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忙不迭地还礼,然后说道:“我需要再补充一点:组建内阁也好,选择丞相及阁老也罢,背后都有我的强势而为。
“如今,内阁得力,各部顺畅,朝廷安稳,陛下也在快速成长。而经过了五年的实践检验,也初步证明了大汉新制对大汉有百利而无一害。
“故而,请诸公谅解当年我是无奈为之。强势重组朝廷乃手段,非目的也。
“不过,自此日开始,除非有人为害大汉,否则我不再干涉朝政,更不干涉大汉官吏的任免。”
当前大汉新制已然推行下去且运转良好,蔡成就不想再参与大汉治理的日常事务了。
“不可!”卢植叫了起来。
“公子不仅是帝师,实乃‘天下师’也。如若公子不再干涉朝政,吾等担心会走错方向。”
卢植提出的“天下师”,瞬间让在座诸公猛省。
成公子可不就是天下师吗?
没有成公子拟定的《大汉新制》,大汉如何会在短短五年中,便奠定了高速发展的基础?
没有成公子留下的《规划》,大汉如何能安然渡过“四年五灾”?
成公子在大汉最为虚弱之时,为大汉开辟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全新时代。
众人再次齐齐起身。“敬天下师!并请天下师勿要脱离朝政!”
包括蔡琰、申金、管笃、刘协等人,也跟着众人一起,对着蔡成郑重一礼。
“敬天下师!”
蔡琰、申金等人可没有请蔡成继续参与朝政。
是否参与朝政,恩师自会定夺。
蔡成苦笑。
他是真不想再参与朝政。
五年来,大汉的经历证明,基础已固,发展可期。
蔡成现在只想把大汉故土全部收复,然后再率领水陆两军,去为大汉开疆拓土。
可看今天这架势,他想脱离朝政,完全不可能呀。
大家重新落座后,蔡成苦笑道:“其实,虽然我还没完全了解这五年中发生的事情,可我已经确定,大汉在内阁的统领下,在六部有力的行动下,真的不需要我再插手。
“何况,大汉尚有故土尚未收复,尚有可保大汉万民无冻饿之忧的疆域,待护民军去夺取。
“诸公是否忘记了我指洛水的誓言?现在时限已过,我自然是要率领护民军,为大汉收复故土,为大汉开疆拓土,实无力再参与朝政了。”
王允叫道:“收复故土、开疆拓土,难道就不是朝政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贾琮也叫了起来。“汝不参与朝政,吾便也回家养老。反正吾现已年近六旬,无力再操心内阁事务了。”
“还有老朽。老朽亦年过半百,内阁事务繁重,实无力矣。”
蔡成苦笑。
这是在逼他吗?
倒是王允所说,让众人眼前一亮。
其实,这些阁老们在得知蔡成醒来后,便都想到了当年蔡成的“洛水之誓”。
如果说,蔡成沉睡五年,尙可以作为托辞的话,那蔡成醒来后,真的要在五年间,收复江东四郡、江南四郡、交州、益州,以及整个西域的全部故土了。
大汉对誓言可是极为重视的。
如果蔡成醒来后,还不履行自己的誓言,那蔡成会被整个大汉鄙视的。
但也确实如王允所说,收复故土与开疆拓土,同样也是朝政的一部分呀。
你成公子要兑现自己的誓言,未必一定要亲自领军出征吧?
你可以坐镇中枢,指挥着护民军收复故土呀。
看到蔡成不是在故作姿态,荀彧脑子飞转。
成公子不参与朝政,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可成公子在漆垣时也和他说过,除了振兴大汉外,他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
虽然当初成公子没说“更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可荀彧知道,那绝对不会是收复故土和开疆拓土。
因为在荀彧看来,只要大汉朝廷能管得过来,以护民军的战力,收复故土和开疆拓土,都不是什么难事。
这说明,成公子的师尊山中客,一定还布置了暂时不能为人所知的任务,而且于大汉有利无害。
所以荀彧不想影响蔡成完成山中客布置的任务。
可荀彧经过这五年的全力支撑,他也知道,如若要大汉后面的路走得稳、走得快,还真需要成公子这位天下师。
猛然间,荀彧有了主意。
荀彧起身说道:“吾有一策,既能让成公子参与朝政,又能让成公子实现誓言。”
“何策?”黄琬马上问道。
“诸公皆知,内阁之下欲建一战略司。
“今日公子与诸公之言,让我意识到,无论是我内阁,还是大汉兵部,实则均需要一个战略部门,专司研究大汉战略。”
五年过去,“战略”一词,在大汉高层不仅不再陌生,而且都意识到了战略的重要性。
荀彧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
“我刚刚想到,其实,内阁的战略司,可与兵部的战略司合二为一。
“诸公皆知,护民军是大汉的公器,军事战略也应该服从大汉发展的整体战略。
“二司并为一司后,便可以更全面地思虑大汉战略,从而促使大汉更好地发展。”
荀彧的提议,一下子在现场热闹起来。
有人闭目冥想,有人提出质疑,有人点头称赞,有人相互讨论……
如果此时蔡成还保留着穿越者的记忆,必然会对荀彧的提议拍手称赞。
有人问荀彧:“丞相,如此合二为一,该战略司是置于内阁之下,还是置于兵部之下?”
荀彧微微一笑。“置于皇帝之下。陛下需要监察大汉治理及朝廷百官,麾下自然需要这样的一个战略司。战略制定后,由内阁批准,再由各部执行。”
荀彧的话大家听懂了,这是让陛下掌管整个战略制定权,而内阁则是战略批准权。
如此一来,皇权就不觉得与大汉的发展、日常治理无关了。并且皇权监察内阁、诸部,也就有了切实的监察方向。
“老夫赞同!”黄琬第一个表态。
随后,贾琮、朱儁等一众老臣也都表示赞同。
“不过,”荀彧再次开口。“战略司归属陛下,那国土部便可以置于内阁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