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小人物 > 第323章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甯略一思考总结道:“荀氏和司马氏有很深的关系,司马氏和家妹有很深的关系,所以荀氏和家妹也有很深关系对吗?”

“也可以这样说,不过贫道觉得殿下还是和唐氏走的更近,而弘农夫人是荀彧的。。。。。。”

“等等。”赵甯迅速打断:“曹操要动司马朗,事先要动幽州,幽州是家妹的娘家,也就必须连家妹一同消灭。”

“有这个因素影响,不过。。。。。。”

“你等等,别着急。”赵甯整理一番思路接着问道:“荀彧是保皇派对吧?”

“对。”

“荀彧不单是保皇派对吧?”

“对!”

“荀氏和司马氏早就形成联盟对吧?”

“没错!”

“司马氏是士族领袖对吧!”

不等回答赵甯连续发问:“保皇派搞小动作促使家妹继承梁国,荀彧就在许昌,眼皮底下发生大事能不了解?”

“荀彧了解,司马氏会不清楚?”

“司马氏清楚,天下士族会不知道?”

“曹操回许昌没有借题发挥,动颍川也没打算动荀彧,荀彧为什么要死?怎么他一死曹操就跟发疯一样,为什么?”

对于学生急迫的表现,魏翱眉宇间流露欣喜,很乐意解答疑问。

事物变化并非某一个单独的原因造成,各种因素长久积攒,达到某一个临界点时彻底爆发。普通人需要时间,逐条理顺关系用心分析,赵甯能跟上脚步就代表他在用心思考,缺的只是正确的引导。

刘琰无意之中走的每一步都踩在关键上,足迹就是一个一个的节点,各方势力顺着节点很容易慢慢布置一张大网。通过网络互通有无追逐利益,或者说相互勾连谋取权利,编织时间越久越是密不透风。

司马氏和幽州的联盟可以说相互成全,幽州能稳步发展,司马氏也能借外力做大。其他士族看在眼里有机会一定会效仿,刘琰去冀州难说没有其他河北士族插手帮忙。里面肯定包括司马氏,他家不会嫌弃代理人多,暗中帮助刘琰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曹操看得见,却理不顺,不是没有理顺的能力,而是轻易动不得。利益链条已然形成规模,曹氏自身也深陷其中,大网笼罩之下牵一发动全身,骤然轰塌毁灭的不一定只有敌人。

网络上有一个重要的枢纽,小了说,他是士族、皇权、颍川、曹操四方的链接中心;往大了说,全国各地无数个小网络都在这个节点汇聚、交错,这个枢纽就是荀彧。

人的智慧大差不差,之所以给人感觉能力有上下,手段分高低,就是信息获取不对等造成的结果。荀彧是举世罕见的天才,天才掌控第一手全面信息,见证各方利益纠葛往来穿梭,荀彧了解的比曹操多得多。

荀彧和曹操有同样的背景,受同样的冷眼,走到一起知心相交建立深厚的互信。荀彧活着一切尽在掌控,内部乱不起来曹操能专心对外。

刘琰做梁王没有实质性威胁,南匈奴看中的不是刘琰本人,同理,天下英雄不过利用刘琰的高贵而已。刘琰手下英雄聚集并不是一件坏事,英雄相互不服内部自己就会先闹起来。

各地士族包括司马家由他去做大,世祖光武皇帝手下也有尾大不掉的士族,搞平衡对曹操来讲不是难事,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幽州也容易遏制。

突然之间这个节点没了,被天才亲手毁掉,你说曹操该怎么办?曹操和荀彧之间存在深厚的友谊,曹操会痛心,会失落,会后悔,这之后呢?他会不会害怕?会不会担心百年之后儿子无法控制局面?

荀彧不是简单的颍川领袖,整个荀氏家族和天下士族勾连极深。本来只是打击颍川派系,曹操每年都在做相同的事,手段再平常不过。但是,荀彧一死性质就变了。

回顾一下过往,记得淮南帮领袖桓典吧?当时曹操刚打完黎阳之战觉得河北很难拿下,结束屯田之前拿淮南帮敲打大家。淮南帮招谁惹谁了?谁没有小动作?就是看失去刘馥淮南帮没兵好欺负!结果桓典气不过自杀。

还有一个人,谯沛集团领袖之一,曹操的合伙人丁冲。河北刚拿下丁冲就喝酒喝死了,丁冲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真的是酒精中毒吗?早不死晚不死,平定河北用不上人家,嫌弃人家碍眼了你直接弄死。

