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一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一三)

第1019章 勋章的背面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滨海市老城区的石板路上。陈轩、苏晴和小林站在一座略显陈旧的居民楼下,仰头望着那一排排斑驳的阳台。

“就是这里了。”小林看了眼地址,确认道。

这是他们“民间鉴宝行”的第七站。委托人是一位叫赵建国的退伍老兵,要鉴定的是他父亲留下的一枚抗战勋章。

三楼,302室。门开得很慢,一个满头银发、身形佝偻的老人出现在门口。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衬衫,眼神却依旧锐利。

“你们就是电视上那个鉴宝的小陈吧?”赵建国的声音沙哑,但很有力。

“赵爷爷您好,我们是。”陈轩微笑着点头,“叨扰您了。”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却异常整洁。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军装,英气勃发。

“这是我父亲,赵大勇。”赵建国指着照片,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他参加过淞沪会战,立过功,这枚勋章就是那时得的。”

他从一个旧木盒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红色的绒布盒。打开,一枚铜质勋章静静地躺在其中,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散发着古朴的光芒。

陈轩接过勋章,入手微沉。他没有急着用玄鉴镜,而是先仔细观察勋章的每一个细节。

“这是青天白日勋章?”苏晴轻声问道,她已经举起相机,开始从不同角度拍摄。

“不是,”陈轩摇头,“这是抗战时期颁发的‘忠勇勋章’,级别虽不如青天白日,但也是对军人英勇行为的高度认可。”

他指着勋章正面的图案解释道:“你们看,这是一个持枪站立的士兵形象,周围环绕着稻穗,象征着保家卫国、扞卫丰收。背面应该有编号和颁发日期。”

赵建国激动地点头:“对对对,我父亲以前跟我说过,这勋章上有他的名字和编号,是独一无二的!”

陈轩轻轻翻转勋章,背面果然有一行阴刻的文字和数字。然而,当他看清那行字时,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赵爷爷,您父亲叫赵大勇对吧?”

“是啊,怎么了?”老人敏锐地察觉到了陈轩表情的变化。

“这枚勋章背面刻的名字是……赵二勇。”陈轩指着那行字,语气尽量保持平和。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赵建国的脸色变了,嘴唇哆嗦着,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不可能!”他一把拿过勋章,戴上老花镜仔细辨认,“这……这怎么会是赵二勇?这明明是我父亲的勋章啊!”

苏晴和小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这个发现,无疑是对老人情感的巨大冲击。

陈轩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再次接过勋章,从包里取出了放大镜和一个小巧的手电筒。

“赵爷爷,您先别着急。我们来做一个更细致的检查。有时候,勋章可能会被调换,或者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他用手电筒照射勋章边缘,仔细观察金属的包浆和磨损痕迹。又用放大镜检查背面刻字的刀痕。

“苏晴,帮我拍一张背面刻字的特写,注意光线。”陈轩说道。

“好的。”苏晴调整相机参数,咔嚓一声,拍下了清晰的照片。

陈轩看着照片,眉头皱得更紧了:“这刻字的刀痕……有些奇怪。”

“怎么奇怪?”小林凑过来问道。

“你看,这几个字的刻痕深度不一,而且刀痕的边缘有些发毛,不像那个年代的工艺。”陈轩指着照片解释道,“那个时期的军功章,刻字都是由专门的工匠手工完成,技艺非常精湛,刀痕应该是干净利落的。”

赵建国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你的意思是……这枚勋章是假的?”

“我没说它是假的。”陈轩摇头,“只是这刻字……很可能是后来被人改过的。”

“改的?”赵建国的声音提高了,“谁会改这个?这可是我父亲用命换来的荣誉啊!”

