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1137章 营中夜话 军改初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7章 营中夜话 军改初探

秋意渐深,京郊大营的校场上,尘土尚未完全落定。

白日里,叶明带来的那支小小火器营,再次用三轮排枪齐射,将百步外的包铁木靶打得碎屑横飞,其威势与精准,让观演的北境边军老卒们目瞪口呆,窃窃私语声中充满了震撼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危机感。

夜幕降临,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炭盆驱散了北地夜寒,却驱不散帐内略显凝重的气氛。

叶秋屏退了左右,只留下叶明与自己的副将韩猛。案几上摆着简单的酒菜,却无人动筷。

叶秋灌了一口烈酒,粗犷的脸上带着复杂的情绪,看向自己这个越发看不透的弟弟:“明弟,你弄出的这火铳,确实厉害。隔着百步,就能破开铁甲,这……这他娘的以后打仗,是不是光站着放铳就行了?还要我们这些舞刀弄枪的老杀才作甚?”

他的语气里,有对弟弟成就的自豪,但更多的,是一种面对未知变革的茫然与些许抵触。他麾下的兵,哪个不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靠着血勇和刀枪拼杀出来的?

叶明深知大哥以及无数像大哥一样的传统将领的心思。

他缓缓地给叶秋斟满酒,然后用一种平和而坚定的语气说道:“大哥,火铳虽然厉害,但它终究只是一件死物而已。真正决定胜负的,是手持火铳的人,他们的临阵心态、列阵方法以及进退的顺序,这些才是关键所在。火铳的存在,并不是要取代将士们的血勇,而是要让他们的鲜血洒得更有价值。”

说罢,他拿起一根筷子,轻轻地在桌上比划起来。叶秋的目光随着他的动作移动,只见他在桌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形,代表着传统的对阵方式。

“大哥你看,”他指着那个图形解释道,“以往我们对阵的时候,主要依靠的是厚实的阵型。前排是刀盾手,他们负责抵挡敌人的攻击;后排则是长枪弓弩手,他们在刀盾手的掩护下进行远程攻击。这样层层叠叠的阵型,就像一个巨大的磨盘,通过不断地消耗敌人来取得胜利。”

接着,他在桌上画了几个小圈,代表着火铳兵。“然而,现在有了火铳,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火铳兵需要严密的阵型来保护自己,防止敌军骑兵的突袭。同时,他们也需要一个稳定的输出环境,才能充分发挥火铳的威力。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军队编制、战术,甚至是选拔和训练士兵的标准,都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韩猛在一旁忍不住插嘴:“侍郎大人,您说的在理。可这变起来……难啊!咱们北境的兵,习惯了大开大合,你让他们排成紧密的队列,一动不许动,就等着听令放铳,怕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而且,这火铳装填忒慢,放完一轮,敌军若是趁机掩杀过来,岂不成了待宰的羔羊?”

“韩将军所虑极是。”叶明点头,这正是改革的核心难点。

“所以,不能全盘照搬,更不能操之过急。我的想法是,先从各军中,抽调部分年轻、沉稳、令行禁止的士卒,单独编练成‘新军营’,暂定每营千人。其中火铳手占六成,长枪兵、刀盾手各占两成,辅以少量骑兵哨探。”

他详细解释道:“战时,火铳手依令轮番齐射,形成持续火力。长枪兵与刀盾手则负责护卫两翼,抵御骑兵冲击。待敌军阵型被火铳打乱,士气受挫之时,再以长枪刀盾发起反冲锋,扩大战果。此乃‘步炮协同’之雏形。”

叶秋摸着下巴上的胡茬,沉吟道:“听着是这么个理儿……但这‘新军营’的兵,粮饷、装备、操练,都与旧军不同,怕是会引起其他部队的不满。而且,这火铳、弹药耗费巨大,朝廷……”

“大哥,这正是我要向陛下进言之事。”叶明正色道。

“军队乃国之重器,岂能因循守旧?北狄也在学着我们造‘天雷’,若我们不能走在他们前面,将来战场之上,吃亏的就是我们!至于耗费,火器若能减少将士伤亡,提升胜算,便是最大的节省!我会奏请陛下,设立‘新军饷章’,专款专用,并优先保障北境边军换装。”

他看向帐外沉沉的夜色,语气坚定:“这不仅仅是换几件兵器,这是要改变整个军队的筋骨和魂魄。我知道难,但再难,也得做。否则,落鹰峡、狼牙口的胜利,就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叶秋沉默了许久,猛地一拍大腿:“娘的!你说得对!老子不能看着手下的弟兄们,因为跟不上趟,白白送了性命!这事,老子支持你!北境这边,老子先给你挑一千个好苗子,就按你说的法子练!出了岔子,老子替你扛着!”

韩猛见主将表态,也抱拳道:“末将也愿追随叶侍郎,编练新军!”

叶明心中一定,有了大哥在北境的支持,军改便有了最重要的试点和根基。

“多谢大哥!韩将军!”他举起酒杯,“此事千头万绪,还需从长计议。首先是选兵标准,不仅要看体格,更要重心性、反应和服从性;”

“其次是操典,我已让格物院着手编写详细的火铳操作、阵型变换、步铳协同的章程;再者是军官,需选派头脑灵活、不拘泥旧法的年轻人担任……”

兄弟二人与韩猛就着微弱的灯火和简单的酒菜,一直商讨到深夜。从士兵的每日操练科目,谈到后勤补给如何保障弹药供应,再到如何安抚旧军情绪,逐步推进改革。

帐外寒风呼啸,帐内却因这关乎帝国武备未来的谋划而显得热气腾腾。叶明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触动利益远比触动灵魂更难,军队改革必将触动无数将门的奶酪,引来巨大的阻力。

但当他看到大哥眼中重新燃起的、如同年轻时那般锐意进取的光芒时,他便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格物院点燃的技术之火,终将需要一支全新的、能承载这火焰的军队,去扞卫它所开创的未来。

而这支军队的雏形,或许就将在这北境的寒夜中,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