最可惜的就是张绣,纵横天下十数载,一朝不慎被刘琰拿下单杀。他是当时曹操阵营唯二的军事领袖,尸首还没凉透军队就被曹操夺取。

荀彧和曹操是生死交情,共同创业的伙伴,不死一切都好糊弄。他自杀就是告诉天下,曹操是个过河拆桥的人,用你的时候怎么都行,用不上一脚踢开。

过去动别人咱们不吭声,今天能我明天就能动你们,我的亲戚们我的朋友们,桓典、丁冲、张绣和我荀彧,这些曹操昔日伙伴的下场,就是你们今后的下场。

都认为颍川倒台我不倒,曹操能善待我。不错,我荀彧也是这样认为。但是请大家回头看看桓阶混成什么样,丁仪的官位还在原地踏步,张泉空有侯爵名号待遇都不如典满。

没有派系支撑就没有壮大的希望,子孙家族都没有未来,善待我让我活着纯粹是榨取我最后一点价值,我要用行动告诉天下,我荀彧不稀罕施舍。

总结一句,荀彧不是负气自杀!这是他下的最后一盘大棋。这次我魏翱佩服他,总算不耍虚伪遵循真正的个性——自私自利的老损种。

曹操引领一个崭新的新时代,有家族成功就会有家族失败,董承种辑维护旧秩序反曹,郭嘉和寒门就要帮助曹操。权力更迭起起落落历来来就是如此,都知道都明白,士族疯狂壮大力量,就是为了用足够的势力避免沦为弃子。

社会的整体资源有限,你方成长我方就要退让。大家愿意掩盖事实,对真相视而不见有一个前提,新社会给予新贵发展同时不能抛弃旧势力。一点一滴慢慢打压是公认的合理手段,但是绝对不能公开摆在台面上。

因为公开等于打破动态平衡,会给社会舆论造成一种错误认知,新贵会借机加速打压过程,高门第一个失去的就是话语权,曹操还没有能力干预。

“曹操有干预能力。”赵甯摇着头否定,曹操是什么人?说他没有干预能力太扯了。

“曹操的出身决定永远是一个军阀,他只能做忠臣别无选择。”魏翱抬手指向前方冰龙,语气不无遗憾:“普天臣民就如冰封之水无声无力,其上真龙仅此一条。”

“不是,这跟曹操没能力干预有关系吗?”

这话问的好!魏翱打出一个响指,连带你下一个问题一同解答。

曹操是军阀,立身之本是军队。曹操野战军序列分外部和机动两部分,外部两夏侯兵团,曹仁兵团,淮南兵团四大野战军有几个将领出身高门?

机动兵团同样有四个,关中赵俨兵团,许昌留守兵团,邺城主力兵团,乃至防备幽州的张燕兵团,请找一找有没有出身高门的将领!

屯田兵也掌控在曹操手里,各地典农和屯田都尉请照地图一个一个扒拉,出身高门的一个都没有。有出身高门不稀罕去干的原因,但归根究底是曹操不信任高门。

郡国兵才是高门自己的军队,高门把持地方财税,庄园坞堡里的部曲成军很容易,所以曹操在默认郡国兵归高门。长久以来郡国兵不离本乡成为习惯,外人敢进来照死里打,出家乡战斗意志就很难保证。

关中之战算是高门第一次参与重大军事行动,战事刚结束曹操就下令各部回归本郡,就是不给高门军队转变成野战军的机会,哪怕名义上也不行。

动摇谁都可以,唯独不能动摇军队。寒门军队具有压倒性优势,无论做什么曹操都必须考虑寒门将领的立场。如果寒门错误领会曹操意愿以为这是清算的信号,大势就如洪水决堤,曹操有心无力,想要坐稳位子只能听之任之。

荀彧用自己一条命掀翻桌面,露出桌底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掩盖的事实,这一死等于不给曹操一点机会。要在造成危害之前破釜沉舟,能补救多少就补救多少,不能补救的人或事就干脆毁掉。

首先要做的就是赶紧转移目标,告诉寒门冷静一下,我曹操要打击的不是所有高门,保皇派正好撞到枪口上。我魏翱敢断言,荀彧一定求助过皇帝,皇帝不愿意出面保住颍川,所以荀彧破罐子破摔谁都别想留好。

方才说过荀彧是各方沟通的桥梁,荀彧自杀形势突然变得微妙,首先和荀氏有姻亲关系的司马氏就靠不住。设想一下,一个势力遍及中原,外部还有强力军阀盟友的庞大家族,你表忠诚没用,你有能力造反就该死。

这次贸易纠纷就是动手的前奏,曹操为这一步已经等了很多年。要以为只针对幽州就错的离谱,这是一连串计划的开始,要么不动幽州,既然动幽州就要一次性解决真正的目标——司马朗。

没有司马朗司马家就算彻底被压制,没有司马家,幽州随他去强,再强也没用。统一草原又如何,最多再来一个匈奴帝国。中国有信史纪年以来上千年,没有任何一个草原帝国能够入主中原,威胁程度比里应外合小太多。

赵秉忠,让我们回到此前话题,动摇司马氏幽州是第一步,失去外部助力,司马氏就是剥去壳的鸡蛋,不用落地就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