老人的情绪开始激动,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苏晴赶紧倒了杯水递过去:“赵爷爷,您先喝点水,别激动。陈轩只是在分析可能性,我们一定会查清楚的。”

陈轩深吸一口气,决定动用玄鉴镜。这是他最后的手段,也是最可靠的手段。

他从胸前取下玄鉴镜,默念口诀,将镜面轻轻擦拭干净。然后将勋章放在桌上,用玄鉴镜缓缓覆盖。

当镜面接触到勋章的那一刻,陈轩的眼前闪过一道金光。紧接着,一幅幅模糊的画面开始在他脑海中闪现——

硝烟弥漫的战场,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一个年轻的士兵中弹倒下,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画面一转,是一个昏暗的小房间。一个男人正拿着刻刀,小心翼翼地修改着一枚勋章背面的刻字。他的脸上满是焦虑和犹豫。

“赵二勇……赵大勇……”男人喃喃自语,“对不起了兄弟,我也是没办法啊……”

画面再次转换,是赵建国年轻时候的样子。他从一个老妇人手中接过一个木盒,老妇人告诉他:“这是你父亲的遗物,一定要好好保管。”

陈轩猛地收回玄鉴镜,大口喘着气。刚才的画面信息量太大,让他一时间有些难以消化。

“陈轩,你看到了什么?”苏晴关切地问道。

陈轩看向赵建国,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赵爷爷,这枚勋章……确实是您父亲的。”

赵建国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那为什么上面刻的是赵二勇的名字?”

“因为它被人改过。”陈轩缓缓说道,“而且,改字的人……很可能是您父亲的战友,赵二勇。”

“赵二勇?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赵建国不解地问道。

陈轩整理了一下思绪,将自己从玄鉴镜中看到的画面,用尽量平实的语言描述给老人听。

“根据玄鉴镜显示的信息,您父亲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赵二勇是他的战友,在清理战场时找到了您父亲的遗体和这枚勋章。他将您父亲的遗体送回了家乡,却将勋章留了下来。”

“为什么?”赵建国追问,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

“因为他自己的勋章在战斗中遗失了。”陈轩的声音低沉,“那个年代,军功章对一个军人来说,不仅是荣誉,更是退役后生活的保障。赵二勇可能是出于无奈,才将您父亲的勋章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房间里再次陷入沉默。这个真相,比勋章是假的还要让人心酸。

赵建国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手中紧紧握着那枚勋章,眼泪无声地滑落。

“不……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我父亲的战友……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陈轩理解老人的感受。这不仅是对一个物品的质疑,更是对一段历史、一份情感的冲击。

“赵爷爷,我知道这很难接受。”陈轩轻声说道,“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充满了无奈和复杂。赵二勇或许有他的苦衷,或许他后来也一直活在愧疚中。但无论如何,这枚勋章所代表的荣誉,永远属于您的父亲——赵大勇。”

赵建国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陈轩:“小陈,你能……你能帮我找到赵二勇吗?我想问问他,这到底是为什么。”

陈轩点头:“我们会尽力的。赵二勇既然能将您父亲的遗体送回家乡,说明他知道您家的地址。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查找那个年代的退伍军人档案,或许能找到他的线索。”

小林也附和道:“对,我们‘民间鉴宝行’的初衷,不只是鉴定文物的真伪,更是要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值得我们去追寻。”

赵建国擦干眼泪,郑重地点了点头:“好!那就拜托你们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要知道真相。”

陈轩将勋章小心地放回绒布盒中,递还给老人:“赵爷爷,这枚勋章对您来说意义非凡,一定要妥善保管。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的。”

离开赵建国家后,三人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谁都没有说话,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没想到,这次的鉴定会引出这样的故事。”苏晴打破沉默,轻声说道。

“是啊。”小林叹了口气,“有时候,真相不一定是美好的,但我们有责任去揭开它。”

陈轩抬头望向远方,眼神坚定:“这个故事,我们一定要查下去。不仅是为了赵爷爷,也是为了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喂,是老周吗?我是陈轩。想请你帮个忙,查一个叫赵二勇的退伍军人……”

