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时间转瞬即逝,林风几乎与世隔绝,独自待在山顶的阴影营地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影”的节奏,他悄然改变了自己的作息时间。
白天,他将自己隐于帐篷之中,静养休息,闭目思索,用精神梳理着每一次感知练习的反馈。他开始刻意避开阳光,避开一切灼热、明亮、喧嚣的东西。那不是属于他的力量源泉。他的世界,是夜。
而真正的修炼,则从傍晚第一缕暮色降临时开始。林风会在帐篷前的空地上盘膝而坐,四周的光线逐渐褪去,山林的阴影悄无声息地生长蔓延。随着黑夜降临,林风也逐渐融入那份寂静与深邃之中。呼吸、心跳,甚至意识的震动,都在尝试与影子达到同步的频率。他不再将暗影当作外在的能量源,而是一种可能归于“本我”的存在。
夜色最深之时,他开始尝试投射意识,追踪那“影膜”的边界他所命名的,那一层几乎不可感知,却真实存在的界限。一次又一次,他试图突破它,与其共鸣,融入其内。
失败、试探、再失败。可他不急。
每一晚最后的一个小时,林风仍不改旧习。他会拔出那把黑色战刀,在夜风中缓缓起势。刀法如影似幻,如练亦如悟。即便无人喝彩、无人注视,他的动作也始终如一,精准、利落、克制那是贯穿他整个觉醒之路的根基,是他不愿放弃的执念。雨夜里他曾舞刀,危险地方的黎明前他曾舞刀,如今影中沉修,他依旧在舞刀。
这几天,林风的努力没有白费。从第一天开始,他只是试探性地将意识投射到自己脚下的影子里,那时他能感受到那层“影膜”的存在,却像手隔着一层水面,始终触及不到实质。那晚他最多只让自己的右手短暂地“半透明”了几秒,仿佛手臂的轮廓变得虚化了一般,隐入了暗影里,又很快被弹了出来,像是被影子本能地排斥。
他不气馁,反复尝试。第二天,他放弃了只靠意识突破,转而将全身心状态与影子“共鸣”同步。他开始调整呼吸频率、心跳节奏,甚至连精神波动都尽量控制在某种“黑暗调性”的频率之中。他让自己安静到极致,仿佛整个人的存在感都逐渐消散,慢慢地,与影子之间的排斥感减少了。
到第三天,他终于能让整条右臂稳定地融入影子之中数十秒,并且能在短时间内拔出再融入。这种影化,并不是隐身,也不是消失,而是身体的一部分真正变成了“影子态”在光照下仍有影子轮廓,但触之无物,如雾似水。
第四天晚上,是一次突破。他站在山顶一块巨石后,借着斜月将自己影子投向地面。林风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下一刻,整个人仿佛崩解在了空气中。他的身体没有腾空,也没有下沉,而是“没入”了那片影子。
一秒、两秒、三秒……五秒后,他从另一端的影子里缓缓钻出,身形略显虚幻,却没有受伤,也没有不适。
他做到了。身体完整地“影化”,短暂融入黑暗之中,再从另一处的影子中浮现。那种感觉不像瞬移,也不像穿墙,更像是他暂时“熄灭”了自己的人体状态,变成了暗影本身,再由意志重新构建出来。当然还远远不稳定。超过五秒,他就会被拉回实体状态;而且他只能在“极静”状态下做到,一旦在移动或战斗中尝试,就容易失败甚至反噬。
但这,已经是质的飞跃。林风坐在影中,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缓缓恢复实质,他轻轻呼出一口气,声音沙哑但坚定:“快了……我已经站在门前了。”
林风慢慢从影子中抽身而出,站在山顶凹坑前的岩石边缘,迎着晨曦尚未洒落的暗色天光。他的呼吸微微急促,刚刚那次“全影化”,已经耗去了他相当一部分精神力。
但最让他在意的,并不是疲惫。他低头看了一眼握在手中的刀那把他从觉醒初期就一直随身携带、早已磨合得如臂使指的长刀,此刻依旧实实在在地握在掌心,坚硬、冰冷,轮廓分明。
它没有融入影子。林风眉头轻蹙,伸手试着将它缓缓带入自己脚下的暗影中,可无论他如何调整意识频率,影膜似乎都将这把武器拒之门外。他的身体可以“解构”并隐入黑暗,可刀,却只能留在现实中。
