道理,数据也很充分。但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投资决策似乎缺乏统一的风险评估框架。”他随手拿起一份报告,“例如这支股票,推荐买入的理由是‘概念独特’‘前景广阔’,但缺少具体的估值分析和风险提示。”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徐天继续说道:“最近我阅读了一些关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资料。我们在做资产配置时,是不是应该建立更科学的模型?不仅要考虑预期收益,更要重视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这些概念在当时中国的证券市场还相当新颖,不少与会者面露困惑。

徐天并未指责,而是耐心解释了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和夏普比率:“我们不能只关注能赚多少钱,还得思考为获得这些收益承担了多少风险。风险本身不是坏事,但我们必须确保承担风险能够获得足够的补偿。”

会议结束后,徐天感到些许疲惫,但也有一丝满足。他开始真正理解金融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资金游戏,而是对风险的有效定价和管理。

随后的日子里,徐天逐步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引入更科学的信贷评分模型,建立投资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甚至开始筹划开发一套符合光雨金融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系统。

与此同时,徐天没有忘记对软件公司的关注。他以“需要了解技术支持可能性”为由,多次造访软件公司所在的楼层。表面上,他与技术人员讨论金融系统的开发需求;暗地里,他也在留意小雨的踪迹。

然而几次拜访都未能遇见她,只从员工口中得知她经常外出洽谈业务。徐天说不清自己是失望还是松了口气。

周五下午,徐天在电梯里偶然遇到了老马——这位暂时负责金融公司的元老。老马五十多岁,是光头的远房亲戚,作风老派但经验丰富。

“徐总,听说您最近在研究金融风险管理?”老马笑着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轻蔑,“理论固然重要,但咱们这行最终靠的是经验和人脉。我干了二十年,从来没依赖过那些模型。”

徐天平静地回答:“经验和人脉确实重要,但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市场不比以往,更加复杂,风险也更加隐蔽。”

老马不以为然:“再复杂的市场也是人做出来的生意。你看去年那批钢材贸易贷款,按照风控模型根本通不过,但我凭经验批了,结果不仅按时收回本息,还赚了一大笔!”

“那如果失败了呢?”徐天反问,“一次失败可能吞噬十次成功带来的收益。风险管理不是阻止我们冒险,而是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冒险决策。”

老马摇摇头,不再争论,但眼中的不认同显而易见。

电梯到达楼层,老马临走前说道:“徐总,您是有学问的人,但我多说一句:金融这行水很深,不是读几本书就能搞明白的。”

徐天没有反驳,但心中更加坚定了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的决心。他知道老马代表了一代传统金融从业者的观念,这种观念在特定时期有效,但随着市场发展和复杂化,必须转向更加专业化的方法。

当晚,徐天在研究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案例时深受震动。这家由诺贝尔奖得主和华尔街精英组成的公司,因为低估极端风险而濒临破产。最聪明的头脑也会失败,这说明风险管理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改进的过程。

深夜十一点,徐天终于离开办公室。在电梯里,他意外地遇到了刚刚加班结束的小雨。

四目相对的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一年不见,她清瘦了些,长发变成了利落的短发,职业装显得她成熟干练。唯一不变的是那双明亮清澈的眼睛,此刻却盛满了复杂的情绪:惊讶、慌乱,还有一丝徐天读不懂的深沉。

“好久不见。”最终是徐天先开口,声音平静得让自己都有些意外。

小雨微微点头:“听说你回来了。”语气礼貌而疏离。

电梯缓缓下行,狭小空间里的沉默几乎令人窒息。

“软件公司做得不错。”徐天寻找着话题。

“刚起步,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小雨的回答客气而官方。

徐天想问她这一年过得怎么样,想解释当年的误会,想表达自己对她康复的欣慰,但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说出口的却是:“听说你负责技术,金融公司最近需要开发一套风险管理系统,也许我们可以合作。”

小雨抬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好的,我会安排人员对接。”

电梯到达一楼,门开了。小雨轻声说了句“再见”,便快步离去,没有回头。

徐天站在原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这次偶然相遇比他预想的更加平静,却也更加令人怅然若失。

回住所的路上,徐天回顾着这段时间的所学所悟。从对金融一无所知到初步建立认知框架,他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革命。金融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关乎资金配置效率、风险定价和经济增长的现实力量。

当下的中国,正在加速融入全球金融体系。wto谈判进入最后阶段,金融业开放已成定局。徐天意识到,光雨金融若要在未来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从现在开始打好基础,建立专业化的团队和科学的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他与小雨的重逢虽然短暂,却让他意识到过去的情感并未完全消散。这对未来的工作关系意味着什么,徐天还不确定,但他明白,个人情感不能影响专业判断。

站在十字路口,徐天望着h市的夜景。这座城市正在快速变化,如同中国金融业一样,在传统与现代、计划与市场、封闭与开放之间寻找着自己的道路。

而他自己,也正走在一条从金融门外汉到专业投资者的蜕变之路上。前路漫长,但他已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