阳光洒在三人身上,拉长了他们的身影。新的调查,又开始了。

第1020章 历史的阴影

回到工作室,陈轩立刻召集小林和苏晴,三人围坐在一张旧木桌旁,桌上摊着从赵建国家带回的资料复印件和几张照片。

“我们得先理清思路。”陈轩将照片一张张排好,“我们现在有三个关键信息:一,勋章是真的;二,背面刻字被人改过;三,改字的人很可能是赵二勇,他是赵大勇的战友。”

苏晴指着一张照片:“玄鉴镜显示赵二勇是出于无奈才改的刻字,但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我们需要找到更多证据来证实这一点。”

小林点头:“没错,而且赵二勇的动机也值得深入调查。他是真的走投无路,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陈轩沉思片刻:“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两个方向入手。第一,查找赵二勇的下落。第二,调查这枚勋章的历史记录。”

“查人我来负责。”小林主动请缨,“我认识一些退伍军人事务局的人,或许能从他们那里找到线索。”

“那我就负责调查勋章本身。”苏晴说道,“我可以联系军史专家,看看有没有关于这枚勋章的官方记录。”

陈轩点头:“好,那我负责整理我们目前掌握的所有信息,尝试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三天后在这里集合,交换各自的发现。”

接下来的三天,三人分头行动,各自投入到紧张的调查中。

陈轩泡在市图书馆的旧报纸阅览室,翻阅着20世纪40年代的报纸微缩胶片。他查找着淞沪会战期间的相关报道,特别是关于赵大勇所在部队的信息。

经过两天的努力,他终于在一份1941年的《申报》上找到了一篇简短的报道:

\"淞沪会战中,我军某部战士赵大勇在一次突袭行动中英勇牺牲,为表彰其英勇行为,上级特授予忠勇勋章一枚……\"

报道虽然简短,但足以证实赵大勇确实获得过勋章。陈轩将这篇报道复印下来,作为重要证据。

第三天上午,三人如约在工作室集合。

小林首先汇报:\"我找到了一些线索。赵二勇确实存在,他和赵大勇是同乡,都来自山东省菏泽市。战后,赵二勇复员回乡,后来举家搬到了东北。我查到他有个儿子叫赵向东,现在在沈阳做小生意。\"

\"太好了!\"苏晴兴奋地说,\"这就有了具体的调查对象。\"

她接着展示自己的发现:\"我联系了一位军史专家,他查阅了档案,确认赵大勇确实获得过忠勇勋章。不过有趣的是,档案显示这枚勋章后来被'遗失'了。\"

\"遗失?\"陈轩和小林异口同声地问道。

\"是的,\"苏晴解释道,\"档案中有一份1943年的记录,说赵二勇上交了一枚'遗失'的勋章,经过核实后,这枚勋章被重新颁发给了他。\"

陈轩若有所思:\"这就解释了赵二勇为什么会有赵大勇的勋章。他很可能是将找到的赵大勇的勋章,以上交遗失物的名义,最终据为己有。\"

小林皱起眉头:\"但这和玄鉴镜显示的画面似乎有些出入。赵二勇在玄鉴镜的画面中表现得很愧疚,不像是纯粹的贪财之人。\"

陈轩点头:\"这正是我感到疑惑的地方。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没有发现。\"

\"不管怎样,\"苏晴建议道,\"我们应该去沈阳找赵向东谈谈,或许能从他那里了解到更多关于赵二勇的事情。\"

三人一拍即合,决定立即前往沈阳。

两天后,他们站在沈阳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找到了赵向东开的小杂货店。

赵向东五十多岁,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和照片中的赵二勇有几分相似。当得知三人来意后,他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我父亲确实叫赵二勇,\"他承认道,\"但关于勋章的事情,我知道得不多。我只记得小时候见过一枚旧勋章,父亲非常珍视它,但从不向我们提起它的来历。\"

陈轩拿出那张《申报》的复印件和勋章照片:\"你看,这是你父亲战友赵大勇的故事,而这枚勋章,很可能原本属于他。\"

