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青山摘下耳机,对上孟呦呦充满迫切的眼睛,镇定开口:“两段录音的回音时长有显着差异,第一个只有不到0.2秒,不仔细听几乎听不出来,后面一个大致在0.7秒,并且回音很突出、存在感很强。”
“还有呢?”孟呦呦问。
男人低头思考,回忆起个中细节:“声音质感也不一样,能听得出来说话的是同一个人,但是……”霍青山顿了下,再次抬眸时,又一次与对面那双目光灼灼的眼睛碰了个照面,他先是清咳了下,才继续说道:“但是第一个录音里,那个人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沉闷浑厚,但而第二个听感上比较尖锐,还带着点金属质感的颤音。”
孟呦呦重重点头表示认可,拈起桌面上的那张纸一下压到霍青山面前,“这个人在两次通讯的时候所处的环境明显不一样。”
她俯身靠近,指甲在纸上快速点划着,声音压得低了些:“第一盘磁带是三天前的,我统计了这个时间段内的十几段录音,它们的回音时长高度平均,排除人耳误差的因素,几乎可以认定通讯员的驻点在此期间没有改变。
单纯从音质上判断的话,第一个更像是在容积比较大的溶洞里,但活动空间的最大直径不会超过30米。”
她的指尖滑向纸页另一侧:“而另一盘磁带的时间线是从大前天一直持续到昨天,我发现它们的回音时长参差较大,有长有短,最长的甚至接近一秒钟,最短的可能在0.5秒附近。这个给我的感觉……像是在一个空间狭窄、由数段长短不一的近似直线型长道连接而成的地下工事里。”
霍青山顺着她的指尖看向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沉默端详半晌后,忽然抬眼,替她把未说出口的话挑明:“你怀疑,他们有暗道。”
孟呦呦侧眸,两人目光相接,“没错。”
随着话音落下,空气里的静默陡然凝峻,他们的脑袋上方无形之中挂上了一把尖刀。
然而,没人留意到站在一旁的阿尤在听到这几个字眼时瞬时煞白的脸色。
像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孟呦呦霍地伸手拽住男人胳膊,一把将人从椅子上扽开,自己急吼吼坐了上去。
“给我几分钟。”孟呦呦目不斜视,一边说着,一边将磁带从录音机里面拿出来,转而插到频谱仪里。
埋头绘图的时候,孟呦呦感觉到脖颈左侧落枕的位置硬邦邦的,现下脖子垂久了点会儿便僵得发痛,实在有点难以忍受,她抽空分出一只手,握拳随意锤了几下,没一会儿又很快收回,指腹重新扣回到坐标纸上。
霍青山低眸看向她脖子微微歪向一侧的别扭姿势,短暂犹豫片刻,从容伸出右手,搭在了孟呦呦的左肩上,拇指抵住颈椎凹陷处,修长指节贴着关节来回摩挲,力度由轻到重。
孟呦呦的呼吸顿时凝滞了,之后接连好几个瞬间里,她都只能感知到后颈皮肤处传来的一片麻麻匝匝的触感,别的再无其他,让她几乎分不清,那里方才难以忽视的僵痛感是不是真实存在过的。
孟呦呦握笔的手继续在纸上游走,过了片刻才慢悠悠冒出一句:“另一边也不舒服。”淡淡的口吻,听不出什么语气。
一旁的熊阿尤目睹上一幕已然石化,此刻更是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霍排长听到这话,脸上没有流露出一丝毫异样,只是顺应地移步到了小孟姐正后方,然后将两只手都放了上去。
这个屋子里,觉得有点奇怪的,好像只有他一个人,而他又有点说不上来到底哪里奇怪。
几分钟后,孟呦呦耸肩拨开颈侧一左一右两只手,侧转过身,将坐标纸奉上男人面前,斩钉截铁道:“不是怀疑。
如果说之前还无法完全排除他们处在天然溶洞廊道的这种可能性,那现在我敢确定,他们一定是待在人工修筑的通道内。”
霍青山伸手接过,视线落在被着重标出的波形畸变处,男人眸光骤然一凛——底下对应的横坐标赫然显示 3400hz。
孟呦呦点出:“3400hz的共振频率对应的是什么东西,应该不需要我提醒霍排长吧?”
