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16日,上午9点30分,香江联合交易所。
当电子屏上企鹅公司的首日开盘价赫然定格在8.375港元时,整个交易大厅陷入了一刹那近乎凝滞的寂静——紧接着,欢呼与掌声如山呼海啸般爆发出来。
较发行价7.3港元跃升近15%,这样一个开局远超几乎所有市场分析师的预测,也打破了科技股在当年普遍低迷的预期。
“这只内地股票……潜力惊人!”
一位站在后排的交易员忍不住脱口而出,语气中满是不可置信。
马画藤就站在人群中央,一身西装仍掩不住他的书卷气。
他微微仰头,注视着屏幕上那不断跳动的绿色数字,轻轻舒出一口气。他拿出手机,迅速而克制地给远在美国的李琦发去一条短信:“开盘良好,一切顺利。”
这一刻,他尚未意识到,这家起步于即时通讯、业务模式在许多人眼中仍显得模糊不清的互联网公司,即将掀起怎样的资本风暴。
它很快就不再只是一支股票,而将成为香江股市的“宠儿”,华夏互联网史上不可绕过的一页传奇——甚至是一个经济时代的符号。
市场的响应来得迅猛而炽烈。
买盘如潮水般持续涌入,几乎不见回落。“还在涨,还在往上冲!”人群中不时传来这样的低呼与惊叹。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两小时不到,已轻松突破10港元大关,较发行价飙升17.5%。
由于港股没有日内涨跌幅限制,历史上也曾出现单日暴涨超300%的个案,因此理论上企鹅的上涨空间仍然巨大。
尽管港股设有市场波动调节机制(Vcm)——当价格偏离5分钟前成交价±10%时,会进入5分钟的“冷静期”,限制交易价格区间——但这也未能阻挡市场的热情。
很快,“企鹅”这个名字响彻全港。
“这是什么神仙股?”
“我中了!”
“我没买……亏大了!”
“那还等什么,买啊!”
“......”
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沸腾的不只是交易大厅,还有营业部、咖啡馆、写字楼,甚至家家户户的客厅。
但这绝非一场纯粹的投机狂欢。
其背后,是企鹅公司清晰而强劲的业务基本面和增长逻辑:qq注册用户数持续飙涨,移动增值业务迅猛推进,而游戏板块的布局更是精准卡位。
自主研发的《穿越火线》、代理的《魔兽世界》,以及投资【光线特效】等文创内容类企业,都逐步展现出超群的生态控制力和变现能力。
财务数字是最好的注脚:2003年,企鹅全年总营收11.4亿元,净利润4.5亿元。
而仅仅到2004年第一季度,营收就冲上5亿元,净利润高达2.82亿元。
按此推算,年复合增长率稳稳站在50%以上。
这不仅是华夏互联网企业的奇迹,即便放在全球科技赛道中也属顶尖水准。
更重要的是,企鹅并不孤立。
其生态中早已嵌入【璀璨娱乐】、【光辉娱乐】等战略协同板块,彼此引流、互相赋能,逐渐构筑起一个横跨社交、文娱、科技的复合型生态体系。
它不再只是一家“做qq的公司”,而成为一个难以复制、更难超越的数字经济共同体。
敏锐的机构投资者很快挖出更多“背景”:原来李琦是企鹅的重要股东;原来企鹅也投了【光线特效】;原来它的业务已蔓延至影视、音乐等多个高增长赛道……
“这不是短线题材,是可长期持有的价值股!”
越来越多分析报告开始调整预期,建议“积极配置”。
参与到了这场抢购之中。
对投资者而言,企鹅展现的是超乎想象的回报潜力;
对行业来说,它重新定义了互联网核心赛道的竞争玩法;
而对整个社会,它正悄然重塑数以亿计用户的沟通与娱乐方式。
尽管面临互联网泡沫余波、同行围剿和政策不确定等挑战,企鹅仍杀出重围,展现出惊人的逆周期生命力。它不仅是华夏互联网的标志,更成为商业世界中“生态赋能”的经典案例。
而更大的时代背景,是华夏正处于人口红利最丰厚、移动互联网普及速度最快的黄金二十年起点。
企鹅的崛起,恰逢其时。
谁能引领流量,谁就能占据制高点。
何况是这家公司的背后还有一尊邪神,想想【璀璨娱乐】、【光辉娱乐】,如果那几家公司再上市......
想想这场面,机构们的加注的心情越加即激奋。
股价也一再被推高。
突然,交易大厅之内,突然有人惊呼。
“300%了!”
“打破单日暴涨的纪录了!”
“同时也打破了首日发行暴涨的记录!”
“......”
一片哗然与鼓掌之声。
……
美国,西海岸天刚微亮。
李琦顶着两个黑眼圈在打哈欠,他没有睡好,一个晚上已经接到了马画藤不下二十通越洋电话。
最后一通,是十几分钟之前,也就是在香江收盘之后。
“收盘价锁定在26.14港币……”电话那头,马画藤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抖,“李总,你听到了吗?”
此刻的李琦正在飞快的心算。
26,14?
也就是较发行价上涨约312%,那就意味着......市值突破200亿港币。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这一刻他也不禁心潮澎湃。
资金,从此将不再是制约他们奔跑的枷锁。
他虽然未能亲临现场,却已是这段传奇中不可或缺的注脚——既是时代的参与者,也是这个宏大故事的见证人与书写者。
他转头打电话给给王建霖,“告诉米高梅的那边的人,随时可以签约,咱们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