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公 > 第52章 集权(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李至刚神情之中,透着几分衰败,李景隆决定多说几句。

“以行!”

“卑职附耳倾听!”

李景隆坐在主位上,轻轻摆手,屋内的将领们暂且退到偏厅,肃手等候。而屋内就剩下李景隆与李至刚二人。

“秦王的事,你多少是要受些...无妄之灾的!”

一句话,使得向来刚强的李至刚竟红了眼眶。他这辈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无妄之灾。

“但现在看来,京师那边还没有问罪的意思!”

李景隆又低声道,“既没有问罪,那就要继续把这个布政使当下去!”说着,他叹口气,“你说让我救你...哎,你我二人是多少年的老相识了,我如何能...束手旁观?”

骤然,李至刚抬头,满眼都是期盼。

“你也知道!”

李景隆又道,“我和东宫那边的人,关系匪浅!”

“是是是是!”李至刚不停的点头。

“可是你也该知道,咱俩的交情是咱俩的....”李景隆又叹口气,“本公为了你,去跟别人说项....?”

“卑职明白!”

李至刚一辈子都谈不上人情世故四个字,但此时他却直接融会贯通。

“卑职出身松江大族,别的不说...钱财珍宝只要公爷您一句话,要多少?”

“哎!”

李景隆转头,打断他,“你要这么说,这忙我还真不能帮了!”

“公爷!”

李至刚长揖到底,悲声道,“还请公爷您指点迷津!”

“你选一名心腹家人!”

李景隆低声道,“去京师之中,找黄齐两位学士活动活动...”说着,他顿了顿,“我这边,再给他们去一封手书,想来会给我几分薄面!”

闻言,李至刚大喜。

再次拜谢,“公爷,这让以行如何是好?卑职,惭愧...”

“你好好办差就是!”

李景隆叹了半声,“如今我管着陕西的兵马,你管着民务,咱俩搭班儿,务必要把陕西的局面维持住。”说着,他突然变色,郑重道 ,“也务必不能,给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

这话,李至刚懂。

陕西的稳,现在比什么都重要。

既是大雨闹灾之年,又有秦王国丧人心惶惶。这个布政使他以前是看不上,可现在却是他留在官场的根本。而且,他看不上说不定暗中有多少人惦记着他。更有暗中无数的人,希望他倒下。

“对了...”

李景隆又道,“我来的路上,到处都是发水....许多农田,哎...都淹了!”

“若不是赶上秦王的事!”李至刚也跟着叹息,“卑职这时候应该在乡下主持赈灾!”

“赈灾的粮食,可还够?”李景隆又问。

李至刚缓缓摇头,“陕西历年以来,都是军粮为先。去岁卑职接受时,还奉旨给山西北平,尤其是河南,调了大批的粮食充作军需。”

“卑职迎您之前看了下各地的公文,今年受灾八县,合计灾民三十多万。藩库之中的存粮,也只够他们吃个把个月而已.....”

“表面上看,可以先赈济着,然后一边等待朝廷的救济,一边让官绅募捐,还可以跟粮商借粮!待到水退了,再组织百姓耕种,能种一点是一点!”

“可是实际上,您应该也清楚!”

“这些话都是表面文章,看着好看而已!实际上做起来,难如登天!公文送至中枢,各部朝议再经户部拨粮,然后发往其他行省,这得多少日子呀?最主要的是,户部如今没钱!哪像以前您在京中的时候,筹措赈灾银子....大笔的银子砸下来,都不用朝廷,各地的粮商都疯了似的往灾区运粮!”

“再者如今这个节气,北方各省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谁家也没有余粮拿出来救济呀?”

李景隆打断他,“这些就不必说了。”

说着,他正色看向李至刚,“先按你说的赈济着.....若是粮食不够....”

他站起身在屋内来回几趟踱步,像是在下着某种决心,“我让人,开军仓给你!”

“啊?”

李至刚顿时大惊,声音都颤抖起来,“公爷....?这.....”

“先安抚百姓!”

李景隆沉声道,“三十万百姓,嗷嗷待哺。陕西经不起如此大乱,大明也经不起如此的大乱....”说着,他又是叹气,“别说军粮,就算是兵马调动,维持地方稳定,只要你开口,我就给你兵!”

咚!

李至刚再也站不住了,跪地道,“公爷....卑职..”他肩膀耸动,“无以为报呀!”

这是真话,李景隆做的这些,在他看来其实并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他李至刚的官帽子。而如此大的人情,叫他李至刚以后怎么还?

而李景隆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力气帮他,乃是因为陕西的布政现在最好还是李至刚来担。若是他被调走了,换来一个东宫一系的清流,那日子可就难受了。

~~

“出来吧!”

待李至刚感恩戴德的下去,李景隆端茶饮了一口,低声道。

脚步响起,十几名武将垂手从偏厅之中出来,躬身站着,屏蔽呼吸。

“让本公救你们!”

李景隆抬头,看着眼前的武将们,忽然无声冷笑,“想来,你们每个人的屁股下面都不干净吧?”

说着,他又道,“武备库,粮库的账肯定都是一塌糊涂!对不对?”

屋内寂静无声,只有将领们急促的呼吸声。

这些人大多是洪武二十六年,朱标巡视西北时候亲手换上来的。这些人大多是从京畿驻军之中挑选的武将,忠心是有的,但能力未见的比得上在边塞成长起来的将领。而且这些人,也很受朱樉的不待见,他们也不是绝对忠于秦王,所以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秦王的三护卫已显得衰败起来。

自古以来,坏事就坏在这种相互制衡上!

“秦王千岁薨了!”

李景隆又低声道,“新的秦王千岁,朝廷还没有册封。而在这之前,朝廷一定会派巡察御史前来,查你们...呵呵,到时候别说你们的官帽子保不住。脑袋是否还在....”他冷笑道,“亦是未知数!”

咚!

有将领跪地,大声道,“公爷,卑职等也不得已呀,卑职等接手的时候,护卫三军就是一笔烂账,早些年王爷千岁...”

“这话你跟朝廷去说,别跟本公说!”李景隆继续低头喝茶,“把事推到秦王头上,你们也真想得出来....胆子包了天了!”

“公爷!”

熊本堂上前,低声开口,“其实兄弟们跟咱们还是有些香火之情的。”

“我自然知道!”

李景隆放下茶盏,“不然我也不会召见尔等,直接让御史找你们的麻烦就是了!”说着,他看向那些将领们,“陕西布政司要赈灾,尔等回去好好翻翻军仓,拿些粮食出来!还有,治水赈灾都需要铁骑,武库之中的铁料等,也都拿出来。记着,详细的记账!”

闻言,众将大喜过望。

他们屁股下面是一本糊涂账,如今公爷的意思,就是让这账的糊涂有处可查了!到时候上面不追查则罢,一旦追查的话,就说给布政衙门赈灾用了!

他们的神色,李景隆都看在眼中,心中不禁暗暗冷笑。

这些人他一个都不打算留,但却不能经过他的手来换。

什么是人性?

这些人在发觉李景隆这个新的顶头上司不会找他们麻烦之后,肯定想着在京里活动,调离现在的差事。而他们调离了,李景隆才能顺理成章换成自己的人,且不引起任何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