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 > 第430章 美士兰撤军:孤独的抉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0章 美士兰撤军:孤独的抉择

1944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也更寒冷。

华盛顿特区的天空阴沉沉的,绵绵细雨夹杂着冰粒,敲打着白宫古朴的窗棂,仿佛在为一场影响世界命运的悲剧奏响凄凉的序曲。

在白宫那间承载着无数历史重量的椭圆形办公室里,美士兰总统哈里杜,做出了他人生中,也可能是二十世纪最艰难、最孤独的决定。

在过去不眠不休的几十个小时里,他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战略选项,而是一座足以压垮任何领导人的道德与责任的山峰。

军方将领们赤诚却可能带来毁灭的强硬,科学家们理性却意味着退缩的警告,盟友那边雪花般飞来的、充满不解甚至愤怒的电报,还有国内舆论可能掀起的滔天巨浪……所有这些,都在他的脑海中激烈碰撞。

最终,促使天平倾斜的,是他对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对手。

炎国首席张扬——持续数年的暗中研究。

哈里杜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他深知张扬的每一步都经过精密计算,从不虚张声势。

从德士兰在东线的起伏,到炎国恰到好处的“援助”与制约,再到这次直击要害、情报精准得可怕的最后通牒……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张扬手中,极大概率确实握着那张毁灭性的王牌。

这是一个冷静到冷酷的棋手,他既然亮出了“特殊武器”的威胁,就意味着他已有承受其反作用力、甚至主动使用的准备。

“美士兰……赌不起。”

哈里杜对着空荡荡的办公室,嘶哑地低语。

他眼前仿佛看到了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在从未见过的炽热白光中化为焦土,看到数百万将士在欧大陆战场上面临无法理解、无法抵抗的毁灭。

国家的荣誉固然重要,但将整个文明的命运押注在一个对方极可能已经拥有的、绝对性的武器上,这是任何一位负责任的领导人都无法承担的风险。

决心已定。

剩下的,便是如何执行这杯不得不饮下的苦酒。

……

当美士兰政府正式宣布,决定接受炎国通牒,立即停止在欧大陆的军事行动,并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部队的撤出时,整个世界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政治核弹。

在伦敦,唐宁街十号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怒火。

英士兰首相吉尔丘,这位在最黑暗时刻也未曾低头的斗士,在接到哈里杜的私人电话通知时,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哈里!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吉尔丘的声音通过越洋电话线传来,因激动和失望而颤抖。

“我们并肩战斗了这么多年,流了那么多的血!

眼看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你却因为东方人的一纸恐吓就要抛弃战场,抛弃你的盟友?!

这是背叛!

是对所有为自由牺牲的将士的背叛!历史会记住这一天,记住美士兰的退缩!”

在莫斯城,克里姆宫的反应则更加冷酷和轻蔑。

契科夫叼着他的烟斗,对身旁的莫洛托夫冷笑道:

“看吧,这就是资本主义者的本质!

软弱、投机、毫无信义可言!

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损失,一旦遇到更强的恐吓,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同伴。

没有了美士兰牛仔的炸弹和物资,我们照样能把法西撕野兽消灭在自己的巢穴里!

他们走了更好,欧大陆的未来,将由我们来决定!”

苏什维利的官方通讯社塔斯社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评论,指责美士兰“在决定性的时刻表现出可耻的懦弱”,并宣称苏什维利军将独自承担起“彻底解放欧大陆”的历史重任。

而在柏林和德士兰控制下的其他欧大陆首都,则是另一番景象。

帝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欣喜若狂,他命令所有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将哈里杜描绘成一位“富有远见、珍视和平、将人民生命置于虚幻荣耀之上的理性政治家”。

德士兰的电台反复广播:“哈里杜总统的决定,避免了欧大陆乃至世界陷入更深的毁灭性灾难,这是理智对狂热的胜利!”

那些依附于德士兰的仆从国政府也纷纷发表声明,称赞美士兰的撤军是“迈向和平的正确一步”。

对于特勒西本人而言,这无疑是绝望黑暗中突然出现的一线刺眼光芒。

他在“狼穴”地下掩体里,拿着那份撤军公告,原本阴鸷的脸上焕发出一种病态的、近乎癫狂的红光。

“他们害怕了!他们到底还是害怕了!”

他对着他的核心圈子成员们挥舞着电报,声音因为激动而尖锐。

“看吧!我就说过!德意志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连美士兰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这是命运的转折点!”

他立刻下令,将西线原本用于对抗美英联军的大部分精锐装甲部队和空军力量,紧急调往东线。

他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集中所有力量,给苏什维利以致命一击,扭转东线的溃败局势。

他甚至开始幻想,在击退苏什维利军后,能够与西方达成某种形式的妥协和平。

他似乎完全忽略了,美士兰的撤军,并非因为德士兰的强大,而是源于对另一种更恐怖力量的恐惧。

他也选择性忘记了,即便没有了美士兰,苏什维利那庞大而坚韧的战争机器,依旧在隆隆向前,而他的帝国,早已是油尽灯枯。

……

在宣布决定的当晚,哈里杜总统通过无线电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表了演讲。

他没有试图美化这一决定,脸上带着无法掩饰的沉重和疲惫。

“我的同胞们!”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今晚,我站在这里,肩负着美士兰总统这一职位所赋予我的、最沉重也最孤独的责任。

我做出了一项极其艰难的决定——命令我们在欧大陆的英勇儿女,停止战斗,返回家园。”

他承认了来自盟友的指责和可能来自历史的评判,但他强调:

“作为总统,我的首要职责,是保护美士兰和它的人民,免受确凿存在的、无法想象的毁灭性威胁。

当我们面临的选择,可能是在遥远的土地上争取不确定的胜利,还是避免我们自己的城市和人民遭受瞬间的、彻底的毁灭时,我必须,也只能,选择后者。”

“有人说这是懦弱。

我宁愿背负这个骂名,也不愿看到又一代的美士兰人,甚至整个世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时,追求和平的道路,比选择战争需要更大的勇气……尤其是,当你需要独自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

演讲结束后,哈里杜独自坐在办公室里,良久没有动弹。

窗外,雨还在下。

他知道,自己已然成为了孤家寡人,被盟友唾骂,被国内一部分人质疑。

但他坚信,在核时代的黎明前夜,他为美士兰,也为世界,避开了一场毫无反抗的集体自杀。

然而,和平真的到来了吗?

抑或,这只是另一场更大风暴前,短暂而诡异的平静?

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而远在东方的张扬,正静静地观看着这出由他导演的、牵动了整个世界神经的戏剧,等待着下一个落子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