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欲海惊鸿 > 第298章 返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踌躇着,竹青就过来了。

她挡在苏菀面前,帮她戴上幕篱道: “女眷的马车在后面呢,我带姑娘过去。”

苏菀身子一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跟着挪动。

看着平时训练有素的亲兵,这般没有规矩,赵君临无奈一笑,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

“菀菀,你真是能动摇军心。\"

\"看来,朕得把这幕篱,焊死在你脸上才安心。”

目送着苏菀上了马车,赵君临才骑上他心爱的追风。

一路疾行,行了大概小半个时辰,眼前才出现了一座小城。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入了城。

此时早过了饭点,但因为有大人物会来,城内最好的酒楼,最好的雅间,早就留了出来。庖厨内,厨师们个个忙得脚底生烟。

一切尘埃落定。

坐在雅间里,赵君临难得有了闲情逸致。

他惬意地品着别具风味的地方菜,看了眼下首的秦臻和陈镇 :

“说吧,怎么这么久才来找朕。京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秦臻和陈镇互相看看。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他们都不知道先从哪里讲起。是从头讲呢,还是挑重点的讲。

反正一路上时间充足,秦臻就决定从头开始慢慢讲:

“那晚,我与皇上分开后,就寸步不离地守在玺公子身旁。叛军多认识我,玺公子又和皇上身形很像。他们看见了我在,都以为玺公子就是皇上。因此,穷追不舍,追兵越来越多。我们被人困马乏,眼看撑不住时,玺公子放出了太子令。就是一种特质的烟花。”

“当时内城,应该有半坐城的人,都看到了那朵巨大的金莲。玺公子说这是他压箱底的宝贝。要是没人来救,那真就完蛋了。所幸我们等到了。颜大侠,还有江公子的护卫阿酒和小七。赵昱,秋娘等人陆陆续续都赶来了。”

“只是对方高手众多,武器精良,还动用了机甲,我们始终落了下风。关键时刻,玺公子将面具一扔,叛军们发现追错了人。就此,撤了个干净 .......”

陈镇也接着开口,说起了他的那条线:

“那日,我带着人马掉转车头后,还未走出多远,就遭遇了追兵。”

“当时箭雨如瀑,我以为赵黎和云贵人肯定罹难了,没想到赵黎这小子提前察觉了不对,自行解开了绳索。因此,毫发未损。”

“我们往城外的方向跑,追兵越来越多。眼看就要走投无路,关键时刻,是颜大侠他们一行人,从天而降救了我们。内城里到处都是埋伏,出城也不现实,最后赵黎提议,去他的外祖家避难。”

“许是沈家人跟皇上关系不好的缘故,一路都很顺畅。我们到了沈家,刚安顿下来,就看到了玺公子子发出的焰火。阿酒和小七,拉着颜大侠前去营救。我,玺公子,云贵人,还有幸存的兄弟,都躲在了沈家避难......”

听完了秦臻和陈镇各自的获救经历,赵君临都替自己捏一把汗。

那个晚上,每一环都很至关重要。

幸亏他中了箭后,选择了去找了苏菀;幸亏周传玺灵活机动,想到了李代桃僵之策;幸亏有颜珈等一众江湖好汉挺身相助,也幸亏他进入了星罗密布的地下世界。逃离了修罗场。

这一决策,又间接的救了所有人。

不然,那晚他不死,猎杀不会停止。

赵君临把玩着手中的银箸,随意地夹了几口菜,似是而非的笑道:

“说正题吧。”

“此次谋逆,谁是主谋?”

秦臻帮他斟了杯酒,卖关子似地说道:“此次的主事,别说皇上想不到,我们知道了,都不敢相信。”

赵君临鼻子嗤了一声:“除了谢老妖怪,朕的两位国舅爷外,还有谁能搅动风云?”

陈镇苦笑一声:“谢太后的厉害是在表面,看着飞扬跋扈,心眼子全在外面。厉害的,是她的那位看着人畜无害的侄女,皇上的现任皇后谢茵梦。”

赵君临怪异地抬起头来:“她?”

