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书中缘 > 第623章 山珍.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边屋里说话,不觉外间已近黄昏,淑兰便想,自己虽是临时起意,也该先跟长辈禀明一声,便想趁着天色还亮过去找一下祖母。

可没等走出垂花门,已见沈氏领着海棠及另外两三名丫鬟从前院走来。

原是除了点名要的那道肉菜,老夫人又另外吩咐配了汤,命沈氏带人送来,还交待了话。

这边摆桌完毕,海棠先行转向里间,而沈氏则让随行丫鬟先退去屋外,才对淑兰道:“老夫人有话让我代转,且等玉小姐出来落了座再一并来说。”

淑兰一听,有了主意,便也点头应好。

前厅汤菜上桌时,还在里间的宁玉其实就已闻着香,本还为着又不能看到这里的“煨烤”呈现何状而可惜,此时闻见如此喷香的味道,竟是莫名有点担心会否过火烤焦。可当海棠进来扶了她一步步往外走时,她的担心不仅快速消散,甚至有点巴不得快点吃到。

两边落座完毕,油亮的酿鸭整只卷卧在桌上大盘中,椭圆大汤盅也还未揭盖,只有宁玉和淑兰面前各放了一个圆碟,盛着梅酱。

沈氏至此方才正式转来老夫人的话:

“老夫人让我带话两位小姐,今日酿鸭的佐料里有米有菜,已是足够,便不另外搭配米饭,先以汤暖胃,再以梅酱蘸肉。”

还好宁玉这会儿眼睛被布蒙着,否则那被香味勾得馋虫翻滚的模样,估计又要被淑兰笑话很久。

反观淑兰,却是平静地看着眼前那碟梅酱,再抬眼去看沈氏,问:“若没记错,馅料的调味已然用过梅酱,怎么还需另外蘸料?”

沈氏并未着急回应,却是先朝汤盅抬手示意:“先请小姐们喝汤,这边拆肉时再一同给两位小姐解释。”

宁玉就差大声答应,却还忍着,只跟在淑兰那声平静的“好”后边点了头。

这边两口暖汤下肚,沈氏也已划动手里的细长小刀,几乎瞧不出使劲,但那只完整的酿鸭却在眨眼间就被轻松对半剖开。

当那抹黑紫色映入淑兰眼帘的瞬间,她难掩面上惊愕神色,忍不住脱口问道:“这——用的菰米?”

宁玉起先没有反应,听清之后也是一愣——虽然看不见,但淑兰刚刚才说过的内容她可还记得清楚,今天这道菜,看着家常都能做,可对应食用者的不同,馅料里同类型的食材也有层级之分,而比之百姓的“黍米”和上官家的“粳米”,“菰米”的享用者只能是天家人。

沈氏听罢却是淡淡一笑,回了句“是的”,便就继续处理着鸭肉。

只见她先剥起一大片鸭皮,铺于碗底,依次在上边放葵菜、鹿肉丝、再铺一层菰米、接着是三样山珍切细,而鸭肉切丝铺在最上,最后才用底下那层鸭皮将所有馅料卷包。

这第一块肉卷并未蘸酱,只被放入一只新碗中,那只碗也在下一秒就被轻轻送到淑兰面前,而继续利落处理第二块肉卷的沈氏,期间依旧没有说话。

这第二块肉卷却未放入新碗,却见沈氏拿筷子将肉卷当中夹起,前后点了梅酱,接着移步转到宁玉一侧,一手在筷子底下接着,一手将肉卷凑近宁玉嘴边:

“玉小姐,尝尝。”

宁玉此刻虽目不能视,但明显由远而近的喷香,也使其主动闻声张嘴。

要怎么形容呢?

不像现代吃北京烤鸭那样,因为卷有瓜条萝卜丝,一口下去多少带出点“咔滋”的脆响。现在这一口鸭皮肉卷,咬一口下去,最先叩开味蕾的,却是梅酱的微酸。

现代时的宁玉,虽不敢自称优秀吃货,空闲时也爱吃爱捣鼓,梅子酱也属于每年必做的一项,用的是最原始简单的方式,晒干,腌制,吃的时候拣一颗放碗里捣碎,再另外加糖。

但这里的梅酱,却是完全不同的口感,有明显的甜,但梅子的酸也没有被压下去,以致于宁玉边嚼边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是:

“这梅酱用的什么梅子,怎的酸味比甜味还明显?”