根据我军采集并汇编的《Y军装备声纹图谱》记载,Y军最常用的St-3钢材的共振峰频率为3400±40hz。
霍青山没有立刻接话,沉吟半分钟后,冷静作出安排:“立刻排查现有录音片段,筛检关键信息。重点锁定隐含地点的线索,以及能间接缩小‘老厨房’坐标范围的辅助情报,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
临走之际,霍青山长臂一伸,揽住阿尤的肩,附身侧耳轻语了几句什么。将人松开之前,还抬掌在他肩头重重拍了两下,末了一句:“好好干!”随后才疾步离开了监听站。
等人走远了,阿尤在她旁边坐了下来,孟呦呦随口般问道:“他刚刚跟你说了什么?”
男孩的脸上先是露出一种近似于难为情的羞涩表情,紧接着眼睛里又像是燃起了斗志昂扬的亮芒,两只手下意识攥握成拳,“霍排长跟我说,沉湎于失败毫无意义。”
“要想战胜敌人,首先得战胜自己心里的那只胆小鬼,想要变得更强就不能让害怕、恐慌和自我怀疑这种情绪一直跟着你,你必须得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然后勇敢地面对它,早点甩掉那个拖你的后腿的家伙。
男子汉就是要一直战斗!”
……
“小孟姐!”阿尤突然大叫一声。
即便隔着耳机,那股子激动劲也把孟呦呦吓了一跳,她摘下耳机看过去,“怎么了?”
这年纪的半大男孩藏不住情绪,什么想法全给写脸上了,孟呦呦看他表情也能猜出个七八分,指尖在桌沿敲了敲:“听到有用的信息了?”
阿尤一个劲地点头,忙不迭要把自己的耳机递过去,手刚伸到半空又猛地缩回,还懊恼地拍了下自己手背。随即侧过身去,把耳机从录音机上拔下,转而将机子推到孟呦呦面前,声音里幸福似要按捺不住:“小孟姐,你听听!”
“……防水帆布还有速凝水泥!”一个有些焦躁的男声,带着点北部西地口音,背景中雨声明显,不时还附有哗啦水声,像是鞋子陷进积水沟里艰难挪动的动响。
孟呦呦在脑海中倒推着时间线,三天前确实下过一场大暴雨,而且一下就是一整夜。
见对面一直在讨价还价,说着物资紧缺,需要时间调配的官方说辞,那人明显语气越发不耐,“快点送过来!我现在就去三号菜地那里等待接应,再晚点这里面要被淹得差不多了,老厨房根本没办法长时间待人,到时候饭菜从这里走也都得泡汤。”
三号菜地?孟呦呦在心里咀嚼着这个代号,总觉得在哪见过,偏偏一时之间又想不出具体的来头。
她翻出密语本,事先抬眸瞥了眼一旁正眼巴巴望着她的阿尤,阿尤立刻会意,唰的一下干脆地背过身去,连眼睛都闭得紧紧的。
孟呦呦这才低头翻找了起来,她对这个代号有印象,但肯定不是高频用词,否则绝不会如此模糊。指尖直接滑向手册后半部,终于在倒数第二页找到了那行小字——“三号菜地”后面,跟着一串坐标。
直到看见这里,孟呦呦才完全想起来这个暗语是从哪来的?
半个多月前,我军曾缴获敌军残缺的半张地图,随后送至监听站用于更新数据库。当时孟呦呦核对过这串坐标对应的地理位置,既不是什么战略高地,也不是敌军的火力重点驻扎区,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而且据当时过来送资料的小战士所描述,那个地块早两年,在敌军占据有利局势的时期,算作他们的后方二线区域,用于适当种植一些蔬菜以减少后勤压力。至于现在呢,那里仅保留下一个大点的化粪池,别的也没什么。
况且,这个代号此前从未出现在监听过的通讯对话中,于是那时候,孟呦呦想当然将它归类为次要信息,随手记在了手册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