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这个影帝不务正业 > 第866章 同行业的反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火星救援》的拍摄进入了最紧张的关键阶段,大量的绿幕独角戏和特效配合拍摄,需要他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还有外景戏也要在中旬开始拍摄。而且,国庆节将至,他的日程表上还排着两场朋友的婚礼,两场婚礼任何一场都无法缺席。

一场是大东子与“奶茶妹妹”章则天在澳洲大堡礁举办的盛大婚礼,这才是最折腾的。作为重要的商业伙伴和私人朋友,杨简和柳亦妃不能缺席。

另一场,自然就是备受瞩目的娱乐圈婚礼——黄达岸和杨天宝在魔都举办的Ah婚礼。他们作为同校的师弟师妹,对方还有恩于自家小少妇,以及对方两口子亲自上门送请柬的重视,杨简和柳亦妃也要到场祝贺。

还有,北电在10月17号还要举行65周年校庆,王晋松在好几个月以前就叮嘱两人别缺席,这又得耽误一天时间。

《寄生虫》会在11月份开机,这都是事情啊。

而且这次的阅兵过后,统子的抽奖商城出现了几个杨简没看过的电影剧本和电视剧本,其中有两部杨简很想要,一部叫做《731》,一部叫做《金陵照相馆》。于是他连技能点都没加,把这段时间积累的声望值全部抽光了,这才抽到了《金陵照相馆》的剧本。

杨简看了剧本,确实非常符合他的心意,所以还想要找合适的时间把这个剧本拍出来。

虽说《731》的剧本没抽到,不过也不着急,积攒一下声望再抽,反正剧本就在那里,早晚会抽到的。

于是,在短暂平息了“偷票房”风波后,杨简迅速将工作重心转回《火星救援》的拍摄完工作当中,抓紧时间赶拍进度,以便能安心地抽出时间。

摄影棚内,依旧是那片无尽的绿幕,但杨简已然切换回掌控全场的大导演与“宇航员马克”的状态,继续着他的“火星求生”之旅。外面的风风雨雨,商业的博弈算计,暂时都被隔绝在外。

对他而言,与安乐影业的交锋,只是一个小插曲,不值得他分散更多的精力。

官方处理结果与安乐影业的公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华语影视圈,引发了截然不同、暗流涌动的各方反应。

bJ,华艺兄弟总部董事长办公室。王重骏和王重垒两兄弟相对而坐,大小王哥俩的右手上各夹着一只雪茄,气氛莫名。

“嘿,杨简这次下手真够狠的。”王重垒猛地吸了一口雪茄吐出烟雾,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酸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就因为这点‘票房操作’,直接掀桌子封杀!他以为他是谁?行业警察吗?”

王重垒的脸色看不出喜乐,他比弟弟小王想得更深:“江智强这次是栽了,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现在舆论一边倒,官方也明确表态支持公平竞争,我们以前那些……‘习惯性操作’,以后得加倍小心了。”他想到了华艺曾经与周星池在《西游降魔篇》分红上的纠纷,虽然当时凭借合同细节赢了官司,却在业内失了口碑,此刻想来更觉惕然。

王重骏的脸色看不出太多喜怒,他比弟弟想得更深,缓缓说道:“江智强这次跌了个大跟头,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现在舆论一边倒,官方也明确表态支持公平竞争,还快马加鞭地推进《电影产业促进法》。我们以前那些……‘习惯性操作’,以后得加倍小心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操作了。”他顿了顿,补充道:“杨简这一手,看似霸道,实则站在了‘维护市场公平’的道德制高点上。我们不能轻易给人留下把柄。”华艺最近正面临不小的压力,股价一直在下跌,这时候出现任何负面风波都可能进一步冲击资本市场和投资人对公司的信心。

之前进行增资扩股,引进阿里、藤讯等资本,股价一度有小幅度回涨,没想到最近又踏马的跌回去了。

王重垒不自觉地提高声调:“听说上头真要动真格的了!很多以前大家心照不宣的操作,以后恐怕风险极大!杨简这是要砸不少人的饭碗啊!”他内心确实有一丝担忧,华艺是上市公司,有时候为了拉高股价,票房注水和一些“财务技巧”华艺不是没搞过,只是可能更隐蔽,或者通过更复杂的项目运作来达成类似目的。“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话不假。估计暗地里骂杨简的人不少。”

但王重骏看得更远:“骂归骂,但大势似乎要变了。以后恐怕真得更多凭真本事、好内容吃饭了。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影响也不会太大。”

王重骏为什么会这么说?