“这怎么行……”林风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挫败感。“我总不能整个人都隐进影子里,结果旁边飘着一把刀吧?”他轻声自嘲地笑了一下,画面在脑海里浮现出来,那种诡异感让他都有些想捂脸。
但这不是玩笑的问题。在实战中,一旦影化成功,敌人很可能会失去对他本体的感知这是极强的战术优势。可如果他手中的刀依旧暴露在外,那这优势就会被直接削弱甚至反噬,刀的位置会出卖他的位置;而且一旦影化中敌人砍中这把无法进入影子的刀,可能直接拖拽出他的本体。
“这是致命的缺口。”林风心中冷静分析。他试着回忆这几天的影化过程影化依赖的是意识与身体状态的极致共振,而这把刀……终究是外物,它没有觉醒,没有频率,也没有“回响”。
除非,林风突然想到了一个词语:共鸣。“我的身体能共鸣,那如果我让‘刀’也具备这种特性呢?”他陷入沉思。
延长影化时间,关键确实在于自身的体会和掌控能力。林风发现,影化不是单纯的隐身或融入黑暗,而是身体与意识的“双重共鸣”持续维持的一种极限状态。随着时间延长,身体对影膜的抵抗会逐渐加剧,意识也更难保持与黑暗的同步,稍有偏差就会被强制“拉回”现实。
所以,想要延长影化时间,主要有几个方面:意识集中度:意识要更专注、更稳定,任何杂念都会导致共鸣失衡,影化时间大幅缩短。身体适应性:让身体适应“半影化”的状态,减少身体本能对这种不自然状态的排斥,比如呼吸节奏、肌肉张力的调整。能量调控 :影化需要消耗精神力和体能,体能越强、精神力越充沛,持续时间自然越久。细微共振调整 通过反复练习,感知并调整身体和意识与影膜之间的“频率匹配”,达到更完美的同步。
林风在体会中意识到,时间的延长不是简单的硬撑,而是“融为一体”的更深层次掌控。只有从心、身、魂三个层面彻底理解和协调,才能突破时间限制,让影化状态更持久、更自然。总之,延长时间靠的不是蛮力,而是“感悟”和“细节的把控”。
林风决定暂时放下武器的束缚,全力专注于延长影化的时间。他深知,只有稳固自身与影膜的共鸣,才能真正掌控这份力量。
首先,他调整呼吸,放慢节奏,试图让身体进入一种更放松、更顺畅的状态。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与黑暗进行对话,渐渐地,他感受到身体的紧张和抵触在一点点消散。
接着,他开始反复练习意识的集中,努力屏蔽外界的杂念,让精神完全集中在身体与影子交融的感觉上。他发现,只有心无旁骛时,影化状态才能保持更久。
同时,他尝试细腻地感知身体与影膜之间的“频率”,微调自己的意识波动,寻找那最精准的同步点。每当频率稍有偏差,影化就会破裂,他便立刻调整呼吸和心态,再次回归那个完美共振的状态。
渐渐地,林风发现自己能够让身体在黑暗中停留更长的时间,从最初的几秒延展到十几秒,甚至二十秒。虽然时间仍短暂,但这无疑是突破的开始。
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体能和精神力的支撑,于是白天他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增强体力和耐力,为晚上的训练积蓄力量。通过这套方法,林风稳步提升着自己的影化时间,每一次练习都让他更接近那个理想的状态。虽然路还长,但他已开始在黑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这几天的刻苦修炼没有白费。林风从最初只能让右手半透明的短暂影化状态,进步到了整条胳膊完全融入黑暗中,宛如与影子合为一体。再到如今,整个身体都能短暂消失在黑暗里,仿佛一缕黑烟,游走于光与影之间。
更重要的是,他终于摸到了保持这种状态更久的诀窍通过调整呼吸、精神集中,以及与影膜的共振同步,时间从几秒一跃延长到了将近半分钟。虽然依旧不足够,但已经足以让他在战斗中获得决定性的突袭优势。
带着这些心得,林风回到了洛城。他知道,环境不同不代表练习会受限,反而洛城复杂的光影更能帮助他强化这门暗影之道。回到熟悉的训练场,他计划在街角阴影、昏暗巷道里反复练习融影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