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少上造,为首者乃三名原赵国屯长,名唤张横、李魁、赵五。
煽动者乃其麾下十余名什长、伍长。
起因…起因似是单纯对大王和少上造的承诺生疑,又因白日口粮争执,积怨爆发。
暴动中,三名监工被杀,十余人兄弟受伤,乱贼死伤亦不下数十。”传令兵快速禀报。
“好。”
秦臻只吐出一个字,随即眼神却锐利:“传令:王贲、阿古达木!”
“末将在!”二人杀气腾腾,齐声应诺。
“着你二人,各率本部精锐,弓弩上弦,刀剑出鞘,即刻包围暴动营区,将乱军死死困于东门附近。但无命令,不得擅杀一人!”
“喏!”二人虽不解,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但军令如山,立刻领命而去。
“上将军麃公,劳烦您即刻坐镇中军。传我将令至各营:暴动者,罪在首恶。协从者,此刻放下武器,回归本队,既往不咎。若敢串联响应,或趁机作乱者,无论何人,无论缘由,立杀无赦。其所在营区,连坐同罪,务必稳住全局,严防连锁反应。”
“老夫明白!”麃公明白此令关键,迅速离去。
“王翦将军!”
“末将在!”
“随我亲赴东营门,亲斩首恶。”
当秦臻在王翦及精锐亲卫的簇拥下,身着王服,腰佩穆公剑,出现在硝烟未散、血腥味弥漫的东营门时,场面为之一窒。
外围,王贲和阿古达木率领的秦军重兵,杀气腾腾,弓弩森然指向营内。
重甲步兵的盾牌组成铜墙铁壁,长矛如林。
营区内,数百名参与暴动的赵卒被压缩在一片狭小区域。
大多数人脸上写满了绝望、恐惧和茫然,手中的简陋武器在颤抖。
只有那三名被指认的屯长张横、李魁、赵五,以及十来个心腹,还在声嘶力竭地叫嚣着:“弟兄们!别信秦狗!冲出去才有活路!杀啊!”
地上横七竖八躺着降卒的尸体,无声地诉说着刚才的惨烈。
秦臻没有看那些为首者,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瑟瑟发抖、眼神茫然的普通降卒,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所有的嘈杂与呜咽,带着“代王”的威严和不容置疑的铁律:
“尔等听着!秦王之诺,重逾九鼎!‘三年之约’,字字为真!然......”
他话锋一转,杀机凛冽:“国有国法,营有营规,尔等受人蛊惑,擅起刀兵,戕害监管监管,冲击营门,此乃十恶不赦之罪。”
接着,他猛地抽出腰间穆公剑,直指那几名还在叫嚣的屯长等人:“此数人,煽动叛乱,袭杀秦吏,罪无可赦,当诛!王贲!”
“末将在!”
“将此数名首恶,就地正法,悬首营门三日,以儆效尤。”
“喏!”
王贲早已按捺不住,猛地带人扑上。
张横等人还想负隅顽抗,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毫无意义。
刀光闪过,惨叫声戛然而止。
其头颅被高高挑起,悬挂在了染血的营门木桩上,死状凄惨。
血腥的威慑让所有降卒噤若寒蝉,许多人吓得瘫软在地。
秦臻收剑回鞘,目光再次扫过噤声的人群,语气稍缓,却依旧冰冷:“其余人等,受人裹挟,情有可原。秦王仁慈,本帅代王行权,赦尔等死罪。 ”
此言一出,不少降卒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微光,但随即被更大的恐惧淹没。
“然,活罪难逃!”
秦臻顿了顿,继续说道:“自今日起,此营所有人,劳役加倍。
口粮减半,为期一月。
若再有异动,无论何人,无论缘由,格杀勿论。
其所在营区,连坐同罪。”
恩威并施,雷霆手段与怀柔底线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杀首恶以立威,赦胁从以示仁,重罚以儆效尤。
既维护了秦法的绝对威严和“代王”的权威,又未动摇“怀柔分化”的根本国策,更给其他观望的降卒一个明确的信号。
顺从,有生路;顽抗,必灭亡。
血腥的镇压之后,营区陷入了死寂的服从。
但这份死寂之下,气氛比之前更加沉闷,也更加沉重。
.........
处理完暴动危机,秦臻回到帅帐,气氛依旧凝重。
芈启、麃公、王翦、王贲、阿古达木五人或立或坐,目光齐刷刷落在秦臻身上。
虽然刚才的雷霆手段暂时压下了动乱,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飞溅的鲜血不过是暂时冻住了潜藏的怒火。
秦臻指尖在沙盘上轻轻敲击,目光扫过帐内众人。
他清楚,要真正瓦解降卒的抵抗意志,将他们转化为“秦民”,兑现“接家眷”的承诺,是这场“消化”战役中最关键、也最困难的一环。
其凶险与复杂,远超战场上的正面搏杀。
可若连这点都做不到,何以统一天下?
“少上造,接引家眷一事,势在必行,此乃大王仁政之根基,亦是安定降卒之良药。然,其难处,实如登天。”
芈启率先开口,眉头紧锁:“其一,跨国密行,风险极大。需深入敌国腹地,韩、赵、魏、楚、燕,国情各异,关卡林立,盘查严密。
敌国官吏、游哨、甚至乡野村夫皆可能是眼线。
一旦身份暴露,或被敌国察觉意图,不仅执行者九死一生,所接之人亦难幸免。
更会授敌国以柄,斥我大秦‘诱拐其民’,破坏邦交,甚至以此为口实,煽动民怨,破坏大王‘深耕固本’之大计。
届时,洛邑之局,恐将前功尽弃。”
“其二,耗费惊人,靡费国力,恐难支撑。”
王翦看了看芈启,接口道:“遣派精干人员,需通晓当地语言、熟悉地形、身手不错且有应变之能的斥候或游侠。
筹备车马、伪装身份所需物资、沿途打点、安置费用……
此非小股行动,若按大王、少上造所期,接引人数众多,其耗费之巨,恐不亚于洛邑战役。
太原、河东之粮,勉强供应降卒口粮与筑城民夫已是捉襟见肘,恐难额外支撑此等庞大开销。”
“其三,真伪难辨,隐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