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04年4月16日,星期五。

香江中环金融街8号,联交所交易大厅内气氛凝练而克制。

马画藤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并不习惯的西装领带。

他望向身旁的张啸龙,两人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

那其中既有期待,也有难以完全掩饰的忐忑。

这一天,本该是企鹅公司创始团队齐聚的时刻。

然而李琦仍远在大洋彼岸处理要务,唯有越洋电话中那句“放心上市,一切有我”回荡在马画藤耳边。

事实上,若非李琦半年来的多方推动与战略重构,这家起源于鹏城、主打qq即时通讯的互联网公司,恐怕难以在此时就走上上市之路。

春季的香江金融市场确实显现出一定的活跃态势,资金面对新股的接纳度较往年同期有所提升。

但即便如此,市场对科技类企业仍然心存警惕——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投资者们对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始终抱持审慎态度。

企鹅团队的筹备工作已持续多月。

从招股书的反复修改,到路演行程的精心安排,马画藤事必躬亲。在最终定版的招股文件中,他们甚至直言不讳地写道:“我们无法保证未来能够盈利。”

这种罕见的坦诚,既反映了团队务实的态度,也折射出当时市场环境的严峻。

发行价最终定在7.3港元。

这个数字,相比前世马画藤最初预期的3.7港元,几乎翻了一倍。

而融资规模达到60亿港币,更是原先设想的四倍有余。

当然以2004年的标准来看,这一规模也只能算是中上水平,远未达到后来科技巨头上市的盛况。

“应该没有问题吧?”张啸龙在敲钟前低声问道。

马画藤目光扫过交易大厅,声音平静:“李总说了,不会有问题。”

“那就敲钟吧!”

当日的香江股市平静如常。

许多投资者早晨翻阅财经版时,对这家内地互联网公司的上市并未给予过多关注。

“内地的公司在香江上市?”在中环一家证券营业部里,老股民陈先生推了推老花镜,“还是互联网公司?主营业务是…qq?啥玩意啊?”

这种反应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毕竟,2004年的香江股市仍以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为主导,科技板块体量有限,且大多表现平平。

然而,在另一个圈层——香江娱乐圈中,却悄然涌动着不同的暗流。

“范酱,你能不能再借我一些钱?”钟甄涛握着电话的手有些出汗。

电话那头的范酱语气犹豫:“还要借钱炒股啊?我们好不容易快把外债还完了。”

“我知道,你不相信我,难道还不相信师父吗?他啥时候做过赔钱的生意?”

范酱沉默良久,终于咬牙道:“实在不行,我把店也给押上,贷一些钱出来。”

“我还有一些首饰,卖出去也能凑几百万。”

钟甄涛激动地抱住身旁的友人,差点跳起来:“我就知道你还有办法!”

“要不是看在大师的面子上,我决计不会拿钱出来的。”范酱叹气道,“这可是我最后的家底了。”

“放心,绝对不会让你亏掉的。”

与此同时,在香江另一端的半山豪宅区,李连捷正在与妻子莉智进行类似的对话。

“那我们拿出来多少钱来买这只股票?”莉智忍不住问道,“要不然把《投名状》这次的收益拿出来?”

《投名状》中李连捷采取的是片酬加分红的打包方式,即便在2004年,他的收益也超过了1亿港币。在莉智看来,这已经是一笔巨款。

但李连捷摇了摇头:“不够,远远不够。增加两倍,不,五倍。”

莉智眼睛瞪得溜圆:“不是,你疯了?你之前不是说股市风险太大……”

李连捷截断她的话:“对于别人来说,风险是大。但对于李琦来说,就不一样。而且即便我们在股市上亏了,之后只要和李琦合作,这笔钱迟早还能赚回来。”

莉智看着他,满脸的不情愿,但也知道自己拦不住。

这么多年,她太了解李连捷了,一旦认定,很难更改,但她还是换了一个方向问到:“那壹基金怎么办?”

李连捷沉默了一下,“暂时推后吧!”

在张国荣的住所,又是另一番景象。

“哥哥,你说咱们买多少合适?”梅艳祊笑着问。

张国荣摊了摊手:“反正我要钱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如全都买了。”

“全部?”

梅艳祊笑的花枝乱颤:“我也是这样想的。与其让我老妈惦记,不如全都买成股票,到时候就算我死了,她拿去换钱,也没那么容易。”

刘德华也在场,闻言脸色大变:“我就不该来问你们两个。”

他本是来想听听这两位好友的意见,结果人家直接准备全仓买入,压根没有参考价值。

“我还是去问问梁超伟他们两公婆吧!”

“哈哈~”张国戎和梅艳妨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那两公婆比你鸡贼,他们能告诉你实情?”

本来已经走到门口的华仔脚步一顿,顿时泄气,因为两人说的是实情。

这俩公婆怎么可能和他说实话?

这些娱乐圈人士的异常热情并非空穴来风。

他们中许多人通过各自渠道了解到李琦在企鹅公司的投资占比,更知晓他在商业领域的独到眼光。

于是,在正式上市前,一股暗流已经在特定圈子中涌动。

钟甄涛、李连捷、城龙、星爷以及多家电影公司的高层,都悄悄吩咐经纪人密切关注这只新股。

然而,与娱乐圈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鹅团队自身对上市预期却保持低调,甚至可以说是平淡。

马画藤在敲钟之前还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当前环境如此,要做好破发的心理准备。”

毕竟,那是一个纳斯达克指数尚未完全从互联网泡沫中恢复的时代。

即便在香江,科技股也并非市场宠儿。

许多分析师在企鹅上市前发布的研报中都保持了谨慎态度,建议投资者“观望为主”。

因此,当企鹅首日开盘价定格在8.37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近15%时,交易大厅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随后是难以抑制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