秦臻点点头:“皇上真小瞧了自己的皇后,她年纪虽小,城府却深。”

“短短数日,就得到了朝中要员的支持,并掌握了京畿要务。两位国舅都以她马首是瞻,明面上是太后与她共同垂帘听政,实际上,京中所有的政令都是由她而出。”

赵君临简直难以置信:“文武百官就没有异议?”

“皇后她想议政,宗亲们也不会答应呀。”

秦臻有些难言地看着他道:“这件事,根子上还得赖皇上你自己。谁让你管不好自己裤带,让谢皇后有了皇家血脉的。”

“谢茵梦她怀有龙嗣,母凭子贵。宗亲们哪怕不服,也得先等孩子降生,看清是男是女后,再作计较。”

“龙嗣?”赵君临皱起眉,打断了秦臻的话。

秦臻无语地看着他说道:“多位太医把脉证实,皇后已经怀有身孕两月有余。”

赵君临也是无语,自从他有了云贵人后,梅妃那里都去的少了,皇后那也只是初一,十五才应付应付。他跟皇后啥都没做,她哪里来的身孕。

赵君临思量着,他向来讨厌宫里的一些规矩。

譬如,那群侍寝太监,为了确保皇室血统的纯正,尽职尽责地关心着他的房事。恨不得趴在他的床上瞧着,他是怎么宠幸妃嫔的。

宫中的《承幸簿》里,不仅会详细的记录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还会详细记录下整个过程。

现在看来,规矩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

他这接二连三的喜当爹,真是够悲催的。

秦臻见他发怔,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继续说道:

“皇上这一年内,接连颁布新政,改革图新,损害了很多权贵的利益。世家大族,更愿意辅佐一个任他们捏圆揉扁,更符合他们利益的幼主。四位辅政大臣,更不消说,手中拿到的是实打实好处,自然甘为鹰犬,为皇后奔走.......”

“至于乾清宫那位假货,猎杀皇上的那晚就死了。无论皇后生的是男是女,不出意外,都会是皇子.。 ”

赵君临冷笑一声:“那个腌臜货,可是葬进皇陵了?”

秦臻摇摇头:“太后她们倒是想将人草草葬掉,借口皇上生得疫症,尸身不能久放。我和玺公子既都知道皇上逃出了城,宗亲们自然也都知道了。”

“ 我们最担心的是皇上您遭遇了不测。赵黎找了钦天监的监正来测算,监正大人说皇上好好的,只是被困在了某个地方,我们这才放心下来。”

“钦天监以吉日才能下葬为由,将时间拖住。岑覃,张廉带头在朝堂上闹事,说是皇上死的蹊跷,必须要验明正身,才能昭告天下。于是,当晚乾清宫就失了火,那个假货吗,也在烈火中化为了灰烬......”

“原本我们是可以更早一些平乱的,江公子说不妨再等等,让他们嚣张疯狂。这样,才能更好的分清敌我势力。刚好趁着这个机会,将所有将叛党一举铲平。也为皇上的革新荡平所有障碍.......”

赵君临苦笑一声:“他倒是真会替朕考虑。”

他顿了顿,喝了口酒:“说吧,你们怎么平的乱。”

“朕真的很好奇。朕的左禁卫军将军李安邦被暗算身亡,指挥权旁落;右禁卫军将军傅笛, 怕也是凶多吉少,还有五大营的将官,也都有人参与了叛乱.......\"

“赵昱手上是握有兵权,加上樊老将军的樊家军,朕的那些亲兵都可以用,但是这些兵力对抗外面的叛军都远远不够。你们是怎么攻进皇城的?”

说到这里,赵君临语气都有些卡顿起来。

他知道任何涉及权利的斗争,都会血流成河,他的一时任性,怕是伤了不少无辜性命。这一条条性命背后,又有多少伤心欲绝的家庭。

似是知道他的所想,秦臻朗笑一声道:

“皇上一定猜不到,我们是怎样进入皇城的。”

“我们就是大摇大摆的,没有费一兵一卒进入了宫中。”

赵君临如听天方怪谈:“你跟朕开什么玩笑?”