2009年,成功登陆创业板后,华艺兄弟开始了它从银幕向“地产商”的转型。

王重骏当时曾表示“华艺一定不能只做电影”。但这一战略真正清晰化并公开提出,是在去年华艺成立20周年庆典上,王重骏正式提出了“去电影单一化”的战略,他的本意是保持电影业务核心地位的同时,寻求多元发展、打通产业链、减轻电影业务的业绩贡献压力。

其实华艺兄弟选择“去电影化”并非偶然,大小王在资本市场尝到甜头以后,去电影化的想法更加坚决。

电影投资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波动性的特点。大小王和华艺管理层预判到影视制作业务存在高波动性和产能瓶颈,即便是好莱坞巨头年发行量亦不超过25部,他们希望借助多元化业务平抑业绩波动,避免一旦内容产业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那么公司收入就陷入困境。

而且电影制作周期长,回报不确定性大。大小王希望通过发展实景娱乐,如电影小镇、文化城、主题乐园,以及互联网娱乐,如游戏、粉丝经济等业务,打造类似“迪士尼”的Ip驱动全产业链模式,获得更持续的收入和更高的资本市场估值。2013年并购银汉科技后,游戏业务一度成为华艺重要的利润来源,这让大小王看到了去电影化并不会给华艺带来多大影响,甚至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是正面积极的影响。

随着天眼影业、光线、博纳、万达影视等竞争对手的崛起,以及互联网公司进入影视行业,华艺在电影市场的份额受到极大的挤压。同时,华艺也面临核心艺人,如周讯、黄达岸、范李二彬和优秀制片人陈国富等人流失的问题。

“去电影化”也是华艺应对这些挑战的一种方式。

当然,最核心的驱动还是大小王在资本市场赚到了大钱、快钱,他们希望利用资本优势,通过投资并购来快速进入新领域,驱动增长,并希望通过投资获利。

实施“去电影化”战略初期,确实为华艺兄弟带来了一些积极变化。

通过出售部分所投资资产,华艺获得了大量投资收益,这在短期内平滑了业绩波动,弥补了某些时期影视主业的低迷。

而华艺兄弟也的确形成了“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三大业务板块。游戏业务在今年上半年甚至毛利超过影视业务,成为重要利润来源。

华艺陆续签约和开工了多个电影小镇、文化城项目,试图将电影Ip落地。

互联网娱乐方面,收购了像卖座网这样的在线票务网站,并继续布局明星Ip,华艺准备高溢价收购东阳浩瀚和东阳美拉两家公司,试图抓住正在兴起的“粉丝经济”。

所以王重骏对于《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颁布并不太担心,反正华艺的去电影化是成功的。

电影业务都是不是最盈利的业务板块了,哪些小动作搞不搞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了,所以还担心什么?

然而,大小王和整个华艺管理层估计都没去考虑过“去电影化”的战略会带来哪些负面效应。

华艺去电影化的一大负面影响,是他们的电影核心优势削弱,市场份额下滑,这是最直接的代价。

资源精力向其他业务倾斜,导致电影业务逐渐被边缘化。华艺的电影发行份额从2012年、2013年的10%-12.5%,暴跌至2014年的2%,排名第八,截止到今年9月份,进一步降至4.5%,跌出了行业前三甚至前五,丧失了电影行业的御三家的地位。

实际上前世华艺兄弟在今年年底的几次高溢价收购债未来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为商誉减值埋雷。

为绑定明星和导演,华艺兄弟高溢价收购了成立仅一天的东阳浩瀚,以及资产为负的东阳美拉。这些收购伴随着高额的业绩对赌,不仅被市场质疑是“高价购Ip”或“向明星和导演输送利益”,也积累了巨大的商誉。后期当这些标的业绩不达预期或市场环境变化时,就导致了大规模的商誉减值,严重拖累华艺兄弟净利润。