沈氏这边还夹着肉卷,一听这话,立刻朝旁边海棠投去眼神,表情也突然严肃了几分。

海棠忙忙新拿一个小勺,在宁玉那碟梅酱上轻轻一点,将勺送到自己嘴边,掩口一试,而后却是露出不解的神情,看着沈氏摇了摇头。

沈氏眉头一蹙,转而来看淑兰。

对座的淑兰也已蘸酱咬了一口,这边海棠试味的时候,她却依旧安静,也未见任何不妥。

沈氏见状,一时犹豫剩下的还要不要继续让宁玉吃。

却在这时听已经放下筷子的淑兰平静说道:

“你这呆子,咱家的梅酱哪年不是这个味道,你这是平日拿那糯糕蘸着吃习惯了,只记得糕甜,不记得酱酸,我可要为梅酱鸣不平。”

就见宁玉已经咽下口中的肉,才再撅了下嘴,配合淑兰道:

“哼,果然跟姐姐不亲了,替梅酱伸冤鸣不平,倒是欺负我。”

宁玉比淑兰先吃,咬了一口却嚼半天,不是吃得慢,是好吃得不舍得咽太快,可沈氏不知道这一层,才会在宁玉说酱酸时立刻误以为是尝出不对劲,赶紧让海棠验证,没想到紧接着就听淑兰这么说,加之接下来宁玉给出的反应,这才放下心来。

见宁玉又咬去一口,沈氏也才开始解释方才淑兰所问问题。

就听沈氏道:

“比之鸡肉这种本味相对中性的白肉而言,鸭肉自身具备的脂肪香已比鸡肉要强烈许多,做酿鸭,与其说吸收馅料风味,不如说进一步融合口味。

而这道煨烤酿鸭选用的馅料食材又是极好的,在融解肉类脂肪、醇厚肉味的同时,也使馅料中的米粒、鹿肉、松蕈、鸡?及笋干吸饱鸭油汁水,本就有嚼劲的菰米因此更加软糯香滑,其余几样更是口感饱满。”

随着宁玉将整块肉卷吃下,沈氏也在放下筷子后,继续道:

“若是依着日常,这道菜当如兰小姐所说那般,将梅酱与馅料一并和起,但大师傅在听说兰小姐点名换了那几料山珍后,便也随着更变了做法。

大师傅说,过分醇厚的口感,堆积之下,易生腻滞,寻常搭配下以梅酱拌入,足以中和,但此番所用皆属上品,单纯以酱中和,恐怕过酸,复以加糖,又会冲了本来风味,故将梅酱摘出,单作蘸料。”

.

沈氏的话,丝毫没有想象中的晦涩拗口,宁玉不仅随听随懂,她甚至可以立刻在脑中组成画面。

也正因内容太过通俗易懂,使得她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自己已经不是单纯地与这个家有差距,而是身为一名普通现代人,如今成了古代富人阶层,那种从天而降的“阶级跃升”带来的实打实差距感。

如果说不久前她还只是因为阶级三六九等而感慨,那此时此刻,沈妈妈和那位厨房大师傅,两个之于这个世界属于“下层”却明显具备对“上层”生活的解析能力的人,却是又让她多了解一点不同阶级间复杂而精密的“并存”方式。

如此再回想自己刚才还在跟淑兰纠结“没有明说,厨房无从替换”,看似“落字为证”的慎重在这个地方其实是多余的。

且不说他们既已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必定经历过长久考验后被赋予了信任,那所谓的“解析能力”,实则已经包含职责范围内的应变默契。

宁玉现在毫不怀疑,在古代,但凡训练下人,绝不仅限于对主子脾性的了解,必然连带着要对整个工作系统乃至其他共事者的相关都“明了在心”。

所谓“能力”,与其说是个别人的聪慧机智,倒不如说是个体为了存活,主动用心迎合规则。

.

