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疆的局势依旧紧张,狄人虽然暂时没有大规模进攻,但小股精锐的渗透和骚扰有增无减,似乎是在试探边境防线的虚实,也像是在为什么更大的动作做准备。

叶明心中那根关于北狄的弦,始终紧绷着。

他提醒大哥,崔家走私链条虽断,但需警惕狄人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资源,或可能因物资短缺而铤而走险,发动更大规模的袭击。

就在京城似乎逐渐从崔家案的震动中恢复平静时,一封来自东南水师的密信,再次送到了叶明案头。

信是水师提督亲笔所写,内容让叶明刚刚稍缓的心情再次揪紧:据巡逻战船报告,曾在吕宋附近活动的那几艘形制奇特的西洋商船,近日突然消失了。

几乎与此同时,有渔民在更南方的海域,隐约看到过类似形制的船只,似乎…正在向着西北方向,也就是大概琉球、甚至可能更靠近本朝沿海的方向移动!

这些行踪诡异的西洋船,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再次出现,它们想干什么?与崔家案的余波有关?还是另有所图?

叶明走到巨大的海图前,目光投向那片广袤而未知的海洋。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这片蔚蓝之下,似乎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威胁。

不过,父亲叶凌云“文火慢炖”的提醒,如同给灼热的胜利浇下了一瓢冷静的泉水。

叶明深知,在扳倒崔家二房这个庞然大物后,叶家已从暗处的挑战者,变成了明处的众矢之的。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更加谨慎。

他收敛起锋芒,将大部分精力重新投入兵部的日常管理和技术革新中。

“工分制”经过不断完善,越发成熟公正,兵部衙门的运转效率远超其他各部,成了京城官场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引得不少实干官员私下羡慕甚至效仿。

活字印刷的应用范围从内部公文逐渐扩展到军械制造图谱、操典条例乃至边防地图的复制,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

叶明甚至开始构思,能否将兵部积累的一些有效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整理成册,择其善者,逐步推广至其他部门?当然,这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急不得。

驿传系统的加密和分级制度在北疆和东南试点效果显着,叶明正着手总结经验,准备逐步向全国其他重要军事要塞推广。

信鸽的驯养也在冯师傅的主持下稳步推进,虽然成功率依旧不高,但已初步建立了与北疆、江南等地的几条不稳定但确实存在的快速通讯渠道。

这些扎实的、看得见的政绩,逐渐为叶明赢得了朝堂中更多务实派官员的认可和尊重,也无形中巩固了叶家的地位。

李云轩对此乐见其成,多次在非正式场合肯定叶明的工作,但并未再给予过于显赫的升迁或赏赐,这也是一种保护。

朝堂之上,针对崔家案余波的清算仍在继续,但范围被严格控制在了二房核心及其直接党羽,并未过度扩大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其他惶惶不安的世家,给了他们一丝喘息之机,也避免了逼得他们狗急跳墙,联合反扑。叶明深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国公府内,生活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叶瑾在“指南针”大获成功的激励下,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叶明为她搜罗来的各种地理志、海图、星象书、甚至一些残缺的西洋译着,她都读得津津有味。虽然很多内容深奥难懂,但她总会拉着宋应文或者叶明问个不停。

她的织机也没闲着,在熟练运用飞梭织出平整结实的布匹后,她又开始琢磨如何能更简单地换线织出彩色条纹。

她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多梭箱雏形,虽然换梭还需手动,但比之前效率高了不少。

李婉清看着女儿这般模样,又是好笑又是骄傲,只得由着她去。

叶风在户部的差事也越发得心应手,他对数字天生敏感,在叶明“数据说话”的影响下,也开始尝试用更清晰的表格和账目来处理繁杂的户籍赋税资料,据说颇得上司赏识。

然而,平静的海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来自北疆大哥叶秋的信件,频率增高,语气也一次比一次凝重。狄人的骚扰力度持续加大,而且战术越发狡猾,多点开花,声东击西,极大牵制了边防军的精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叶秋麾下的夜不收小队,数次与狄人精锐哨探发生遭遇战,对方装备之精良、战斗意志之顽强,远超以往,甚至出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奇特弯刀和护甲样式。

大哥在信中忧心忡忡地写道:“狄人所获之助,恐非仅止于崔家一处。其背后,或有更大图谋。”

这印证了叶明的担忧。斩断崔家这条线,或许只是让敌人变得更加谨慎和隐蔽,并未能彻底消除威胁。

与此同时,东南水师关于那几艘神秘西洋商船的追踪,也有了新的进展。

经过多方打探和渔民目击描述拼凑,基本可以确定,那几艘船在消失一段时间后,出现在了琉球群岛附近海域,并与岛上某些势力有所接触。

其后,它们并未继续北上靠近本朝沿海,而是再次转向西南,似乎…是朝着吕宋乃至更遥远的满剌加方向去了。

其行踪飘忽,目的不明,让水师提督也感到困惑和不安。

他在信中写道:“…此等西洋帆船,船坚炮利(据遥远目击),形制与我朝、倭国、南洋诸国皆迥异,行事诡秘,不似寻常商贾。其忽东忽西,忽聚忽散,实难揣测其意图。然其出现之海域,恰是海上商路要冲,不可不防。”

西洋船、精良装备、北狄、海上要冲…这些零散的信息在叶明脑中盘旋,却始终难以串联成一个清晰的图景。

他隐约感觉到,一股来自遥远海洋彼岸的力量,正在悄然靠近,并可能与北方边境的紧张局势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这是一种超越当下朝堂斗争格局的、更大的不确定性。

他将东南水师的密报和北疆的军情一并整理,加上自己的分析和忧虑,写成了一份详细的奏折,秘密呈送皇帝。

他在奏折中强调,需加强对海外信息的搜集,提高沿海水师的警戒级别,并建议可否尝试与那些西洋商人进行有限度的接触,以探明其来历和意图?

李云轩对此极为重视,批示:“水师戒严,加派侦船。接触之事,慎之再慎,具议以闻。”

显然,皇帝也对这未知的海洋来客抱有极大的警惕。

就在叶明为此事殚精竭虑之时,一场针对他个人的、阴险而隐蔽的反击,悄然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