杨简这个挂壁可是知道华艺未来走势的,他们在实景娱乐投入巨大但是回报不佳。

有分析指出目前国内超半数的实景娱乐项目尚处于亏损状态。华艺启动的那些实景娱乐项目还会面临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以及华艺选择的地理位置偏远,这就会遇到客流不及预期等问题,亏损是必然的。

去电影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导致华艺兄弟战略重心分散,资源未能集中用于强化最核心的电影内容创作。加之核心创作人才的流失或独立,导致华艺兄弟后续高质量电影Ip的持续产出能力减弱,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当其他公司推出爆款电影时,华艺却显得乏力。

他们最为依仗的就是马大刚,但是当马大刚不再是那个贺岁片之王,观众的需求出现变化的时候,加上实景娱乐板块和游戏板块也出现问题的时候,华艺出问题也是必然的结果。

多元化扩张和大量投资并购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还导致华艺负债增加,截至9月份,也就是三季度末,华艺的总负债达到了41.6亿元,资金层面存在不小的压力。即便获得阿里和藤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投资,仍然难以摆脱缺钱的事实。

王重骏提出去电影化的战略,初衷是为了突破电影行业的天花板,寻找更稳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梦想成为华夏的迪士尼。短期内,华艺通过资本运作和投资获益, 确实是为公司带来了账面上的繁荣和业务结构的多元化。

然而,从长远看,这一战略在执行中出现了偏差: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最核心的优质电影内容的持续产出和竞争力的维护;许多跨界投资并购代价高昂且未能形成真正协同效应的业务;分散了资源和管理精力。

最终,这一世的华艺也会像前世的发展路径一样,不仅未能成功建立起理想中的多元化娱乐帝国,反而削弱了安身立命的根本,最终陷入了长期的业绩困境。

华艺兄弟的案例也说明,内容公司的核心始终是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能力,任何多元化扩张如果脱离了核心内容的支撑,就如同无源之水,难以持久。

不过,通过去电影化获得巨大利益的大小王现在肯定不会去考虑失败的问题,因为他们正在成功。

即便是有报道指出,以电影起家的华艺兄弟似乎正离电影核心圈越走越远,大小王也只会对此嗤之以鼻,毫不在意。

估计还会再心里偷着乐:“我们的快乐,你们不懂!”

并非所有公司都像华艺那样开始转向“自省”和“调整”。星美影业的相关负责人在私人场合的反应就更为激烈和负面一些。

“妈的!杨简真是吃饱了撑的!”星美的一位高管在私下饭局上骂骂咧咧,不过他也只敢在私底下发发牢骚,公开的场合,屁都不敢放一个,“就他清高?就他规矩大?行业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下好了,搞得风声鹤唳,大家以后还怎么玩?”星美旗下的院线规模不算小,以往在一些重点影片的排片和票房数据上,也并非全然清白。他们担心杨简此举会引来监管的持续关注,挤压其操作空间,增加运营成本。

“安乐也是倒霉,撞枪口上了。还找那么个蹩脚的借口,什么公益场排映错误,笑死人。”另一位与会者附和道,“不过,天眼嘉禾这下彻底不上映安乐的电影,对我们来说,倒是空出些排片机会。”

这种心态在部分电影公司中的确是存在的,一方面抱怨杨简破坏行业潜规则,另一方面又可能试图从安乐的损失中分一杯羹。

乐视影业等公司内部,也有类似的小范围议论。他们认为杨简小题大做、破坏行业潜规则。

担忧自身以往的一些操作方式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目标,乐视影业投资和发行《小时代4:灵魂尽头》传出过偷票房那个的新闻,不过被压下去了。

有些公司多半依赖于资本运作、话题营销和某种程度的“数据美化”来维持市场热度和估值,天眼影业的强硬姿态和官方的明确表态,无疑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迫使他们在未来这类似的操作上可能不得不更加收敛和隐蔽,甚至是不敢这么去操作,因为成本变得让他们有些承担不起。