此时的淑兰,无从知晓宁玉内心波动,只等沈氏说完,才再点头接道:“确是这个道理。”而后也不让小翠过来帮忙布菜,却是自己动手,拿了小勺另外从酿鸭里?点菰米,送入口中仔细嚼着。

比之梅酱,令淑兰意外的是今天用在酿鸭里的居然是菰米。

据淑兰所知,自己这外祖母家,偶尔也会获得朝廷交办某些稀缺物质的补采任务,菰米位列其中,次数虽属极少,但也是真的帮皇家买过。

富贵如上官家,当然吃得起菰米。可即便如此,这家也是一如各种权贵高门那样,日常都吃上好粳米。就算偶尔吃个菰米,也都是祖母内园私灶里做好,再让人分送各房。

诚如淑兰自己向宁玉解释的,很多东西不在于价钱高低,计较的是“等级”使用权,该有的避嫌,祖母一直都做得很好。

可今天这饭菜既然是在东厨所做,多多少少就会有人知道内里,但沈妈妈的坦然又表明了这就是祖母授意,便不存在拿错或大师傅自作主张。

祖母疼爱宁玉的确是府里人周知的事实,但单说“宁玉想吃”,这就不像宁玉会开口要求的。说她淑兰想吃,她何淑兰更不是这么没有分寸的人,即便想吃,也懂得什么能要什么不能开口。

唯一说得通的,也就只有老夫人的“任性”要求了——老祖宗高兴,老祖宗就非要这么安排。

但这又不是祖母行事风格,除非是要庆祝什么。

今天关于宁玉的高兴事,无疑是眼睛好转,可眼睛这事,知情的就这么几人,真要庆贺,祖母大可以像之前,就在私灶坐好端来,却又偏偏要在家里的大厨房堂而皇之地做,况且这道菜本身就要经过大量准备,不是热锅下料炒熟盛起就好的,像今天这样前后只花了两个多时辰,已经算是飞快了,可见调动参与的人数更多。

都知道今天灶上做了这道菜,也都知道菜里用了顶格的菰米,还都知道饭菜最后是沈妈妈亲自带人送到了东南院这边来……

.

沉默中,已有两个猜想在淑兰脑海里争夺拉扯,可无论哪一个,她这会儿都不想承认。

待等把嘴里米粒咽下,淑兰又再尝口汤,放下小勺才再对着宁玉说道:“祖母当真疼你,顶好的菰米都给用上了。”

沈氏一旁看淑兰轻哼偏过脸去,却也笑道:“兰小姐怎把自己忘了,今天老夫人可是想着两位小姐想吃,却才叮嘱厨房莫要省着呢。”

宁玉附和道:“可说呢,我可没这么大的脸,今天尝到天家才能吃的东西,说起来还是我沾了祖母的光,沾了姐姐的福。”

因为沈妈妈在场,淑兰还不能把话说开,索性就把自己明天要回一趟家的事一提,说:“托妈妈一会儿去向祖母言说一声,明儿我要回家一趟。”

沈氏刚才一看宁玉说着也偏开脸去,正想要劝,忽又听见淑兰说要回去,一时以为这俩小祖宗又闹翻,赶紧安抚。

淑兰不想加剧误会,便就说道:“妈妈误会了,方才瞧着天色还早,本想亲自去向祖母说明,可巧妈妈您就来了,这会儿吃了饭,可外间也晚了,不好再去打扰祖母,故而烦您回去后帮我您带个话,明儿我就只是回家一趟,取些书来。”

说着又朝宁玉一指,佯装正色继续道:“方才探讨了一些东西,争执不下,明日我必要回家取了那铁证来,定要与她论个输赢。”

对于淑兰现编的“谎话”,宁玉虽然有点接不上,但她也没有开口。

这在沈氏看来,真就坐实了两人有争执,一时也是哭笑不得,但见淑兰说着认真,又想她平日的确也有这较真的脾气,便也只得先好声好气地两头讲上不少好话,最终得了淑兰的准话,这才答应下来。

最终宁玉和淑兰前后一共吃了三块肉卷,看着不多,可搭配上暖汤,真就有了饱腹感,便也放下筷子。两人漱口净手离了座,海棠她们也很快撤了桌。

两人也不敢立刻就去躺着,又跟沈妈妈有一句没一句地讲了会儿闲话,待等沈妈妈告退离去,才再各自回屋梳洗。

一夜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