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哀歌 > 第506章 赵边骑之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臻的问题,直指核心,精准地切入了最关键的实战检验环节。

车厢内,瞬间陷入一种凝神思索的寂静。

王贲浓眉微蹙,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脑海中飞速复盘着每一次冲锋、迂回、追击的画面。

阿古达木则缓缓闭上了眼睛,似乎在嗅闻着记忆中草原的风与血的气息。

片刻,王贲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臻兄明鉴。拐子马之利,在于弓马娴熟,阵型变幻,进退迅疾如风,骑射搏杀之能,确已远超往昔秦骑,亦不惧寻常匈奴散骑,此役已证。

然,此番深入河套腹地,长途奔袭、反复扫荡,亦暴露三点瑕疵,亟待打磨精进。”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

“其一,便是高强度、长距离追击后的持续作战能力。我军新式鞍镫虽佳,但人马在连续奔袭百里以上,尤其再经历数次反复缠斗厮杀,体力消耗巨大。

彼时,骑手手臂酸麻,开弓精度骤降;控马缰绳,力道松弛难达精微;阵型转换之际,号令传递亦显迟滞,速度远逊全盛之时。

匈奴散骑虽溃,若那时突然遭遇一支养精蓄锐、阵型齐整的生力军拦截,我军恐陷入苦战,难以立时发挥全盛战力,甚至可能被拖垮。

故,未来需着重加强人马极限耐力之操练,以及如何在疲惫之际,仍能保持最低限度攻击威慑与自保机动力的战法。”

“其二......”

他眼中闪过一丝凝重,继续说道:“在于小股分队深入敌后时的通讯与协同。

为求隐蔽高效,我二人常分兵数路,以三十骑为一队,各自深入指定区域扫荡。

然,草原辽阔,地形复杂,一旦某小队遭遇强敌或迷失方向,主力往往难以迅速察觉其危难并及时驰援。

虽有约定信号,但风沙漫天、雨雪蔽目之时,或距离过远,皆易失效或被敌方截获。

此役幸赖老胡熟悉地形,及时策应,未酿成大失。

然此隐患不可不除。需即刻着手完善更精密的联络之法,也需更强悍的自持作战与快速突围能力。至于其三......”

说到此处,王贲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肉疼:“战马损耗,远超预期。

马蹄铁虽保马蹄,然长途疾驰、碎石硬地冲锋、乃至激烈格斗时的踩踏扭伤,仍有不少战马伤及蹄腕,甚至折损。

更有部分马匹因过度劳累,归营后便一蹶不振。优良战马的补充与养护,是未来维系拐子马战力的命门所在。”

秦臻认真听着,手指在膝上无意识地轻点,逐一记下。

待王贲言毕,他将目光转向阿古达木:“老胡,你呢?你生于斯长于斯,眼光必有独到之处。”

阿古达木睁开眼,他接着王贲的话,用他那带着胡腔却已相当流利的秦语补充道:“左庶长,王将军所言句句切中要害。我出身胡地,更觉还有两点亟待重视:

其一,我等扫荡多在昼间,倚仗日光辨识方位传递号令,偶有趁夜奔袭,然士卒在暗夜之中辨识方位、传递号令、保持阵型之能力,远逊白昼。

夜战能力,实为短板。

其二,此次扫荡,匈奴部落多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少有依托地利顽强固守者。

然,设想若遇敌依托废弃土城、险峻山坳、密林隘口死守,拐子马虽骑射无双,近战劈砍亦猛,但攻坚拔寨却非所长。

面对依托工事顽抗之敌,往往需要反复骑射袭扰,耗尽对方箭矢士气,或等待步卒赶到方能协力拔除。

若遇坚城深垒,则更需其他手段。

若能配以少量更利于破阵、摧坚的兵种或携带简易的攻城器械协同,扫荡效率当可倍增。”

他停顿一下,补充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另外,对新归降部众的震慑与整编,仍需摸索更有效率的法子。光靠刀锋与烈火,可收一时之效,却非长久收心之计。

恩威并施之法,尚需深究。”

两人坦诚相告,毫不避讳地将胜利光环下细微的裂痕一一指明。

说完这些瑕疵,他们脸上的凝重并未消散,但眼中却同时爆发出强烈的自信光芒。

“然瑕不掩瑜!”

王贲的声音陡然拔高,铿锵有力,眼中闪烁着实战淬炼出的骄傲:“此三点瑕疵,皆非根本缺陷,乃经验与操练便可弥补精进之处。

臻兄,此役足已足证,拐子马确为当世一等一的骑军。

其机动力、冲击力、骑射之精准、小队之灵活,经实战检验,远超我等最初预期。

匈奴人引以为傲的轻骑骚扰、散骑突击,在成体系的拐子马面前,几如土鸡瓦狗。我军能如此迅速肃清河套残敌,令其闻风丧胆,拐子马力居首功。”

说着,他眼中精光一闪,带着强烈的挑战意味:“莫说匈奴,便是那李牧麾下,号称精锐的赵边骑,若以同等数量,堂堂正正列阵平原对冲,我王贲有绝对信心,必将其彻底击溃,踩于马下。

此非妄言,乃铁血战阵印证之实。

赵边骑虽精,然其战法、其装备、其训练,终究未脱旧臼。

拐子马,已开启新章。”

闻言,阿古达木重重点头,眼中同样燃烧着炽热的忠诚与信心:

“左庶长,王将军之言,亦是阿古达木之心声。

拐子马已成,乃大王手中利刃,无论塞北草原,亦或中原大地,但有所命,吾等必为大王斩将夺旗,荡平一切敌寇。

草原之狼,今为大秦之獠牙,所向披靡。”

王贲闻言,嘴角亦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显然对阿古达木之言深以为然。

李牧的赫赫威名,此刻在他们眼中,反而成了衡量自身战力的最佳标杆。

听着二人发自肺腑、充满力量与骄傲的评价,秦臻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车厢内,因二人充满力量的话语,这笑意仿佛带着温度,让原本因分析缺陷而略显沉闷的车厢瞬间升温了几分。

秦臻能感受到两人话语中那份经过血火淬炼的自信,那份源自武器代差和精妙训练的必胜信念。

这份信念,正是此刻大秦最需要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