网络上,网友们的反应则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态势,在微博等社交媒体、相关论坛贴吧、新闻评论区等地展开了热烈讨论,

众多网友,尤其是影迷和关注行业健康发展的观众,对天眼影业的强硬反制和官方的处理结果表示大力支持。

我妻赫本:“支持天眼!干得漂亮!早就该有人出来治治偷票房的歪风邪气了!我之前还纳闷儿,怎么到了2015年了,还给我整的手写票。”

小北风向天吹:“为杨简和天眼影业、天眼嘉禾点个大大的赞!这才是维护市场公平的担当!希望《电影产业促进法》快点出台,狠狠打击这些行为!我也补充一句,我在淘票票上买票,上面显示没剩几个座位,但是等我进去看的时候,只有几个人在,”

用户:“以后看电影终于能更放心一点了?希望这不是一阵风,能持续下去。”

爱吃小鱼贴饼子的凌然:“安乐这次脸丢大了,江智强多年口碑算是受损了。《时代》杂志以前还称他为“亚洲英雄”,现在看就挺讽刺。”

网友对安乐影业的道歉和“甩锅”行为表示不屑和嘲讽。

落云谷的王大宝:“呵呵,又是临时工背锅?骗鬼呢!江智强能不知道?不要说这件事情和他没关系,懂得都懂,没他的拍板,下面的人谁敢这么去做?”

划过兲空:“公益放映?凌晨场爆满?间隔15分钟一场?这借口还能再假一点吗?”

轻灵子曰:“罚款对他们来说就是毛毛雨吧?感觉惩戒力度还是不够啊,希望以后法律更完善。”

玖0415:“坐等看《捉妖记2》在天眼嘉禾没法上映,票房能少多少。损失了一大院线的几千块大银幕,损失5个亿票房?甚至更多?我是不准备去看了,劳资就看抢板,嘿嘿!!”

还有许多网友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并由此联想到其他公司。

家住隔壁的老王:“娱乐圈真乱,水真深。不知道还有多少公司干过类似的事没被爆出来。前段时间《小时代4》不就被爆出过偷票房的新闻吗?只不过偷的不是天眼影业的电影,不然乐子就大了。”

看看书:“有过类似小动作的公司现在是不是瑟瑟发抖?估计在忙着‘查漏补缺’呢。”

爱吃香辣鸭舌的古威:“看来以后票房榜的含金量能更高一点了?还是天眼影业刘哔啊,敢这么硬刚,说明他们的电影票房没水分,这才是最厉害的。”

用户名:“《电影产业促进法》赶紧出台吧!到时候看谁还敢顶风作案!查出来直接进去捡肥皂、踩缝纫机。”

还有部分网友则从行业角度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轻灵子曰:“这事短期看是安乐栽了,长期看可能是行业走向规范的开始。阵痛难免,但对真心做电影的人是好事。”

@华.deng:“天眼影业这波操作,既赢了里子,又赢了面子,间接推动了行业立法,厉害。”

喜欢奇一的道君陌:“关键是看后续执行和监管能否跟上。不然风头过了,很可能故态复萌。”

用户:“电影公司和院线偷票房其实最终伤害的是整个产业链,片方、创作者、甚至观众都是受害者。希望这次能真正引起重视。”

京都城的玄魔窟:“其实天眼影业的三部电影被黑的票房应该不算多,但是安乐这种行为,对整个行业的伤害真的很大,尤其是对认真做电影的那一群电影人们的伤害尤其大,也难怪杨简这次大发雷霆。江智强估计没想到杨简的反应会那么大。”

这一事件标志着华夏电影产业在粗放增长后,开始朝向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的方向发展迈进。虽然过程必然伴随阵痛和争议,但长远来看,无疑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公平的市场环境,让优质内容而非灰色手段,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杨简和天眼影业、天眼嘉禾,在这一过程中,无疑扮演了一个强有力的搅局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最起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即便没有《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约束,别人想要再像安乐影业一样在背后搞小动作、占杨简的便宜,就要考虑考虑他们能不能承担得起后果。

这也算是坏事变好事吧!所以,看事情还是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