赵向东接过材料,仔细阅读着,脸色渐渐变得凝重:\"你们的意思是,我父亲的勋章……是别人的?\"

苏晴轻声解释:\"我们不是来指责谁的,只是想了解事情的真相。你父亲可能有他的苦衷,我们希望能了解完整的故事。\"

赵向东沉默良久,突然转身走进内屋。几分钟后,他捧着一个旧木盒走了出来。

\"这就是那枚勋章,\"他将木盒放在桌上,\"父亲去世前,把它交给了我,说如果有一天有人来问起,就把这个交给他们。\"

陈轩三人惊讶地看着这个木盒,和赵建国家的那个极为相似。赵向东打开木盒,里面果然有一枚忠勇勋章,和赵建国的那枚几乎一模一样。

\"这……怎么会有两枚?\"小林惊讶地问道。

赵向东摇头:\"我不知道。父亲只说这枚勋章承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让我妥善保管。\"

陈轩仔细检查着这枚勋章,发现它的背面刻着\"赵二勇\"的名字,刻字工艺精湛,明显是原厂出品。

\"看来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陈轩若有所思,\"现在有两种可能:要么赵二勇后来又获得了一枚勋章,要么这其中还有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苏晴建议:\"或许我们应该去一趟菏泽,赵大勇和赵二勇的故乡,那里可能还有知情人。\"

陈轩点头:\"好主意。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确认一件事。\"

他从包里取出玄鉴镜,对赵向东说:\"赵先生,我们有一个特殊的方法可以了解文物的历史,或许能帮助我们揭开这个谜团。您介意我们用它来检查一下这枚勋章吗?\"

赵向东犹豫片刻,最终点头同意:\"好吧,只要能了解真相,我不介意。\"

陈轩将玄鉴镜轻轻覆盖在勋章上,闭上眼睛。很快,一幅幅画面在他脑海中闪现——

赵二勇站在赵大勇的墓前,手中捧着勋章,泪流满面。他对着墓碑喃喃自语:\"兄弟,对不起。我答应过你要照顾好你的家人,但我实在没有能力。这枚勋章至少能让我获得一些抚恤金,帮你的父母度过难关……\"

画面一转,赵二勇拿着勋章来到部队司令部,声称这是他在战场上找到的遗失物。一位军官告诉他,如果核实无误,这枚勋章将重新颁发给他。

最后,陈轩看到赵二勇将一部分抚恤金寄给了赵大勇的父母,自己只留下了一小部分维持生计。

陈轩收回玄鉴镜,深深吸了口气。真相终于大白了。

\"怎么样?\"赵向东急切地问道。

陈轩将看到的一切告诉了赵向东,他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原来如此……父亲一直背负着这样的秘密。他不是贪财之人,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履行对战友的承诺。\"

苏晴递给他一张纸巾:\"你父亲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他不仅履行了对战友的承诺,还默默承受着可能被误解的痛苦。\"

赵向东擦干眼泪,坚定地说:\"我想把这枚勋章还给赵大勇的家人。这是他们应得的荣誉。\"

陈轩摇头:\"我觉得没必要。勋章对赵二勇来说,也是一种精神寄托。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他思考片刻,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将这两枚勋章都捐赠给博物馆,同时附上完整的故事。这样既能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也能让两位英雄的事迹得到传颂。\"

赵向东和赵建国后来都接受了这个建议。在博物馆的展厅里,两枚忠勇勋章并排陈列,下方的说明牌讲述着赵大勇和赵二勇的故事——一段关于牺牲、承诺和兄弟情谊的真实历史。

离开博物馆时,陈轩站在展厅外,望着不远处的城市天际线。他突然意识到,\"民间鉴宝行\"的意义不仅在于鉴定文物的真伪,更在于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承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历史记忆。

\"接下来,我们去哪里?\"苏晴问道。

陈轩微笑着说:\"去下一个委托人那里。我有种预感,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三人相视一笑,踏上了新的征程。