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快说,咋样能回去?”

石知义在他耳边说道:“老高和一个报社的社长比较熟,他是国党的,他说如果咱们把选票都投给他,到时候上台之后,给我们报销百分之五十的机票。”

“百分之五十?”

老桑顿时有些激动,“如果能报销百分之五十,那我的钱就够回去了…”

“先不要着急高兴,还有更令人振奋的消息,老高还告诉我一件事儿,如果咱们愿意配合,他去找内地的那个影视大佬,想办法让他帮忙给报销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再加上在内地的吃喝住行。”

“咕嘟~”

这下老桑彻底坐不住了,“那还说啥,这事儿必须的干啊!”

老高是谁?

高冰函。

13 岁落难,一生只为回家的男人。

他十三岁被裹挟着到岛内,历经生死,因为口袋里面有初中录取通知书,得以进学校参加中考,有了光明的未来。

毕业后当了军事法官。

结果一个叫郑凤升的思乡心切,抱着轮胎下海,想游回内地,但风浪太大,被冲了回来,随即被捕。

思乡之情,老高最能体会,他同情郑凤升,可他说了不算,上面要求必须枪毙。

于心不忍,老高给郑凤升弄了一瓶高粱酒,让他喝下去,能少受点罪。

可惜,执行的怂蛋没打准,只能再补一枪。

从此,老高不能原谅自己。

他说:“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刽子手,一个杀死回家探母之人的凶手。”

能探亲的第一时间,他跑到了鹭市,可找遍了那些渔村,都没有找到郑凤升的家。

郑凤升没有逃回去,但后来有个叫林忆夫的年轻人拿着篮球成功了。

轮胎不行,篮球可以。

后来这个人还成了内地的一家银行的行长。

老高从部队退役之后,考取律师执照,他给自己定下原则,不当诉棍,不挣昧良心钱。

40 多年律师生涯,口碑好到,就连和他对簿公堂的对手都对他的人品佩服不已,将女儿嫁给了他。

他帮过不少老兵打官司,除了律师的工作之外,就是帮助一些想回家的老兵回家。

原因就在于他的遗憾。

1979 年,老高到国外参加法律研讨会。

遇到了内地的代表参加,他便想请他们将自己的家书递给母亲。

家书里,几乎是用文字在呐喊,“娘,我还活着,我肯定会活着回来的,我也深信一定会见到我健在的亲娘,你一定要等着我回去…”

然而当时岛内规定,任何人对内地,不接触、不交流、不合照。

经过“高人”指点,他先把信寄到约翰国的同学,再由同学寄到米国,然后再由米国寄回华夏。

可惜,等他的家书到家的时候,母亲早已经在一年之前离世了。

他听说之后,哇哇大哭。

后来有个移民阿根听的老乡回去探亲,绕路岛内,给他带了鲁省的土特产和一调羹的土,他把土分成两半,一半放进保险柜。

另一半用水搅匀,水喝到肚子里,变成眼泪流出来。

岛内。

石知义的家中。

此刻正在召开家庭会议。

他将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全给叫了过来。

“爸,你凭什么要我们都投蓝色?我们想投绿色…”

“就是,爸之前不是都不愿意掺和这事儿的吗,今年怎么想起来管这个了?”

看到石知义突然跳出来干涉他们,子女们很不理解。

石知义眼珠子发红,“你就说你们听不听吧?”

“爸,现在的形势,与你们那时候不一样了,你就好好的养老就成,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用您管。”儿子一脸不情愿地劝道:\"你让我听你的,你也得说出个所以然来啊!\"

“就是…”女儿、女婿也表示反对。

石知义嘴巴张了好几张,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因为老高说过,这事儿要保密,万一被人知道了,事情可能会麻烦,所以他只能

“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去死。”

石知义说着,直接爬上了楼顶,这下儿女们吓的够呛,“爸,你…你快下来,我听你的,听你的还不行吗?”

“不是,到底咋回事儿啊?”女婿还想问,毕竟对方已经答应自己给两袋面,可看到老爷子站在房顶上的身影,只能挠头。

与两袋面相比,还是老爷子更重要,要不然后半辈子不过安生。

与石知义类似的情况,在岛内的许多地方上演。

“你们就说投不投就完事了,你们要这次不听我的,我就死给你们看。”

“反正我是看不到我娘了,你们以后就背着一个逼死父亲的名号活着吧…”

“我就是这么霸道,不听也得听。”

“不听我的话,以后别叫我爹…”

“…”

老兵们大多没有文化,生活贫困,所以能活到 2000 年之后的,十不存一。

六十多万人,哪怕不足十分之一,也有四五万。

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

更别说他们许多人还有子女,子女又有子女。

加起来的人数超过十万,已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子女们不理解,父亲为啥做出这种吓人的举动,就连他们的邻居也都一脸的震惊,吓得见面躲开,生怕他们这些老兵精神不正常。

这一日,老兵们突然强硬了起来…拧成一股绳,直接将岛内的天给翻了过来。

感谢“爱吃八大馇的苍鹿童子”、“用户名”、“特麽善了个哉的”等书友的打赏,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