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父期盼的雨终于在三天后下了。
这一场雨来的异常凶猛,从半夜就开始下了,噼里啪啦打在屋顶的青瓦上,伴随着呼啸的风声,直接就把金穗给吵醒了。
她睁开眼,眼前黑得完全没有画面,看样子天还没亮。
她用手摸了摸身旁,摸到热乎乎的一团肉。向恒山还没醒,睡前金穗要求他去上厕所,今天终于没有要半夜起来尿尿了。
被雨点吵醒的金穗一时间没了睡意,她开始盘算着之后的事。
下完雨肯定是要和向父一起犁地的,然后插秧,搞完这些大概花生也可以丰收了,挖花生、拔花生也需要忙活一段时间,紧接着就是九月了。
九月双抢的活也告一段落,家里的三个小孩也要开学了,她应该也就能去镇上找活干了。
金穗心中不断想着这些事,又慢慢睡过去,等到天光大亮生物钟也醒了。
屋外还在淅淅沥沥下着小雨,金穗换好衣服走出卧室,向父和向母都还没起床。
下过雨后气温都降了下来,体感温度变得舒适不少,金穗站在屋檐下刷牙,看着院子对面邻居家楼顶的青瓦被洗刷得锃亮,菜园里的青菜也翠绿不少。
雨水滋润大地,连空气都没了几日前的干燥火热。
金穗洗漱完之后,向父也从卧室里出来了,他看见金穗,对她说:“你姆妈今天又不舒服了。”
金穗走进卧室一看,向母醒是醒了,但是半磕着眼,呼吸也十分沉重,瞧着生病无力的样子。
“妈,你哪里不舒服么?”
向母睁开眼看了一眼金穗,随后道:“头痛,没力。”
从六年前向母生下向恒山之后身体就不是很好,也许是月子期下地干了农活,之后就一直容易头痛、腰痛。
四年前向母被服装厂辞退之后,那段时间是向母身体最差的时候,有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都下不了床。
这几年稍微稳定了一些,但身体依旧没有好到哪里去,尤其雨季更容易诱发身体的沉疴。
前段时日向母好歹还能下地走走路做做绣活,现在一到下雨天就又病发了。
以前也不是没有瞧过大夫,还开了不少中药喝,但大夫都说是体虚体弱,要休息静养。
说白了,就是气血不足,脾虚肾亏,容易出现神疲、四肢无力、腰膝酸软、手脚怕冷,有时还会头晕耳鸣这些症状。
这些病不是吃了药就能一时半会治好的,需要不断花钱,靠喝药、食补来维持。
看向家平时吃的东西也知道,向母的身体天天吃蔬菜霉豆腐是补不了气血的。
据金穗所知,向母早早就绝经了,这几年老的很快,明明才四十岁出头的女人,看起来却有五十多岁。
“要不要带你去镇上看看大夫去?”金穗问。
向母摇头。
看大夫要花钱,家里哪有多余的闲钱去看大夫。
金穗没办法,给向母倒了点开水喝,随后去厨房做饭了。
今日下雨怕是晒不了谷了,金穗做好早饭后,让金薇一会吃完早餐记得把锅洗了厨房收拾一下。
随后她端了一小碗面条去向母的房间,喂向母吃早饭。
吃完早饭后,金穗给向母按摩了一下头上的经络穴位,现在也只能用这个方法缓解一下向母的不舒服。
没多久吃完饭洗完碗的金葵走了进来,看见二姐正在帮姆妈按摩头部,乖乖的又走了出去,让屋子里玩的向恒山小声一点。
不一会金薇也走了进来,看到这一幕就知道姆妈又不舒服了。
一直等到向母睡下后,金穗便走出了房间。
屋外不知什么时候停雨了,金薇和金葵正在水井边洗全家的衣服,洗好一件向恒山就把它晾在晾衣绳上。
他的身高还没有晾衣绳高,每晾一件衣服就跳的起来,脚下溅起的水又打湿了他的裤脚。
金穗戴上斗笠和油纸雨衣,准备去田里看一下。
向父果然在田里。
下了一夜的雨,田里积起了浅浅一层积水,远远看去反光的像一面镜子。
牛的身后已经架起了犁,向父牵着绳子,卷起了裤脚,光腿踩在湿土里,正在耕地翻土。
...
等地翻好后,向家三姐妹很快迎来了双抢最累人的第二个阶段,插秧。
插秧之前还得先把育苗盘上的秧苗拔下来,分成一摞一摞,然后分区抛在田里,插秧的时候就不用来回地走取苗了。
插秧的时候和割谷一样累人,每日天不亮就得起来,还得双脚踩进田泥里,弯着腰将一簇簇秧苗插进泥土里。
不仅要时刻注意秧苗之间的距离不能越插越短,还得预防田里的蚂蟥叮咬自己。
插秧的这几天金薇每天都是怨声载道,就是金葵也每天有气无力的。
向恒山插的秧苗都不合格,向父便让他和自己去犁另一块地。
一家人早起贪黑,直到四天后才将所有的秧苗种好。
但这也并不意味农活就结束了。
上一季收割的稻谷还需要每天暴晒。田里不下雨时还得人工灌溉农田,半个月后还得打农药。
等到八月底,花生又到了成熟的季节。
可以说一整个八月都没几天是停下来休息过的。
“双抢”的时候白天村子里几乎都是看不到人的,全都在农田里辛勤劳作,每个人都晒得黑乎乎的,但就算如此,也没有人干偷懒,毕竟这可是关乎下半年的收入。
等谷子晒好后村民们会带着稻谷去镇子里的脱谷厂脱谷,然后拉去镇子上由国家设立的定点收购大米的地方。
这是国家强制性的“定购任务”,每个村、每个农户都有规定的定购数量。
国家定制的定购价格通常低于市场价格,但至少也保证了一部分人的收入。
在完成了订购任务后,如果农民还有余粮,粮食部门就会以“议购”的形式继续收购,这部分的价格通常高于定购价,但依旧低于市场价。
94年恰好是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时间,从最初的每50公斤21元提高到了4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