“朕的宫城宫防,水泼不进,火烧不透,哪是那么容易破的。”

秦臻笑笑,叹了口气道:“卑职天天进入皇上的御书房,里面的一桌一椅都很熟悉,从来都不知道,里面竟会藏有一条密道。”

“这条密道,可比承乾宫的那条要隐蔽精细多了,而且特别长特别长,竟从御书房直接通到万岁山后。里面更是机关重重,要想开启,还需要皇室之人的血作引子。”

赵君临低头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是赵黎带你们进的宫?”

秦臻点点头:“是。”

“我,跟着赵黎一起夜半进的宫。”

“因为这条密道,太重要了,不能被很多人知道,我们并未选择让其他人知道。”

“赵黎笃定禁卫军对皇上的绝对忠诚。要说这宫里面的禁军,哪里最多,当然是在金水河畔。太后她们掌权后,天天忙着争权,并未顾上皇上的工程。河对面的人,也根本不知道外面换了天地。”

“那边负责监工的禁卫军首领是魏栾,他和赵黎的交情,皇上也知道。禁军中,要说最有能力,最有威信的大统领,还是魏栾。他掌管禁军数十年,从未出过任何差池。只因为他是先帝的人,又与赵黎亲厚,皇上心里膈应,就让他做了冷板凳。”

“然皇上惜才,并没将魏栾怎样,只是也没打算再重用于他。而是将禁军分化成东西两支,由左右禁卫军将军,各自统领。”

“修建摘星楼,皇上根本没必要派魏栾这样厉害的人物过去,维持秩序。皇上偏偏想膈应他,安排了他去值守。也因为皇上派了他这样的人物过去,还有那八千的禁军在,才有了今日的转机.......”

“皇上一定想不到,这一次宫中平乱,还有一帮子人起了关键作用。那就是皇上征调的两万征夫。他们听说皇上有难,全都不顾自身安危。就因为皇上给他们每日三钱的银子,一日三餐,从未薄待了他们,还请他们吃过宴席。他们都觉得您够意思,是个好皇上,哪怕为了您丢了命,都是愿意的。他们虽然连字都识不清几个,却也懂得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

赵君临心中一热,同时又有些愧疚。

他那日,哪里是真心实意请匠人们吃宴席的。

他只是心血来潮,才请他们吃美味佳肴的。而且那些佳肴虽然名贵,但大多是宴请文武百官时,剩下来的。

没想到他无意中的小小善举,居然帮他读过了难关。

秦臻细细说着,从他们三人如何定策,魏栾如何秘密联系左右禁卫军旧部,如何将那些匠人们训练成兵。

宫外面,江隽又是如何坐镇指挥。岑覃,张廉又是如何奔走,赵昱,赵简,赵恭,樊老将军等人,又是如何领兵里应外合,剿灭乱党。将一场宫廷政变,消弥于无形中。

赵君临听得热血沸腾,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么说,是赵黎救了朕。”

秦臻点点头:“江公子和赵黎不仅帮忙平定了叛乱,还趁机敲打了那些试图阻挠变革的世家。现在京中一切安定,只等皇上回去,一一发落。”

赵君临颔首笑笑:“那现在京中是赵黎在主事?”

秦臻和陈镇应道:“是。”

“现在京中一切都安稳,皇上可缓缓归也。”

赵君临把玩着酒杯思量着。

父皇既将以防万一,用来逃生的密道,这样重大的秘密都告诉了赵黎。其实已经是将他当作继承人了。倘若父皇不是意识不清,继承大统的,应该是赵黎吧。宗亲们也都很清楚,父皇心中最中意的人,是谁!

他的皇位倒还真像是抢来的。

而且赵黎既然控制了京畿,完全可以选择不那么卖力地去营救他,自己来做这个皇上,岂不更好。赵黎他上位的话,名正言顺,文武大臣应该也没什么意见。

赵黎却选择迎回自己这个兄长。宗亲们也都卖力的帮着自己,连太皇太后都站出来帮他。倒是让他意想不到。

天家亲情薄如水,他却感觉到了一丝久违的温暖。

其实他只是对宗亲们稍微一点点好,他们就回报了自己这样的多。

人心这般微妙。你不求回报时,回报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